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农业科学
广东农业科学

蒋宗勇

半月刊

1004-874X

gdnykx@vip.163.com

020-38319941/6/8

510640

广州市五山广东省农科院内

广东农业科学/Journal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合办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一贯坚持“立足本省,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主要报道农牧渔业科技新成果,研究报告、实用技术和科技著述等,被评为广东省第一届“十佳期刊”和等二、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同时被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该刊读者对象为农牧业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各级农业管理干部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米糠提取物处理对鲜切荸荠黄化的影响

    宋慕波孙翊然刘英健农锦仙...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经削皮和切分的鲜切荸荠在贮藏过程中极易黄化,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品质。旨在寻找一种有效的鲜切荸荠黄化抑制手段,延缓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方法]采用米糠提取物浸泡处理鲜切荸荠,通过测定鲜切荸荠在贮藏过程中的色度、总黄酮含量、酶活性和黄酮代谢相关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研究米糠提取物对黄化的抑制效果及其机理。[结果]米糠提取物处理可有效抑制鲜切荸荠贮藏过程中L*值的下降、贮藏 6 d时L*值仍>70,显著延缓鲜切荸荠b*值的上升、贮藏 6 d时b*值为 20。62 且显著低于对照组。米糠提取物处理显著抑制鲜切荸荠组织中总黄酮含量的上升,而对照组鲜切荸荠贮藏至 6 d时黄酮含量上升至 0。377 mg/g、是0 d的 2。96 倍。对照组鲜切荸荠PPO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米糠提取物处理组PPO活性在贮藏2~6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PAL活性在贮藏过程中快速上升,贮藏 6 d时达 71。03 U/g、是 0 d的 3 倍,而米糠提取物处理则可显著延缓PAL活性上升。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米糠提取物处理可显著下调鲜切荸荠黄酮合成相关 4 个结构基因(CwPAL、CwC4H、CwCHI和CwCHS)的表达;参与黄酮代谢调控的CwMYB12 和CwMYC2 转录因子的表达也受米糠提取物处理的显著抑制。[结论]米糠提取物可有效延缓鲜切荸荠贮藏过程中的黄化现象,对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和黄酮代谢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阐明荸荠黄化的分子机理提供基础,并为鲜切荸荠的保鲜和护色处理提供参考。

    鲜切荸荠黄化黄酮酶活性基因表达

    香葱伴生番茄对青枯病及根际微生态特征的影响

    佘小漫姚挺黄真珍何自福...
    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明确香葱伴生对番茄青枯病及根际微生态特征的影响,揭示香葱伴生番茄降低青枯病发病率的机理。[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番茄单作和香葱伴生番茄 2 个处理,分别采集单作发病番茄(QK)、单作健康番茄(NBS)和香葱伴生番茄(BS)的根际土壤,应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探究香葱伴生对番茄根际微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番茄单作处理和香葱伴生番茄处理的青枯病平均病株率分别为 50。48、31。43%,香葱伴生番茄处理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为 37。74%。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BS、NBS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于QK;与QK相比,BS和NBS根际土壤细菌茄科雷尔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升高;与NBS相比,BS根际土壤细菌茄科雷尔氏菌属相对丰度降低,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利用LC-MS技术共鉴定出番茄根际土壤代谢物586种,其中正离子模式代谢物 320 种,负离子模式代谢物 266 种,并将代谢物的功能注释至新陈代谢、遗传信息加工和环境信息加工等代谢通路;与NBS相比,BS根际土壤代谢物中的缬氨酸、L-天冬酰胺和柠檬酸的含量均显著降低,L-赖氨酸、谷氨酸、D-谷氨酰胺和异亮氨酸的含量也低于NBS,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香葱伴生番茄显著降低番茄青枯病田间发病率,改变了番茄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和番茄根际土壤代谢物含量。

    香葱伴生番茄青枯病根际土壤细菌根际土壤代谢物防效

    蓖麻高产宜机收杂交组合评价

    左金鹰陆建农殷学贵黄冠荣...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蓖麻杂交组合进行联合评价,为筛选高产、宜机收蓖麻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 30 个蓖麻杂交组合的产量性状、宜机收性状和光合性能 3 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灰色关联度分析中,根据育种目标构建了理想品种;通过各组合与理想品种之间的加权关联度评选出N19(0。768)、N7(0。751)、N11(0。727)、N10(0。717)、N6(0。713)和N13(0。712)6个组合。其中,前 4 个组合的加权关联度优于淄蓖 5 号(0。714),后 2 个组合的加权关联度与淄蓖 5 号接近;主成分分析结果将10个性状归纳为株型因子、产量决定因子和光合与分枝夹角因子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7。07%。30个组合中,21 个组合的综合得分均大于淄蓖 5 号(-0。699),且仅N18(2。370)、N4(1。848)、N19(1。742)和N11(1。019)4个组合的得分大于 1,并以N19 最为突出,其得分远高于其他材料;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值为 22 处可将30个组合划分为4个类群,第Ⅳ类群成员(包括N19、N11和N30)的整体表现与理想品种最为相似,但分枝夹角(59。10°)较大,仍需进一步改良。[结论]综合 3 种评价结果,避免了多余材料入选和优良材料丢失,最终筛选出N19 和N11 2个产量高、株型好和光合速率高的蓖麻杂交组合,它们的综合表现均优于淄蓖5号,为品种改良方向提供参考。

    蓖麻灰色关联度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高产机械收获

    弱光胁迫对不同甜瓜品种果实生理特性的影响

    耿新丽姚军郑贺云谢兵...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揭示弱光胁迫对不同品种甜瓜果实主要品质特征的影响。[方法]研究'西洲蜜1号'、'早皇后'、'伽师'3个甜瓜品种在不同光照条件(100%、42%、23%透光率)下,其果实不同部位(果梗、果基、果肉)碳水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在不同发育时期(花后0、3、7、14、21、35、40、60 d)的变化。[结果]甜瓜果实淀粉、蔗糖、还原糖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不断增加,且在成熟期(花后35 d)含量最高,其中'西洲蜜1号'淀粉含量最高(10。835%),'伽师'淀粉含量最低(8。342%)。3 个甜瓜品种果肉和果基部分的蔗糖含量比果梗高,但还原糖含量无差异;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增加,但在完熟期(花后 60 d)下降。弱光胁迫显著降低甜瓜果实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其中透光率23%处理影响最为显著,'西洲蜜 1 号'甜瓜淀粉、蔗糖、还原糖含量最高降低了 32。3、29。87、28。02,胡萝卜素、叶绿素含量增加了 19。47、13。98%;'早皇后'甜瓜淀粉、蔗糖、还原糖含量最高降低了 32。63、25。09、20。24%,胡萝卜素、叶绿素含量增加了 54。74、21。06%;'伽师'甜瓜淀粉、蔗糖、还原糖含量最高降低了 41。08、32。39、39。1%,胡萝卜素、叶绿素含量增加了55。20、31。79%。与'西州蜜1号'和'早皇后'甜瓜相比,'伽师'甜瓜的淀粉、叶绿素含量最低,蔗糖、还原糖含量最高,弱光胁迫下其淀粉、蔗糖、还原糖量下降最为显著,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最为显著,表明'伽师'甜瓜受弱光胁迫影响最大,耐弱光性最差。[结论]弱光胁迫会降低甜瓜果实的商业品质,透光率越低品质降低越严重,而'伽师'甜瓜对弱光胁迫最敏感。

    甜瓜弱光胁迫碳水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不同施氮水平下梭梭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师雅鑫王泽任财郑晗晗...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氮肥水平添加对干旱梭梭幼苗生长生理变化的响应,为荒漠区生态恢复和植被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方法]以新疆荒漠区梭梭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在梭梭幼苗生长关键期模拟土壤自然干旱(水分)状况变化,设置CK、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处理,并分别在各处理下,设置N0、N1、N2、N3、N4 和N5(0、0。05、2。50、5。00、7。50、10。00 g/m2)氮素水平。采集各处理整株梭梭幼苗、梭梭幼苗同化枝,室内烘干测定植株生物量,分析测定同化枝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梭梭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结果]不同干旱梯度下,以轻度干旱为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梭梭幼苗植株生物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植株生物量由N0 时的 23。28 g增加至N3 时的 30。19 g后降低到N5 的 27。57 g,表明施氮量过高不利于梭梭幼苗生物量积累。不同施氮水平下,随着干旱梯度的增加,梭梭幼苗同化枝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同化枝处于重度干旱状态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与丙二醛含量迅速积累,通过渗透调节作用适应干旱,N3 施氮水平下同化枝中各物质含量较CK相比增幅最小,分别为 58。96%、73。01%、29。72%与 32。15%,表明合理施氮可有效缓解干旱。[结论]合理施肥有利于梭梭幼苗植株生物量的积累、缓解干旱胁迫,研究发现N3 施氮水平的各干旱梯度下梭梭幼苗植株生物量均达最大值,随着干旱梯度增加同化枝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增幅最小。考虑施肥综合效应,建议新疆荒漠地区人工种植梭梭移栽苗时,在常规种植基础上适当添施 5。00 g/m2 氮肥。

    梭梭幼苗干旱施氮生物量生理

    电子鼻在果蔬贮藏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朱榕秋周熠玮陈维信朱孝扬...
    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果蔬采后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成熟、衰老和死亡等多个阶段,导致果蔬内部物质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微生物变化,从而影响果蔬的品质和风味。气味是果蔬品质和风味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果蔬品种、成熟度、新鲜度和采后病害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传统的气味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仪器分析(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感官分析,但这些方法存在局限性,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不能全面反映样品的整体风味,且样品前处理复杂、检测耗时长、技术成本高等;而感官分析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电子鼻作为一种模拟生物嗅觉系统的仪器,能够快速、客观和准确地检测和识别气味信号,逐渐成为果蔬贮藏保鲜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电子鼻在果蔬品种与产地鉴定、成熟度判断、新鲜度检测、采后病害监测、果蔬农药残留和品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分析电子鼻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展望果蔬采后精准化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提出了电子鼻向专一化、智能化、实用化方向改进的可能途径,为实现果蔬品质精准化检测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电子鼻果蔬贮藏保鲜品质监测精准化检测

    猕猴桃林下套种大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欧光敏郑良豹梁红周玲艳...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套种大豆对猕猴桃林下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的影响,分析猕猴挑林下种植大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未种植大豆的猕猴桃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为研究猕猴桃种植土壤微生态改良和绿色种植以及提高偏远山区土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猕猴桃林下不同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群落丰度,分析猕猴桃林下土壤样品与套种大豆的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群落丰度与结构组成的差异性,探究猕猴桃林下套种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采集种植大豆和未种植大豆的猕猴桃林下土壤样品进行预处理、DNA提取和PCR扩增,再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纯化和定量,建库测序,数据分析,了解不同样本土壤微生物群落分类结构、丰富度和多样性,确定优势菌群。[结果]通过Tags丰度和OTU的质控与统计的结果显示,种植大豆的土壤(EK)扩增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未种植大豆土壤(CK);多样性分析显示,EK和CK的微生物群落构成差异明显;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EK和CK在科、属、种水平上占据的比例平均值分别为 27。06%和 28。11%、32。66%和 29。33%、0。46%和 0。37%,EK土壤微生物群落在属、种水平上均高于CK;6 个土壤样品共得到 651 883 条有效序列,经聚类后EK与CK分别获得 4 740 个和 4 551个OTU;LEfSe分析结果显示,CK有19个优势菌群,而EK有41个优势菌群,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EK的优势门,根瘤菌科剑菌属(Ensifer)的剑菌(Ensifer adhaerens)为EK的优势菌。[结论]猕猴桃套种大豆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以及土壤优势菌群数和有益菌群。综上,猕猴桃林下套种大豆对改善土壤的有效成分和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促进作用。

    猕猴桃大豆套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铺地木蓝对肇庆地区柑橘园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李霜霜钟春燕黄美华黄益强...
    7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铺地木蓝在柑橘果园种植 1 年后对杂草、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设置自然生草(CK1)、土壤覆盖遮草布(PD1)、土壤覆盖银黑地膜+种植铺地木蓝(PD2)、种植铺地木蓝(PD3)4 个处理,1 年后调查杂草种类、测定土壤理化性质(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和土壤细菌群落情况。[结果]PD2 处理土壤全氮(0。86 mg/g)、全磷(0。78 g/kg)、速效磷(23。84 mg/kg)、全钾(11。91 g/kg)、有机质(34。82 g/kg)含量最高;PD2处理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比PD1处理的分别增加了 0。37、27。43 mg/kg,PD1 处理土壤全磷含量最低(0。41 g/kg),PD3 处理速效磷(10。67 mg/kg)和有机质(25。99 g/kg)含量最低;PD1~PD3 处理的土壤全钾含量均大于CK1 处理,速效钾含量则相反;杂草调查结果表明PD1、PD2处理均可很好地抑制杂草的生长。与CK1相比,PD1~PD3处理均可降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但不影响细菌群落分布均匀性。PD2和PD3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较相似,表现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降低,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罗库菌门(Roku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等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增加;其中PD2 处理的优势菌属为MND1(3。47%)、Sh765B-TzT-35(4。37%),PD3 处理的优势菌属为MND1(4。29%)。从PD1 处理土壤中检测到视为土壤环境恶化的标志类群异常球菌-栖热菌门(5。10%)。[结论]柑橘果园行间道覆盖地膜后再种植铺地木蓝的综合表现最好,可以增加土壤养分和土壤中有益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

    果园生草铺地木蓝土壤养分土壤细菌多样性16rDNA高通量测序

    养殖池塘水体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周东来邝哲师符兵彭焕龙...
    8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作为全球水产养殖大国,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池塘养殖是我国最主要的水产养殖模式,在保障优质动物蛋白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养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密度持续增加,大量饲料投入和动物排泄等导致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量氨氮和亚硝酸盐等不仅污染养殖水体,还会严重危害水产动物健康,导致病害频发、药物滥用、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给水产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亟需进行养殖池塘水体修复处理。目前,对养殖水体的修复技术主要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相较于异位修复,原位修复技术具备节约资源、成本低、无交叉污染等优势,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该文首先概述了我国养殖池塘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特征和危害;其次,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 3 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养殖池塘水体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详细阐述其技术原理、适用范围、应用效果及优缺点;最后,指出当前池塘养殖水体原位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并提出一种单塘循环生态养殖模式,为养殖池塘水体修复的未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水产养殖污染物原位修复可持续发展单塘循环微生物

    应用自编码器插补提高猪早期胚胎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精度

    黄泽珩杜志强
    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自编码器作为一种深度学习算法,在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降维和插补分析上具有独特优势。评估自编码器AutoClass应用在猪早期胚胎单细胞转录组数据中的可行性,探究不同胚胎激活方式对关键基因和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收集3种不同激活方式(体内受精、体外授精和孤雌激活)的猪早期胚胎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采用AutoClass进行数据质控和插补分析,结合下游分析评估AutoClass性能。此外,通过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DEG)和功能富集分析,比较3种类型胚胎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结果]经过数据质控和自编码器数据插补,聚类分析精度提高,不同激活方式的猪早期胚胎聚类清晰。单独质控只筛选出1 287个DEG,而自编码器插补后,DEG数目增加至11 523个。功能富集分析进一步挖掘出3种不同类型胚胎间显著差异的关键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如体内受精胚胎的基础生物学过程和细胞代谢,体外授精胚胎的性腺发育和性别决定,以及孤雌生殖胚胎的免疫防御和分泌途径调节。[结论]采用自编码器提高单细胞转录组数据的分析精度,揭示了3种胚胎激活方式影响猪早期胚胎发育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为深入研究猪早期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早期胚胎单细胞转录组深度学习自编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