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电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电力
广东电力

何宏明

月刊

1007-290X

gddl888@sohu.com

020-85125107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水均岗8号

广东电力/Journal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公开发行的技术类刊物,由广东电网公司主管,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主办。《广东电力》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网络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和北极星电力电信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电力报刊协会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和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电力》着重刊载电力网、供用电和发电厂等有关生产、建设、修造、科学研究的技术成果、经验和科学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电力发展动态。主要读者对象是电力系统及相关行业的科技人员、管理决策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市场营销人员等。《广东电力》坚持刊物的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电力、电机工业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配电变压器变比误差的配电网多断面联合状态估计

    杨雄方鑫汪家铭金凡凡...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量测配置薄弱一直是困扰配电网状态估计精度的重要原因.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的广泛应用丰富了量测配置,并使配电网状态估计范围延伸到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客观上对配电变压器参数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变压器数量多,参数维护工作量大,参数准确性目前仍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变比参数错误是导致配电网状态估计精度低的关键因素.利用配电变压器普遍采用无载调压抽头、变比变化频率较低的特点,提出考虑配电变压器变比误差的配电网多断面联合状态估计方法.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下基于二次型的配电网多断面联合状态估计模型,并采用正交变换法求解,实现对配电变压器变比的准确估计.IEEE 33 节点修正系统及某实际配电网的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对配电变压器变比给出较为准确的估计,有助于及时发现并修正变比参数错误,减轻参数维护工作量,提升配电网状态估计精度.

    配电网配电变压器抽头变比状态估计多断面量测二次约束二次估计问题

    基于FrFT和RVM的变压器局部放电模式识别

    杨新志李利华陈锋赵国汉...
    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准确识别局部放电类型对于保证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局部放电信号模式识别中面临的最优特征参数提取和分类器设计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FrFT)和相关向量机(relevance vector machine,RVM)的局部放电模式识别方法.首先将 FrFT引入局部放电信号分析领域,利用FrFT将局部放电信号转换至分数域并对其进行多尺度分析,在扩充信息提取维度的同时,提取可反映不同局部放电信号波形差异的 14 维特征构成特征向量;然后将特征向量作为输入,建立 RVM模型进行最优特征选择和分类判决函数的联合优化,从而实现对不同局部放电信号的分类识别.建立电晕放电、沿面放电和气隙放电试验模型并采集局部放电超声信号开展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于每种局部放电信号均能获得较高的识别精度,平均正确识别率相对于常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方法提升超过 2.7%.

    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分数阶傅里叶变换

    真空灭弧室内电弧形态演变研究

    马丽婷赵一鉴邢喜超董华军...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空灭弧室内电弧形态演变会影响灭弧室内部各物理场的变化以及真空灭弧室的使用寿命.为了精确划分 1 个分闸周期内电弧形态的演变阶段并描述各阶段电弧形态特征,利用 Labview 平台的图像处理技术对高速相机采集到的电弧图像进行图像降噪、边缘加强处理,结合像素统计技术统计电弧上、下边缘像素点的坐标信息并计算电弧直径,采用阈值分割技术提取电弧纹理特征并统计电弧区域的像素个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电弧形态特征的提取,提高了电弧演变各阶段时间划分的精度.该实验结果可作为后续动态仿真分析电弧烧蚀触头材料的数据支撑.

    真空灭弧室电弧形态图像处理直径纹理特征像素统计

    多物理场耦合下不同因素对大功率液冷充电电缆温度影响的仿真研究

    贾璐萌李宏杰李旭涛邓若宇...
    11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新能源电动汽车快速补能带来的热效应显著上升和充电电缆线径不可能相应增大的互相矛盾问题,基于电磁-温度-流体多物理场耦合的有限元仿真模型,提出对充电电缆增加主动降温的空间冷却通道,对比分析在不改变缆芯横截面积和环境温度的前提下冷却介质种类、冷却通道结构、冷却液流速对超快速充电场景下充电电缆缆芯温度及载流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冷却通道管径对充电电缆导体温度与载流量影响最大;液冷较强制风冷的冷却效果更为显著;理想的冷却介质流速为 0.1~0.15 m/s.当缆芯截面积为 70 mm2、冷却液流速为 0.1 m/s、冷却介质为乙二醇水溶液、冷却通道与缆芯横截面积之比为 1.25 时,充电电缆载流量达到 600 A,温度为 49.7℃.相关研究为超快速充电场景下大功率冷却型充电电缆的结构优化与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超快速充电充电电缆载流量冷却通道多物理场耦合

    10kV电缆中间接头受潮XLPE-SiR绝缘界面放电演化分析

    黄成龙赵一枫胡冉刘刚...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10 kV电缆中间接头交联聚乙烯-硅橡胶(XLPE-SiR)绝缘界面在受潮条件下的放电行为严重影响配电网的可靠性,鉴于对绝缘界面放电行为的发展和特征研究较少,分析在受潮条件下 10 kV 电缆中间接头 XLPE-SiR绝缘界面的放电行为,从仿真和试验 2 个方面验证 XLPE-SiR 绝缘界面的击穿过程.结果表明:在水分的作用下,XLPE-SiR绝缘界面会出现局部放电,并逐步演变为电弧放电.放电会产生 2 个影响:一方面引起绝缘材料的热解,形成电痕;另一方面,放电产生的热量导致水蒸发,有效地阻止了绝缘界面处放电的继续.随后,在存在电痕的情况下,进一步研究 XLPE-SiR 绝缘界面的放电行为.结果表明,当 XLPE-SiR 绝缘界面存在电痕时,水分的存在会迅速导致绝缘界面击穿.10 kV 电缆中间接头绝缘界面受潮直接决定了其绝缘界面放电—短路故障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实际电缆中间接头的生产及施工工艺中需要加强防水管控.

    电缆中间接头受潮XLPE-SiR绝缘界面局部放电绝缘界面击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