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古地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古地理学报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古地理学报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冯增昭

双月刊

1671-1505

jpalaeo1999@163.com

010-62396246 62341089

100083

北京市学院路20号石油大学

古地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古地理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科学类期刊,1999年创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或相关学术领域的文章,以及以这些学科或学术领域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述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化工材料、建筑材料、其他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的预测、勘探、开发以及环境等方面的论文;主要栏目有岩相古地理学及沉积学、生物古地理学及古生态学、构造古地理学及古构造学、第四纪古地理学、人类历史时期古地理学、地球化学及沉积环境、古气候、古水文、古土壤、古岩溶、古今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古地理及矿产资源、新技术及新方法等;为古地理学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更有效地为生产建设服务和为维护及改善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作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陆相层序地层构型与沉积模拟研究现状及进展

    邵龙义王浪浪连豪杰朱红涛...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层序地层学作为一种新的盆地分析方法,受到广大地质学家的重视,尤其是陆相层序构型与数值模拟研究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热门方向.文中总结了陆相层序构型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外近年来的"下游控制区"和"上游控制区"概念以及层序构型特征,"下游控制区"发育依赖于相对海(湖)平面变化的"低位正常海(湖)退"、"海(湖)侵"、"高位正常海(湖)退"和"下降阶段"体系域,"上游控制区"发育不依赖相对海(湖)平面变化的高河道合并体系域和低河道合并体系域.国内层序构型研究也有多种观点,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L型、T型、TH型、H型(E-H型和L-H型)"层序构型的划分.陆相层序模拟已经从水槽物理实验为主发展到当今以数值模拟及水槽实验并举的时代.在介绍层序数值模拟发展史、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 SEDPAK正演化模拟、SEDSIM正演数值模拟、基于Delft3D模型的三维正演模拟、DI-ONISOS的三维正演模拟及基于N-S方程的层序数值模拟等5种数值模拟方法,总结了陆相湖盆层序构型及数值模拟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理论问题、数值模拟技术难点及数值模拟未来的发展方向.

    陆相层序地层下游控制区上游控制区层序构型数值模拟

    中国奥陶纪地理分区的再认识

    王建坡汪啸风
    1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大陆地壳在奥陶纪时由华北、扬子、塔里木三大陆块及围绕它们的诸多微陆块和造山带组成.基于陆块、微陆块和造山带等不同属性地体的识别特征,按陆块、洋板块中的微陆块、造山带和疑问块体4种类型,分别阐述它们在中国奥陶纪的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古地理信息,提出中国奥陶纪共划分出4个大区16个地理区的新认识.该时期中国各陆块主要在环西伯利亚、古亚洲洋、原特提斯洋和冈瓦纳北缘分布,由此归纳为4个大区,其中华北和塔里木分割了古亚洲洋和原特提斯洋,但归入原特提斯洋大区中.环西伯利亚大区可分为北疆区和兴安区,前者由阿尔泰、准噶尔—吐哈微陆块和东西准噶尔造山带组成,后者囊括额尔古纳、兴安、锡林浩特、松辽和佳木斯等东北微陆块群.古亚洲洋大区仅分出中天山—北山区,伊宁微陆块为该区成员.原特提斯洋大区除了华北区和塔里木区外,还包括柴达木—祁连、昆仑—秦岭、扬子、华夏、印支和松潘—甘孜区,其中中阿尔金和全吉微陆块属于柴达木—祁连区,义敦微陆块属松潘—甘孜区.冈瓦纳大区分为羌塘、拉萨、喜马拉雅、滇缅泰马和海南区,其中保山微陆块和临沧微陆块为滇缅泰马区的组成部分.此外,阿拉善和敦煌块体分别归入华北和塔里木区中.上述中国奥陶纪地理分区的认识与前人存在较大差异,作者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学者关注并探求更合理的划分方案.

    奥陶纪微陆块造山带地理分区新认识

    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主要沉积构造类型及页岩气意义

    施振生张亚雄曾番惠周天琪...
    3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积构造不仅能揭示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的形成环境和沉积时的古水动力条件,还影响到页岩气储集层的渗透性及可压裂性.文中通过系统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明确了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沉积构造的主要类型及成因.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主要发育物理成因、化学成因和生物成因3类沉积构造:物理成因构造主要有流动成因构造和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前者包括交错纹理、水平层理(纹理)、块状构造、递变纹理和复合纹理,后者包括滑塌—滑移构造、负载构造、火焰状构造、球—枕构造、包卷层理、扭曲纹理、碎裂纹理和坠石;化学成因构造包括碳酸盐结核和黄铁矿结核;生物成因构造主要有生物遗迹构造和生物扰动构造.该3类沉积构造主要为细粒浊流沉积、等深流沉积和远洋—半远洋沉积成因,少数为沉积物变形成因.沉积构造类型直接影响页岩气储集层的渗透性、水力裂缝的生成及延展方向.

    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水平纹理交错纹理递变纹理软沉积物变形沉积构造可压裂性

    细粒沉积岩优质储集层发育主控因素分析: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为例

    林兴悦朱筱敏王晓琳张美洲...
    5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化对湖相细粒沉积岩储集层的认识,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Es3L)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分析和测井曲线,揭示了储集层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基于矿物组成、沉积构造和有机质含量,将渤南洼陷Es3L细粒沉积岩划分为6类岩相:富有机质纹层状灰质细粒混积岩(LF1)、富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细粒碳酸盐岩(LF2)、富有机质层状灰质细粒混积岩(LF3)、富有机质层状/块状长英质细粒碳酸盐岩(LF4)、富有机质层状含长英细粒碳酸盐岩(LF5)、含有机质块状含长英细粒碳酸盐岩(LF6).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层间微裂缝,储集层孔隙度主要介于0.67%~5.56%之间(平均值为4.93%),渗透率主要介于(0.02~4.87)× 10-3 μm2之间(平均值为0.59×10-3 µm2).渤南洼陷Es3L细粒沉积岩储集层分布的主控因素包括岩相、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热演化.渤南洼陷Es3L的中下部的陆源输入水平低、水体盐度大、水体分层性强,主要发育岩相LF2和LF4,容易发育Ⅰ类和Ⅱ类优质储集层.渤南洼陷Es3L细粒沉积岩储集层处于中成岩A阶段,黏土矿物转化作用、溶蚀作用、重结晶和白云石化以及有机质热演化产生次生孔缝,改善了储集层物性.

    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湖相细粒沉积岩优质储集层主控因素分布规律

    新年贺词并致谢审稿专家

    《古地理学报》编辑部
    71页

    川北震旦系灯影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成因分析

    尚俊鑫冯明友夏茂龙张本健...
    7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系灯影组发育软沉积变形构造,其成因机制尚不明确.结合野外露头对川北广元地区灯影组软沉积变形构造发育特征、分布及成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广元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三段软沉积变形构造主要分布于中下部灰白色薄层灰岩及灰绿色—紫红色薄层泥岩中,可见液化脉、液化卷曲变形、液化角砾岩及层内断层4种典型构造.灯三段早期浅水、较安静水体沉积物受同期循环剪切应力及地层应力复合作用,为持续性古地震诱发的液化变形所致.垂向上可识别出2期不完整振动液化序列,表明灯三段至少存在2次持续的古地震活动.综合分析指示上扬子克拉通北部灯三段沉积期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应与桐湾运动Ⅰ幕晚期裂陷槽的拉张活动相关.

    四川盆地灯影组软沉积变形触发机制古地震

    前寒武系海相白云石胶结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甯濛罗靖茹陈家乐钟怡江...
    8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相白云石胶结物在前寒武纪广泛发育,因其多样的形态、复杂的成因及其对前寒武纪海水性质的指示意义,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对前寒武系海相白云石胶结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矿物学特征分析进行成因探讨,二是探索其反映的前寒武纪海水性质.前人对海相白云石胶结物成因的认识包括原生沉淀与次生交代2种观点,但因缺乏可靠的地球化学证据支撑而存在争议,主要体现在对原生沉淀成因白云石胶结物的具体沉淀机理及其相应的海水化学条件仍不清楚,对次生交代成因 白云石胶结物的前驱矿物类型也存在较大分歧.为进一步推动海相白云石胶结物的研究,文中首先系统总结了前寒武系海相白云石胶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并从原生沉淀、次生交代、生长组合形态3个方面全面回顾和评述了关于海相白云石胶结物成因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展望:(1)基于矿物成核与生长原理,结合微区或原位地球化学分析,开展不同类型海相白云石胶结物成因研究;(2)评估微生物在海相白云石胶结物形成过程中的具体作用;(3)以前寒武系白云石胶结物为载体探索前寒武纪古海洋海水性质的演化,需建立在厘清其成因的基础之上.

    前寒武系海相白云石胶结物拟晶白云石化作用原生沉淀白云石文石—白云石海

    四川盆地蓬莱地区灯影组四段超深层白云岩储集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刘凯铭王兴志韦明洋李阳...
    10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四川盆地超深层油气资源的主力产层之一,灯影组超深层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亟待进一步厘清.选取四川盆地内最新勘探突破的蓬莱地区灯影组灯四段超深层白云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显微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物性测试数据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储集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蓬莱地区灯四段储集岩主要包括凝块石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泡沫绵层白云岩和砂屑 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包括砂屑白云岩的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洞,凝块石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泡沫绵层白云岩的原生格架孔洞和后期溶蚀作用形成的溶蚀孔缝等.(2)凝块石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多发育孔洞缝型和孔洞型储集层,均具有较好的物性,孔隙度能达到4%以上,但前者平均渗透率可达2.43× 10-3μm2,后者仅为0.35×10-3 μm2.(3)综合分析成岩演化史,认为灯四段储集层先后经历了沉积—准同生阶段、表生阶段、浅—中埋藏阶段和深层—超深层埋藏阶段的成岩改造.(4)蓬莱地区灯四段储集层发育具有自台地内部向台地边缘逐渐减弱的分布规律,总体上显示"相—断裂—溶蚀"三元综合成储模式.本研究明确了四川盆地蓬莱地区超深层白云岩储集层的特征及主控因素,可为后续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超深层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主控因素灯影组蓬莱地区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鹰山组超深层白云岩类型及成储潜力评价

    刘大卫李映涛韩俊张继标...
    12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白云岩是极具勘探潜力的岩相类型,但目前对该地区成层分布的白云岩成因及其物性差异尚无系统阐释.本研究基于详细的岩石学观察、碳氧同位素和微区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碳酸盐岩U-Pb定年、覆压孔渗测试等资料,对鹰山组内幕成层发育的白云岩类型、成因机制进行探讨,并初步评价了不同成因白云岩的物性差异.研究发现:(1)顺北地区鹰山组下段白云岩相对发育,主要包括2类成层分布白云岩,分别是埋藏压溶白云岩(Ⅰ类)和准同生渗透—回流白云岩(Ⅱ类);(2)Ⅰ类白云岩为埋藏白云石化成因,分布于低能沉积相内,为埋藏过程中缝合线建造驱动黏土矿物转化成因机制,在顺北中部地区较为发育;(3)Ⅱ类白云岩为准同生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成因,主要分布于地貌较高、相对高能的沉积相区,在顺北西区、顺南地区相对发育;(4)Ⅰ类白云岩实测物性数据(φ:0.3%~1.0%;K:0.003×10-3-0.074×10-3 μm2)低于 Ⅱ类白云岩(φ:0.4%~2.0%;K:0.009×10-3~0.055×10-3 μm2),但 Ⅰ 类白云岩的发育可提升地层中白云岩和灰岩互层的比例,具裂缝改造成储潜力.研究成果对于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超深层白云岩油气勘探选区具有借鉴意义.

    塔里木盆地鹰山组白云岩类型白云石化储层评价

    地球轨道参数振幅与深水环境白云石化强度波动

    张奎华张鹏飞苗卓伟张倩...
    14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显生宙的白云石化强度波动与地质历史时期重大地质事件存在高度关联性,且白云石化强度波动机制在镁、碳长期循环和气候长期变化等方面的研究中日益重要.本研究以渤海湾盆地中始新统沙三下亚段为例,针对高分辨率的X射线全岩衍射分析数据开展时间序列分析以及耦合关系分析,揭示出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深水白云石旋回中记录的斜率振幅调制周期.结合土耳其Van湖第四系白云石旋回和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白云石化事件,初步探讨了显生宙地层中不同时间尺度的深水白云石化强度波动趋势与天文旋回的耦合关系.基于沙三下亚段盐度演化特征分析,推测地球轨道参数的振幅调制作用可能通过气候、环境波动影响微生物生态压力以及流体温度与pH值波动强度,从而进一步调控显生宙轨道尺度的深水白云石化强度.本研究为"白云石问题"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

    白云石天文旋回振幅调制微生物沙河街组渤海湾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