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农业科学
广东农业科学

蒋宗勇

半月刊

1004-874X

gdnykx@vip.163.com

020-38319941/6/8

510640

广州市五山广东省农科院内

广东农业科学/Journal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合办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一贯坚持“立足本省,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主要报道农牧渔业科技新成果,研究报告、实用技术和科技著述等,被评为广东省第一届“十佳期刊”和等二、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同时被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该刊读者对象为农牧业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各级农业管理干部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脂饲喂对肉鸡腹脂和肝脏组织RNA可变剪接的影响

    敖广宇陈庚华夏燚琳罗文...
    11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腹脂过度沉积会降低肉鸡抗病力和屠宰率.RNA可变剪接是影响基因功能的重要调控方式,对肉鸡腹脂沉积过程的RNA可变剪接事件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肉鸡腹脂沉积的分子调控机理.[方法]利用高脂饲喂肉鸡和普通饲喂肉鸡肝脏组织和腹脂组织的转录组测序结果,鉴定高脂饲喂过程中肉鸡腹脂和肝脏组织的差异表达和差异剪接基因.采用GO功能注释、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Metascape富集分析对显著差异剪接基因进行分析,并对显著差异剪接事件进行可视化处理,以及分析调控这些差异剪接事件的剪接因子.[结果]对高脂饲喂肉鸡与普通饲喂肉鸡的腹脂和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在腹脂组织中发现 233 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和349 个显著差异剪接基因,对显著差异剪接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发现显著差异剪接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等细胞增殖相关生物学进程,还富集于甘油磷脂代谢和胰岛素信号通路等脂肪生成相关通路.在肝脏组织中发现 276 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和 224 个显著差异剪接基因,对显著差异剪接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发现显著差异剪接基因主要富集于蛋白质乙酰化、蛋白质内部氨基酸乙酰化和mRNA加工等细胞代谢相关生物进程,还富集于胰岛素信号通路、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等脂肪生成相关通路.在腹脂和肝脏的显著差异剪接基因中,共筛选到影响肉鸡腹脂沉积性状的相关候选基因 4 个,包括GPAT4、RELCH、CYP39A1 和PPARA.[结论]研究结果初步揭示高脂饲喂下肉鸡腹脂和肝脏组织的RNA可变剪接调控规律.推断高脂饲喂可能通过影响基因可变剪接过程,进而激活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脂肪生成相关细胞代谢,从而导致肉鸡的腹脂沉积现象;剪接因子对靶基因的调控显著参与影响肉鸡的腹脂沉积过程.

    杏花鸡高脂饲料腹脂沉积转录组可变剪接差异表达基因

    鸡场饮水中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符德佳康桦华曾宪军樊志红...
    12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养殖场鸡饮水中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有效预防该病提供参考.[方法]从养殖场鸡饮水系统中分离、鉴定肺炎克雷伯氏菌,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 25 种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通过PCR检测菌株携带的常见耐药基因.对其中 4 株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CARD抗性基因数据库预测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从养殖场鸡饮水系统中共分离到 9 株肺炎克雷伯氏菌,药敏试验表明这些菌株呈现出多重耐药,仅对多粘菌素敏感.PCR检测发现,9 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共携带 13 种常见的耐药基因,其中,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CMY-1、BlaSHV和 BlaCTX-M,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KPC,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B、QnrS和QnrA,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Ⅰa,磺胺类耐药基因Sul2 等 12 种耐药基因与其耐药表型表现一致,而Mcr-1 基因与其表型相反.全基因组扫描分析结果显示,4 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共携带了 59 种耐药基因,涉及 31 类抗生素药物,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最多,其次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基因;预测到覆盖度和同源性均在 98%以上的耐药基因共有 23 种,分别为FosA6、CRP、KpnF、KpnFG、KpnE、OqxA、OqsB、SHV-11、Tet(D)、CTX-M-27、QnrB65、DHA-1、Aph(4')-Ⅰa、MsrE、QnrB2、Aph(3')-Ⅰa、Sul1、CmlA6、FloR、AadA12、Ant(3'')-Ⅱa、ArmA、Sul2.[结论]在养殖场鸡饮水中分离到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严重,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其中在分离菌株上均检测到Mcr-1基因,但分离菌株均对多粘菌素敏感,且均未检测到D类碳青霉烯类酶OXA-48 基因.

    饮水肺炎克雷伯氏菌多重耐药性耐药基因

    硬骨鱼类性别调控对大刺鳅性逆转的启示

    薛晓文陆宝悦韩崇舒琥...
    13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鱼类的性别控制受遗传性别决定和环境性别决定两种机制的影响,对水产养殖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脊椎动物相比,鱼类在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方面可塑性强.硬骨鱼类雌雄个体的大小和生长速度存在显著的两性差异,培育和养殖体型大、生长速度快的单性群体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大刺鳅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鱼类,雄性个体比雌性生长速度更快、体型更大,因此培育全雄大刺鳅的经济效益更高.野生大刺鳅雌雄比例约为 1∶1,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易出现高雌性率的现象.目前尚不清楚何种因素引起大刺鳅的雌性化,也未见成功诱导大刺鳅生理雌鱼发生性逆转的报道,这极大制约了大刺鳅养殖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关于大刺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学、生理学、繁殖生物学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关于大刺鳅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的研究较为薄弱,需从其他硬骨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性别调控方式和性别控制育种技术中发掘思路.基于硬骨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综述了硬骨鱼类性别控制的几种方式,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调控(如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和环境因素调控(如温度、外源激素、饵料等).旨在为解析人工养殖大刺鳅高雌化的原因及潜在作用机制提供思路,同时为大刺鳅单性种群的繁殖与保持、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期更好地了解大刺鳅性腺发育和生殖机制,解决现阶段养殖大刺鳅雄性率低的瓶颈,为大刺鳅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硬骨鱼类性别控制遗传性别决定环境性别决定性逆转大刺鳅

    自发气调包装对鲜食竹笋采后贮藏品质和木质化的影响

    罗政傅红光戴凡炜王玲...
    152-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鲜食竹笋是未经漂烫杀青、腌制的竹笋产品,具有鲜脆的口感和清爽的风味.但鲜竹笋呼吸旺盛,极易失水萎蔫,难以保鲜,影响其销售.自发气调包装可通过调节内环境的气体成分降低包装果蔬的呼吸强度,研究气调包装处理对鲜食竹笋采后贮藏品质和木质化的影响,为鲜食竹笋的保鲜包装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发气调保鲜袋(厚度 20 μm,O2 渗透率 11 643 cm3/m2·d·atm,水蒸气透过率 62.586 g/m2·d)包装剥壳鲜竹笋,以尼龙袋抽真空包装为对照,将包装鲜竹笋贮藏于冷库(4±1℃),研究其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和木质化程度差异.[结果]与传统真空保鲜工艺相比,自发气调包装通过竹笋本身的呼吸作用和膜材料的气体透过性使得袋内形成低O2、低CO2(O2<5%,CO2<5%)的环境,能够显著降低鲜竹笋在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峰值呼吸强度仅为真空处理的46.93%.贮藏21 d时,气调包装显著抑制竹笋的褐变及膜脂过氧化发生,竹笋芯部亮度较采收时仅下降6.17%,而真空包装竹笋下降 17.74%,真空包装竹笋的丙二醛含量是气调包装内的 2.93 倍.在木质化方面,两种包装下竹笋的木质化速度在贮藏 14 d时开始上升,真空包装下竹笋木质化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肉桂醇脱氢酶)的活性均达到峰值,木质化加剧;而气调包装内竹笋的相关酶活性未出现高峰,酶活性缓慢上升,延缓了竹笋的木质化,可保持竹笋口感鲜脆;在贮藏 21 d时,气调包装竹笋木质素含量仅为真空包装竹笋的 84.99%,有效延长鲜食竹笋的保鲜期.[结论]自发气调包装袋内低O2、低CO2 的气体环境有利于鲜食竹笋的贮藏,竹笋品质和营养成分含量明显优于真空包装处理,应用于鲜食竹笋保鲜具有较好的市场应有前景.

    竹笋气调包装真空包装木质化无氧呼吸褐变

    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广东省渔业效率研究

    胡心蕊何志超
    163-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掌握广东渔业的产出效率,为发展可持续的低耗高产渔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及Malmquist指数,对 2011-2022 年期间广东渔业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进行测算和分析,并与全国平均值进行对比.[结果]广东渔业综合技术效率每年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2011-2014 年、2018-2019 年和 2021 年广东渔业规模报酬呈现递减.通过对广东水产养殖和水产品捕捞的综合技术效率分别进行测算,发现 2011-2022 年期间广东水产养殖的综合技术效率较高,除 2013 年和 2014 年外,均为DEA有效.将DEA无效年份的广东水产养殖和水产品捕捞在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调整为DEA有效,结果显示,2013 年和 2014 年广东水产养殖投入的冗余率分别为 5.98%和 10.46%,而 2011-2014 年、2018-2019 年和 2021年广东水产品捕捞投入的冗余率在 39.73%~74.27%之间,说明水产品捕捞的过度投入以及由此引发的捕捞综合技术效率低下是造成 2011-2014 年、2018-2019 年和 2021 年广东渔业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广东渔业的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幅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较远,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指数均比全国平均增幅低4.7%,说明广东省在渔业技术进步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结论]建议广东加大渔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强渔业技术创新,以促进渔业技术进步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布局养殖和捕捞规模,以解决广东渔业规模报酬递减的问题;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增殖放流,利用自然生产力增加可捕捞渔业资源;加强水产良种创制及养殖新模式和新技术的开发,进一步拓展水产养殖空间和提高水产养殖的产出效率.

    广东省渔业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TFP)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

    《广东农业科学》投稿指南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