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等建筑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等建筑教育
重庆大学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
高等建筑教育

重庆大学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

刘东燕

双月刊

1005-2909

gdjzjy@yahoo.com.cn

023-65112294

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

高等建筑教育/Jour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查看更多>>本刊于1983年创刊,于1992年对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办刊宗旨,以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振兴建筑类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建筑类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己任,对发展我国高等建筑教育的理论、思想,对办学方针、体制,对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等进行了广泛深入探讨,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主张和重要的决策性建议。本刊导向正确,科学精炼,编排合理,指导性、学术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政府作用的比较研究

    张虹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政府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中起到了突出作用,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坚实后盾.通过梳理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政府作用发现,政府在组织创新、人才需求、法律法规、资金支持四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既不能脱离本国实际,盲目照抄照搬国际经验,又不能忽视大学发展的共性规律,固步自封,而应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在借鉴吸收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探索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本土道路,探寻中国政府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发挥的作用,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府作用国际经验中国道路

    探索国际化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以重庆大学国际联合办学本科生全英文课程为例

    孙立东苏俊乔丽英韩广...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基础目标,也是高校一流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传统全英文教学课程设置通常照搬国外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材更新缓慢,教学"深度"不够;国内专业课通常聚焦专业领域知识,课程难度较大,教学"广度"不足,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弱.因此,以重庆大学全英文课程工程材料为例,积极探索改革方案,寻求中外课程平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摆脱语言转换思维,分析讨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新思路.该课程面向"重庆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已开设6学期.目前,联合培养学生中共计23人进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其中21人已毕业,成绩优异,90%以上毕业生进入QS排名前50世界名校深造.

    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全英文课程国际化人才

    数智时代BIM创新创业教育范式构建与研究

    田兴旺匡挺陈小波邵雪...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高校土木建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着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交叉融合不够,双创教育教学体系不健全,校企双创协同育人不深入,双创教育实践平台不完善等发展瓶颈.数智时代背景下,BIM技术可以突破土建类各专业间的壁垒和隔阂,对适应建筑领域的新业态、新经济形势,开展基于BIM技术的土建类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地方应用型高校土建类专业的特色定位和产业人才需求,从"培养什么样的人""上什么课""谁上课""如何上课""用什么教材",以及"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等闭环角度,探索将BIM技术融入土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途径,构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范式,有助于建立土建类专业师生的BIM双创教育大工程观,可有效解决土建类专业学生信息化素养不足、共性知识点理解碎片化、行业岗位双创能力弱等实际问题.最后,以辽宁省大连市某高校土建类专业为例,探讨实施的总体方案、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效果,指出该范式提升了土建类毕业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竞争力,为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思路.

    BIM技术双创教育专业教育土建类专业数智时代

    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研究发展与启示——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陈兰杨星莹高梦凌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二课堂是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载体和有效途径,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搜索了2015年1月到2022年4月的第二课堂相关研究文献,运用了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技术解析"第二课堂成绩单"研究的集中领域、热点话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认为"第二课堂成绩单"关注度和研究深度在不断增加,该领域的学术价值也逐步提升,当前研究内容主要围绕"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实施现状、功能价值、技术平台融合应用等方面展开.同时,"三全育人"成为"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核心议题与热点.未来可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标准化与科学化、数字化管理与应用、与学生发展路径的关联、与就业市场的对接等方面深入研究.

    第二课堂成绩单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三全育人可视化分析

    国外建筑学高等教育研究热点前沿与启示

    宫聪
    3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10年国外建筑学教学与教学研究蓬勃发展,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软件探究建筑学教育主要概况、研究热点与发展阶段.近年来国外建筑学教育研究整体趋势从初步设计转向设计研究、工程实践、知识体系、利用技术与科学手段教学.领域热点主要集中在工作室设计课、理论课、数字技术课程的创新与发展,重视思维能力、跨学科、可持续性、实践等教学理念,关注认知分类、学生兴趣、项目导向、通信技术等教学方法,以及多元化的教学评估.通过国外研究热点分析以及结合国内建筑学高等教育窘境,在建筑学教学改革方面,基于设计与理论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创新,以设计课程为轴线,融通符合时代需求的多专业、技术性、实践化的综合知识;在建筑学教学研究方面,构建以学生为课程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习成果补给课题研究,此外建筑学高校教师应以学科"本体"研究为内核,形成交叉学科研究体系.国内新工科背景下建立良性的教学与研究供给关系可作为建筑学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手段.通过对国外近10年建筑学教育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梳理与热点追踪,希望为国内当前建筑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国外建筑学教育综述研究课程创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

    交通强国战略下交通院校建筑类研究生特色化培养机制研究

    袁红袁芬崔叙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强国战略导向下,交通院校应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进行建筑类研究生特色化培养,以满足我国交通建设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需求.对国内8所交通特色院校建筑类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调研发现,理论课程及设计实习均较少涉及对交通建设问题的探索,国际教育受限于学制和学籍管理而系统性和特色性不强,研究及实践未结合交通建设的前沿问题而创新性不足.因此,结合研究生高质量培养和交通强国战略的要求,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交通院校建筑类研究生特色化培养机制:建立多学科交叉、理论联合实际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立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国际联合培养机制.这对我国交通院校建筑类研究生特色化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强国战略交通院校建筑类研究生多学科交叉政产学研协同国际联合培养

    地方建筑类高校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与实践——以北京建筑大学为例

    吴建国崔荣臻毕颖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建筑类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北京建筑大学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的做法为例进行实践探讨,分析地方建筑类高校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力点.介绍了地方建筑类高校的概念及当前面临的发展环境,分析地方建筑类高校与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北京建筑大学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做法进行了详细阐述,研究了地方建筑类高校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

    地方建筑类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实践

    工程特色引导性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房明庄大昌陈少沛朱孟珏...
    6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特色引导性课程体现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助于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建筑工程概论作为代表课程之一,已在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多个工程管理类专业开设,可为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工程基本理论,但在实践教学中存在较多矛盾待解决.在界定建筑工程概论课程定位和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课程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基于工程管理类专业执业能力大纲的要求,制定了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了"学科通识、专业提升、创新设计"三层次内容的虚拟仿真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并强化了实践教学的过程考核,对实施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工程管理类专业执业能力大纲的要求,可为相关院校开展工程特色引导性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工程特色课程建筑工程概论教学模式虚拟仿真实验执业能力大纲

    工科专业实践类课程质量标准体系研究

    郑妮娜谢强王志军卢黎...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科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质量对达成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非常重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及质量提出了要求,但目前实践类课程的质量标准体系存在缺失、内容不完备或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基于工程认证对实践类课程的相关要求,结合面向产出的教育理念,分析得到影响实验类、实习类、设计类(含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程质量的共性因素有教学基本条件、教学实施过程及教学效果三项,并将其作为质量标准的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中又列出具体观测点作为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在总体一致的基础上以个别指标考虑个性因素.最后分析了基于质量标准,按照不同评价目的制定质量评价表的方法.建立的质量标准体系内容全面、指标统一,便于进行横向比较,可促进实践类课程质量的监控和持续改进.

    工程认证实践类课程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表

    新工科背景下"数智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尹贻林张娜柯洪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工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对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满足行业对工程造价人才能力的要求,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是紧跟数据时代的大方向,将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专业培养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融合方式,培养新时代下的"数智工程造价"新型人才.基于此,以天津理工大学新工科背景下的"数智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分析了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为应对新形势提出的工程造价人才新要求,从培养体系、培养工具、思维创新、校企合作四大方面进行了"数智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通过对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分析,可以从增强岗位胜任力、优化人才培养工具、形成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和加强校企合作四方面入手,构建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造价数智化人才培养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为其他高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经验借鉴.工程造价人才培养体系只有融入数智化发展的浪潮,进行数智化模式的更新,才能培养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铸造新时代的工程造价新风貌.

    新工科应用型人才"数智工程造价"数字化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