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杜澄,李伯聪

季刊

1674-4969

jescas@gucas.ac.cn

010-88256710,88256709

100049

北京市海淀区玉泉路19号综合楼317室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Jour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CSCDCSTPCD
查看更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严格遵循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面向国内外工程建设和工程发展的实际,前瞻性地研究和传播工程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进展,实事求是地研究工程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多学科视角地研究工程与社会发展的复杂关系,探讨工程与创新的公共政策议题,努力推动有关领域的学术发展,进而服务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工程社会学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李伯聪王大洲
    579-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工程社会学研究,不仅是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对于深入认识和解决工程实践中的许多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对于促进"跨学科工程研究"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科学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都开创于西方,但系统的工程社会学研究首创于中国.为推进工程社会学的不断前进和不断创新,有必要认真梳理近年来工程社会学的新进展.全面梳理不容易,这里简要概述近年来工程社会学的新进展,简要介绍本专刊发表文章的亮点和特色,并对工程社会学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工程工程共同体工程社会学跨学科工程研究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大科学工程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研究——以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为例

    王翌佳李亮
    589-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社会学长期聚焦大科学工程对科技和产业创新的推动研究,但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出发,分析其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影响的文献还较少,有必要进一步丰富完善.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为例,挖掘大科学工程蕴含的新质生产力元素,并探寻其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蕴含着新质生产力的元素,包括其独特的战略定位、先进的科研领域和强大的产业升级能力;通过促进多个创新主体"质"和"量"的提升,促进技术、创新、应用和工程的耦合,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得以发挥出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本文还揭示了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推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包括航天育种地面化、减少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成本、推进传统制造业升级、促进高科技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引驻和培育等.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刻理解大科学工程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时代内涵,进一步明确大科学工程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质生产力大科学工程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现代化产业体系

    东北产业工人的职业流动效果研究——基于黑龙江省的调查

    李茁方尔煜
    601-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社会,职业流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产业工人数量庞大,他们职业流动效果如何仍未可知.基于黑龙江省产业工人的大规模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果,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工资""福利保障""职位""社会声望"和"技术等级"五个维度,对产业工人不同维度的职业流动效果进行深入探究.研究表明:多数产业工人表现出"无效流动"或"向下流动"的效果特征;基于自致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产业工人呈现出职业流动效果的异质性.

    产业工人职业流动效果职业稳定性聚类分析

    工程"非完美性"的社会实践反思及纾解策略研究

    陈学琴梁军程维国
    61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是夯实现代化强国的基础,也是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在现实实践中,"完美工程"的应然追求与"非完美工程"的实然存在成为影响工程实践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矛盾.工程"非完美性"的理性反思正是纾解这一矛盾的关键环节.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剖析工程"非完美性"的科学内涵和工程"非完美"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纾解"非完美"现象,加速实现工程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策略.工程"非完美性"贯穿于工程决策和规划设计、工程建造实施、工程运行和工程退役全生命周期,尽管人类无法构建出"完美工程",但通过对工程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全面调整和系统优化,能够纾解工程活动中存在的"非完美"现象,实现工程的高质量发展.

    工程"非完美性"工程共同体工程社会学工程全生命周期高质量发展

    工程社会学视域下水利工程非完美性探析

    孙仝梁军仇明清
    62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水利工程在优化水资源配置和改善生态环境中作用显著,但其项目规划及实施过程各环节中的非完美性不容忽视.工程社会学这一交叉学科提供了研究工程活动中社会因素与工程技术间相互作用的新视角.在工程社会学视域下分析水利工程活动与社会的关系,能够加深对水利工程系统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和张力的理解,更深入地认识水利工程活动规律.水利工程受社会因素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社会;其非完美性主要表现在工程设计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工程建造中的全面协调与局部妥协,以及工程使用中的标准化操作与适应性挑战.面向未来,应形成对水利工程非完美性的新认知,聚焦非完美性推动水利工程创新发展,进而借助非完美性在水利工程的社会实践中驱动人的本质力量发展.

    工程社会学水利工程非完美性工程实践水利工程共同体

    焊接技术对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拯救及政治影响与技术影响

    尹海洁谢咏梅
    634-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既是建国初期重要的工程项目,也是当时中苏友好背景下的国际化工程,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鉴于运输需求,原定于苏联制造的大型水轮机转子被分解切割,本计划邀请苏联专家亲临三门峡现场进行焊接,随后组装水轮机组.然而,随着中苏关系的骤然恶化,苏联专家撤出,这使得水轮机转子的成功焊接成为三门峡水电站正常投入使用的关键技术问题.当时中国的焊接技术处于引进学习的起步阶段,从未进行过这种大体积、大厚度工件的高难度焊接,而且水轮机转子是一个孤件,如果焊接失败,这个关键部件将报废,三门峡工程可能前功尽弃.为此,国家聚集全国的焊接技术力量进行试验技术设计,比较多家提供的试验方案后,哈工大提供的方案得到了国家领导和工程管理部门的认可.哈工大的焊接专家和青年教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圆满地完成了这项高难度的焊接工程.焊接的成品质量高于苏联专家的设计要求.这提振了国家领导人对我国新生的焊接技术专业水平的信心,也为后续的新安江、刘家峡等我国自主建设的大型水利枢纽设施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保障.除了收集和梳理史料外,本研究大量内容来源于该工程主要参与者的口述史访谈.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中苏关系水轮机分瓣转子焊接工程的社会影响

    非自愿移民社区融合脱困的社会工作介入服务研究

    安慧敏施国庆李明
    642-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配合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工程项目建设和水能资源开发等政策措施,近千万非自愿移民被迫离开故土,搬迁安置到陌生的社区开启新生活.但是,在移民后续扶持过程中,社区融合困难是非自愿移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帮助非自愿移民脱离社区融合困境,建设和谐融洽社区,本研究以增能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石,对非自愿移民的社区融合困境与需求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通过直接与非自愿移民进行沟通交流,并观察他们在新社区中的生活状态,从而深入理解非自愿移民在社区融合过程中遭遇的难题和实际需求.基于上述研究,本文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出发,针对非自愿移民所处的不同系统环境(微观、中观、宏观),提出了具体的介入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帮助非自愿移民克服社区融合困境,实现与新社区的和谐共融.

    非自愿移民社会工作社区融合融合困境本土化

    国家政策对水库移民社会分层的作用机制研究——以丹江口水库移民政策为例

    古安琪施国庆
    652-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库移民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关键部分,受政府政策与制度主导,对移民社会分层有深远影响.本研究将建国以来我国水库移民政策分为五阶段,以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移民为例,分析了资源再分配、发展促进及权力再调整三种机制如何影响移民社会经济.研究指出,移民政策通过安置、资源分配和项目扶持影响移民的权力、收入等社会分层标准,"新移民"在收入和资源上较"老移民"有显著提升,近城有土安置资源更丰富.移民个体阶层因权力、市场、资源调整而重塑,虽少数移民在搬迁初期阶层下滑,但整体呈积极重构趋势.本文引入社会分层视角,强调应完善移民政策,关注政策对不同群体的效果,提高政策精准度,降低阶层下移风险,以政策推动移民安置与可持续发展.

    国家政策水库移民社会分层作用机制丹江口水库工程

    重大工程安全共同体研究: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项目为例

    何长全贾广社
    667-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大工程安全管理事关参建工人的人身安全和整个项目目标的实现,是学术界、工程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安全共同体是我国重大工程安全管理实践涌现出的一种新型组织模式.本文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项目为研究案例,分析了重大工程安全共同体的存在必要性,从治理层、管理层、执行层和生产操作层等层面对重大工程安全共同体进行了解构,提出了重大工程安全共同体的3种整合方法,总结发现重大工程安全共同体具有多重属性,即重大工程安全共同体是安全组织共同体、安全知识共同体、安全责任共同体、安全行为共同体的集成体,所有参与某个重大工程的人员是一个安全命运共同体.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重大工程安全共同体的多重属性间的关系,进一步刻画重大工程安全共同体的演化过程和演化规律.

    重大工程安全共同体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组织整合

    从中国式现代化看科技重大风险全球治理

    王大洲
    67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早已处在全球化的风险社会之中.如果放任"敌人意识"主导全球事务,在大国竞争、集团对抗的状态下,全球科技重大风险将无法得到遏制.西方式现代化路径存在根本缺陷,难以摆脱对大自然的掠夺以及对非西方社会的歧视性对待.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关乎中国,而且关乎世界.基于中国"和"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治理科技重大风险的必由之路,而这种"和"文化和当前中国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相通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的历史使命,而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帮助治理世界性的科技重大风险,则是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是新时代中国人的新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科技重大风险全球治理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