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程塑料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程塑料应用
工程塑料应用

王金立

月刊

1001-3539

epa@epa1973.com

0531-85878057

250031

济南市天桥区田庄东路3号

工程塑料应用/Journal Engineering Plastics Applic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报道国内外工程用树脂、塑料及其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加工与应用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及技术改进经验。主要栏目有材料、加工、应用、测试、综术、简讯等,读者对象为从事高分子材料科研、生产及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高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静电纺PMMA纤维生物膜的制备及性能

    郑高峰张心怡吴德志卓丽云...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得净水效果好的纤维生物膜载体材料,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生物膜载体,通过多种表征方法测试PMMA与无纺布生物膜载体间的性能差异,完成了生物膜载体的结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孔隙率)和润湿性(水接触角和吸水率)的测试.结果表明,静电纺丝工艺制备的PMMA纤维膜的纤维直径为100~900 nm,比表面积达到19.2 m2/g,孔隙率达到80%,而无纺布的纤维直径为微米级,比表面积为0.3659 m2/g,表明制备的PMMA纤维生物膜属于小直径、高比表面积的载体,可为微生物提供更多的附着位点及孔隙,更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同时PMMA纤维膜表面水接触角为133.25°,吸水率达到313%,相较无纺布的吸水率(75%)明显上升,有效提高了载体在污水中的浸润性.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对PMMA和无纺布生物膜载体进行养菌挂膜试验.发现PMMA纤维生物膜载体处理污水的效果明显高于无纺布:养菌6 d后,PMMA纤维生物膜载体的挂膜量比继续处于快速上升趋势,而无纺布生物膜载体的挂膜量比变化很小;养菌15 d后,PMMA纤维生物膜载体的挂膜量比达到227.1%,而无纺布生物膜载体的挂膜量比仅为109.23%.

    静电纺丝纤维生物膜表征分析挂膜量比

    第五届CHINAPLAS x CPRJ塑料回收再生与循环经济论坛暨展示会将于4月22日在上海举办

    141页

    DOPO基反应型阻燃剂的制备及其阻燃热塑性聚氨酯

    齐鸣张文佳单德鹏王金龙...
    14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0-(2,5-二羟基苯基)-10-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HQ)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通过加成反应成功制备了含端异氰酸酯基的DOPO基反应型阻燃剂(DRFR),并将其引入到热塑性聚氨酯(TPU)基体中,从而制备阻燃TPU复合材料,并对TPU/DRFR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燃烧行为、热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DRFR的质量分数为26%时,TPU/DRFR复合材料的阻燃等级达到UL 94 V-0级,极限氧指数达27.6%,且熔滴得到了明显的抑制.DRFR的引入促进了TPU基体的提前降解炭化,从而使TPU/DRFR复合材料表面形成了致密、均一且坚硬的炭层,其有效地在固相中发挥了"挡板"作用,使得TPU/DRFR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与纯TPU相比分别降低了49.64%和34.65%.与此同时,DRFR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含磷自由基和惰性气体有效地在气相中发挥了抑制作用,从而使得TPU/DRFR复合材料获得了优异的火安全性能.此外,DRFR的引入对TPU分子链段起到了交联作用,显著增强了TPU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热塑性聚氨酯DOPO基反应型阻燃剂阻燃性能力学性能

    β成核剂和退火对rPP/rPE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牛茜炜李迎春王文生聂广...
    148-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熔融共混法将β成核剂(β-NA)添加到废旧聚丙烯(PP)/废旧聚乙烯(PE)(rPP/rPE)共混物中,制备了rPP/rPE/β-NA共混物,并对共混物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了β-NA的含量以及退火对rPP/rPE/β-NA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含量为0.05%(rPP/rPE总质量的0.05%)的β-NA以及退火对共混物的热性能、结晶性能、动态力学性能、流变性能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当β-NA含量为0.05%时,rPP/rPE/β-NA和退火后rPP/rPE/β-NA的缺口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最大,较rPP/rPE的4.42 kJ/m2和295.10%分别增加了31.22%,115.21%和120.14%,12.75%;差示扫描量热测试和广角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β-NA诱导PP出现β晶,退火后共混物中PE和β晶PP(β-PP)结晶度增加,α晶PP(α-PP)结晶度基本不变;热重测试表明,rPP/rPE/β-NA热稳定性下降,退火后热稳定性增加,这是因为β-PP热稳定性比α-PP差,而退火后晶体结构完善热稳定性增加;流变性能测试表明,rPP/rPE/β-NA和退火后的共混物的复数黏度降低,β-NA起到润滑的作用,退火后共混物在熔融状态下流动性增强;动态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退火后的共混物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表明,退火后的共混物冲击断面比退火前粗糙,断裂形式为韧性断裂.

    废旧聚丙烯废旧聚乙烯退火熔融共混力学性能

    增容剂对降噪PA6/ASA合金材料性能的影响

    陈磊施俊强周中玉
    15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噪尼龙(PA)6/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塑料(ASA)合金是一种高分子阻尼材料,常规增容剂对PA6/ASA增容效果不佳,导致合金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较差.针对上述情况,将不同含量的3种增容剂分别与PA6/ASA共混,对比了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丙烯腈塑料(SAN-g-MAH)、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及SAN-甲基丙烯酸共聚物(SAN-co-MAA)对PA6/ASA合金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耐氙灯老化性能和降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N-g-MAH和SAN-co-MAA对PA6/ASA具有较好的增容效果,其中SAN-g-MAH的增容效果最好,但对合金材料的流动性能有极大的不利影响,且降低了材料的降噪性能.POE-g-MAH对PA6/ASA的增容效果有限,但有助于提高PA6/ASA的加工稳定性.SAN-co-MAA能有效提高合金材料的韧性和强度,并保持了降噪PA6/ASA合金材料优异的耐氙灯老化性能和降噪性能,可满足汽车仪表板、手套箱等汽车零件的应用需求.

    汽车降噪尼龙6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塑料增容剂韧性强度

    长余辉粉体的含量和分散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

    宋卫科刘斌王跃毅
    16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长余辉粉体(LAP)分散于树脂涂层制备的蓄能自发光涂层在安全标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LAP在树脂中的分散性对涂层材料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以环氧树脂(EP)为基体,以球磨共混的方式在EP基体中加入不同含量的LAP用以制备EP/LAP自发光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LAP含量及球磨工艺对复合材料结构、发光效果、摩擦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观察和分析了EP/LAP复合材料的断裂形貌和各组分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球磨有效改善了LAP在EP中的分散性,提升了材料发光均匀性、热稳定性、力学性能,降低了摩擦系数.LAP未对EP的化学固化反应过程产生影响,两者未发生化学反应,EP/LAP复合材料可以实现有效固化.LAP含量过高不利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在LAP添加量为5份时,经球磨制备的EP/LAP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摩擦系数降低至0.12,拉伸强度提升至28.77 MPa,同时发光均匀性得到有效提升.此外,EP/LAP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发光效果.

    环氧树脂长余辉粉体球磨自发光力学性能摩擦性能

    超声塑化微注射成型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金胜祥赵南阳许忠斌叶如清...
    168-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述了超声塑化中界面摩擦生热、黏弹性生热和空化效应3种生热机理及其研究现状,从超声塑化微注射成型(UPMIM)工艺参数的影响效果和成品性能的影响因素两个角度分析概括了UPMIM工艺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现有UPMIM装置的结构及加工步骤,概括了UPMIM在精密药物输送装置、智能定制植入物和微流控设备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指出了UPMIM技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应用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和面临的诸多技术挑战,对UPMIM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与应用领域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微注射成型超声塑化生热机理工艺研究精密加工

    木质素在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金凤杨勇李永泉胡嘉伟...
    175-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述了木质素的结构、特性和分类情况,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使用木质素来增强和改善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聚乳酸、聚己内酯和聚丁二酸丁二酯等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性能的研究进展.指出木质素与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复合可以赋予复合材料多种功能特性,如紫外屏蔽、抗菌、阻隔等,并能改善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同时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最后提出当前木质素与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工业化生产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对木质素基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木质素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酯复合材料可降解材料

    环氧树脂阻燃剂研究新进展

    陈明奇张兆峰李仙会
    181-186,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了近5年来国内外环氧树脂阻燃剂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论述了金属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阻燃剂、多面体低聚硅倍半氧烷阻燃剂、生物基阻燃剂等在环氧树脂中的阻燃性能与作用机理,同时也介绍了以上各阻燃剂对环氧树脂协同阻燃效果和机理.力学性能的平衡与改善是当前阻燃改性存在的热点,综述了环氧树脂通过改性提高阻燃性能并改善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指出提升阻燃效率并提高阻燃剂在材料中的分散性,是改善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基础.最后对环氧树脂阻燃剂的不足之处与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环氧树脂协同阻燃剂阻燃机理阻燃性能力学性能

    生物基可降解聚氨酯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进展

    杨尚科母艳潇卞军赵威...
    187-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生物质资源合成的聚氨酯材料,凭借其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围绕近几年的文献,首先介绍了合成生物基聚氨酯常用的生物基多元醇和生物基异氰酸酯,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与结构特点,然后从不同结构的单体、不同扩链剂和复合改性等方面详细概述了生物基可降解聚氨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单体的设计与合成、聚合反应原理、生物基可降解聚氨酯的结构、性能以及应用等内容.最后对未来生物基可降解聚氨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聚氨酯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可降解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