首页期刊导航|工程热物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程热物理学报
工程热物理学报

徐建中

月刊

0253-231X

xb@mail.etp.ac.cn

010-62584937

100190

北京中关村路乙12号(北京2706信箱)

工程热物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工程热力学与动力装置、热机气动热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学、热物理测量学、热效率装置、综合利用能源、代用燃料等方面的科技论文、研究简报、重要学术动态等。主要读者对象为工程热物理专业科技人员及相关高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液态金属钠在空间堆芯单通道中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孙琦琦张昊春孙梓健夏彦...
    1484-1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化堆芯传热是提高空间核能系统效率和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方式.液态金属钠具有高热导率,低黏度的优势,是一种优良的堆芯冷却剂.本文以三维无间隙冷却通道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探究液态金属钠在单冷却通道内的流动和传热特性.以堆芯出口温度,努塞尔数,压降为研究参量,探究雷诺数和堆芯功率密度变化对液态金属钠流动,传热以及压降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雷诺数逐渐增大,堆芯传热性能逐渐增强,但同时也会增大压降;功率密度对提高堆芯出口温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对堆芯传热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以上研究结果为强化堆芯传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热工水力液态金属钠性能分析数值模拟

    MF/C18微胶囊悬浮液相变过程中的黏度特性

    常包虎贾莉斯陈颖莫松平...
    1490-1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正十八烷(C18)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为壳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得到粒径均匀的MF/C18微胶囊;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作活性剂,采用两步法得到分散稳定的MF/C18微胶囊悬浮液.在此基础上,采用旋转流变仪测试MF/C18微胶囊悬浮液的黏度,重点探讨了微胶囊的固-液相变对悬浮液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MF/C18微胶囊发生熔化会导致其悬浮液的黏度增大,发生凝固会导致悬浮液黏度减小,且随着升温、降温速率的增大,MF/C18微胶囊悬浮液的黏度均呈现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变微胶囊微胶囊悬浮液黏度温度相变

    压裂强化水合物分段降压开采模拟研究

    王佳琪魏皓琦陈燚坤郭馨然...
    1498-1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合物储层低渗透性诱发的天然气采收率过低是限制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压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气藏的渗透率已十分成熟,目前也逐步应用于水合物开采中.本文建立一个二维轴对称水合物开采模型进行了压裂辅助提高天然气水合物分段降压开采效率的模拟研究,通过分析岩心内部压力、饱和度分布以及产气和产水的变化,对比不同压裂工况下水合物开采效率,得到了压裂能够加快水合物分解速度,缩短开采时间,提高开采效率和经济性的结论.

    天然气水合物压裂储层渗透率分段降压

    基于变分原理的PEMFC阴极扩散层孔隙率最优分布研究

    李毅袁芳翁仁港
    1506-1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体扩散层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孔隙率对电池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三维稳态非等温计算模型.基于变分原理,以阴极扩散层含水量为优化目标,推导了阴极气体扩散层孔隙率的优化分布.优化结果表明,非均匀分布的阴极气体扩散层孔隙率有利于电池内反应物和水的传递,同时使温度分布更为均匀,从而提升电池性能.当电压为0.3 V时,电池的输出电流提升6.8%,输出功率提升3.5%.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变分原理孔隙率分布数值模拟性能优化

    介入微泡群强化过冷池沸腾换热机理研究

    罗鹏佟薇吴刚刘军...
    1514-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研究了介入微泡群对水的过冷池沸腾传热的影响.用微孔径泡沫钛制成气泡发生器来生成大量的微气泡冲刷加热表面以强化换热,这是首次利用外加微泡群强化过冷池沸腾换热的机理研究.通过气泡行为的可视化,发现微泡群通过气-液相变潜热传热、冲刷加热表面上存留的气泡/气膜及扰动作用来强化过冷池沸腾换热.结果表明,介入微泡群能够提高传热系数,降低初期换热温差.加热表面大倾斜角时,微泡群在高过冷度、低热流密度区域时强化换热效果最好.

    强化传热相变换热微泡群池沸腾过冷

    基于三维层析技术的光学柴油发动机机内火焰重构

    高宇陈海岩伍岳
    1525-1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搭建了基于一台光学柴油发动机的三维层析测量系统,利用高速相机和光纤束可以同时从8个不同方向获得燃烧室内的火焰投影,同时提出了一种特殊的标定装置,能够从多个不同方向标定光纤束与燃烧室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本文分析了光学发动机中由缸套扭曲引起的重构误差大小,并应用三维层析技术对光学发动机内的火焰发展过程进行了重构,获得了不同发动机转速下的火焰三维结构.通过对火焰二维投影和三维结构的分析发现,随着发动机转速增加,燃烧效率变高,最大火焰面积/体积和火焰强度出现的时刻提前,但是利用二维火焰投影得到的最大火焰面积与利用三维火焰结构得到的最大火焰体积出现的时刻不同,这是由于火焰在燃烧室内除了沿着燃烧室直径方向扩散,还会沿着活塞运动方向扩散.利用火焰三维重构结果,可以获得火焰在沿活塞运动方向上的分布,有助于分析燃烧过程,为提高发动机效率提供依据.

    光学发动机三维层析火焰重构

    催化燃烧过程中的气相火焰

    隋然
    1534-1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催化燃烧技术的工业应用涵盖了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定的若干未来战略性产业,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战略意义.在许多催化燃烧的应用场景中,气相火焰被点燃并与催化反应路径发生错综复杂的耦合关系.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贵金属催化通道内预混层流火焰的最新研究进展,简要梳理了催化通道内催化气相燃烧的控制方程、数值模型、点火和传递条件,以及氢气、合成气、甲烷、丙烷、正癸烷等重要燃料在铂、铑、钯等催化通道内的贫燃和富燃燃烧时的火焰形态和特性,尤其是化学、流动和传热传质等方面的决定因素.

    催化燃烧催化-气相耦合燃烧微尺度燃烧气-固耦合贵金属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