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杜澄,李伯聪

季刊

1674-4969

jescas@gucas.ac.cn

010-88256710,88256709

100049

北京市海淀区玉泉路19号综合楼317室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Jour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CSCDCSTPCD
查看更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严格遵循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面向国内外工程建设和工程发展的实际,前瞻性地研究和传播工程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进展,实事求是地研究工程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多学科视角地研究工程与社会发展的复杂关系,探讨工程与创新的公共政策议题,努力推动有关领域的学术发展,进而服务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丙酸甲酯催化合成过程研究进展

    王鲁明李增喜
    481-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丙酸甲酯作为一种关键有机化合物,在食品、化妆品、涂料等多个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市场需求随着工业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而持续增长.传统的合成路径,诸如酯化法、氢化法、氧化法等,尽管可行,但往往面临经济性欠佳或环境污染的问题.相比之下,乙烯与一氧化碳的羰基化法符合原子经济性原则,能够有效减轻环境污染,顺应了当前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的迫切需求.因此,本文重点介绍该方法中使用的各类催化剂,包括过渡金属配合物、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等,并对它们的催化活性、选择性以及反应机理进行分析.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新型催化剂的设计原则,以及它们在提升产物收率和选择性方面所展现的潜力,旨在为丙酸甲酯的高效、环保生产研发提供参考.

    乙烯丙酸甲酯催化合成方法配合物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基于PLS-SEM的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竞争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陈赟李甜雷泽阳
    500-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挖掘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竞争文化要素间的作用关系,提升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竞争意识,推动交通强国战略目标实现,本文对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竞争文化建设路径进行探究.利用词频-逆向文件频率(TF-IDF)算法对291家施工企业的竞争文化文本表现特征进行提取,构建个人要求、晋升激励、质量成本管理、部门管理理念、合作与竞争观念、社会责任与使命6个影响因素的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竞争文化作用关系概念模型.通过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分析各要素间的作用关系.最后,基于竞争文化要素间的路径系数,构建激励型路径、引导型路径和反馈型路径共3种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竞争文化建设路径.

    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竞争文化PLS-SEM建设路径

    基于对象属性和物元可拓的园区级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案综合评价及决策

    宋志成李涛
    51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园区级综合能源系统,凭借其清洁性、高效性以及广泛的可推广性,被视为应对能源与环境危机的有效方案.然而,在构建园区级综合能源系统时,面对多元化的评估标准,决策者往往难以抉择出最优建设方案.鉴于此,本文将物元可拓模型引入园区级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决策中,提出了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园区级综合能源系统多准则规划决策框架.首先,从园区级综合能源系统的核心属性和构成元素出发,构建了涵盖经济、环境、能源效率、安全性及智能化水平等多维度的综合性能评价指标体系.随后,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主观与客观权重,并应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得出综合权重,以保证评价体系的全面性与客观性.第三,利用物元可拓模型对各个备选方案的综合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排序,量化了各方案的优劣程度.为验证所提框架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中国江苏省某产业园区作为实际案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园区级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决策中展现了优越性和稳健性.

    园区级综合能源系统模糊层次分析法物元可拓绩效分析多准则投资决策

    系统论视域下工程决策的"非完美性"探析

    梁军高婧
    526-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论作为跨学科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全面综合的方法来研究复杂系统的结构和行为,其核心思想在于,要理解一个系统的整体行为,必须考虑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整个系统的贡献.工程的社会属性或者社会特征,决定了工程社会学视野下工程决策的"非完美性".决策作为工程这一复杂系统的重要环节,包含相互关联影响的多个要素.从单个要素来看,工程决策的"非完美性"源于多个方面,包括决策主体、决策程序、决策客体、决策的价值基础、外部决策环境等.从系统的整体性考量,一方面"非完美性"体现在经济、社会、伦理多个维度的相互影响,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都具有不同的矛盾;另一方面,"非完美性"离不开工程决策过程中的社会价值问题,这涉及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和权衡.在系统论视域下,社会系统本身即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工程决策身处其中,其"非完美性"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结构功能调整、信息反馈调节以及平衡竞争与协同这三项系统论基本规律的作用,可以减少工程决策中的"非完美"现象,是人们追求理想工程的重要途径.因此,从系统论的角度探究工程决策"非完美性"含义并进行现实反思,对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和工程领域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论工程决策非完美性工程社会学

    "三体悖论"及其对工程哲学发展的启示

    吴忠良
    536-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幻小说《三体》设定的外星文明——"三体文明",有两个悖论式特点:一方面,三体文明的科技十分先进,领先人类科技若干代;另一方面,三体文明的哲学显著落后于地球文明.本文通过针对这一悖论的"思想实验",围绕工程哲学的发展,讨论"三体哲学"对避免在"好的"工程的基础上发展出"坏的"哲学这样的极端情况所能提供的启发或警示,强调在哲学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应用正确的"战略性"经验应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提出语言载体与哲学形态的关系及相关的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

    "三体文明"工程哲学思想实验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姚敏罗铁坚
    544-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软件工程教育中,锻造学生的持续学习力、知识构建力和创造性思维对项目成功极为关键,而现有教学方法在培育这些能力上尚显不足.本文提出了重构课程知识体系和创新的教学方法,设计并实现了辅助教学系统,帮助提升学生和从业人员的核心能力.首先回顾软件工程课程的现状、知识体系,教学模式理论以及面向创造力的教学方法.然后提出了以软件工程核心问题和任务为基础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重构了一个简洁和聚焦问题的课程知识体系.在教学模式方面,强化创造力的培养,包括教学过程建模、教学安排,并构建了基于创造力发展连续性的动态评估模型,以衡量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积极反馈,近三年超过70%的学生在满意度评价中给出了8分及以上的高分.最后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辅助课堂教学的原型系统.该系统集成了新的课程知识体系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全面支持软件工程的教学流程,可实时高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本文的创新教学实践和思考给软件工程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将有助于培养更具创造力的软件工程人才.

    软件工程课程创造力培养知识体系重构动态评估模型辅助教学系统

    大一新生"工程导论"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为例

    杨天然项聪钟勇陈烨...
    564-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教育作为大一新生接触专业的第一步,应当以工程体验为主导,综合考虑社会需求、专业需求及学生自我需求."工程导论"课程作为一类新生工程体验课程,旨在面向大一学生设置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兴趣,驱动其主动进行知识构建、应用,实现深度学习,为未来的工程学习做准备.本文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为例,介绍新生"工程导论"课程在教学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采取的改革举措.结合课程评分与学生自评结果,从客观与主观角度评价课程实施情况,发现目前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阶段的对策:合理化课程目标、推动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强化"支架式"教学方式、优化问题情境及完善一体化课程体系等.

    工程导论大一新生工程体验课程深度学习

    跨界·对话·融合:工程史与科学社会史前沿问题研究——第六届中国工程史暨第五届科学社会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陈学琴刘登辉黄星星
    575-5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