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农业科学
广东农业科学

蒋宗勇

半月刊

1004-874X

gdnykx@vip.163.com

020-38319941/6/8

510640

广州市五山广东省农科院内

广东农业科学/Journal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合办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一贯坚持“立足本省,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主要报道农牧渔业科技新成果,研究报告、实用技术和科技著述等,被评为广东省第一届“十佳期刊”和等二、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同时被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该刊读者对象为农牧业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各级农业管理干部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藏猪与杜长大三元猪免疫器官和组织中Toll样受体与抗菌肽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

    李新明洪纯黄秋艳程蕾燕...
    114-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哺乳动物中,Toll样受体和抗菌肽基因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抗病原体侵袭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藏猪和杜长大三元猪的Toll样受体和抗菌肽基因在不同免疫器官或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进行探索,以揭示这些基因对于抗病能力和免疫反应的潜在贡献,为筛选抗病分子标记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qPCR对 6 月龄藏猪和杜长大三元猪肺脏、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和脾脏中Toll样受体基因(TLR1~TLR9)和两种抗菌肽基因(PBD-1和PR-39)的mRNA丰度进行检测.[结果]在藏猪的免疫器官或组织中Toll样受体与抗菌肽基因的mRNA表达大多数显著高于杜长大三元猪.其中,肺脏中TLR1、TLR2 的mRNA表达量均提高 50%左右,PR-39 提高 2.6 倍;肠系膜淋巴结中TLR4 的表达提高 40%,TLR1、PR-39 的表达分别提高 88%和 3 倍;腹股沟淋巴结中TLR1、TLR2 的表达提高约 2 倍,TLR9、PR-39 的表达提高 70%,PR-39 的表达更是提高了7倍多;颌下淋巴结中TLR1、TLR2、TLR4、TLR7的表达均高出2倍以上,PR-39的表达也高出近7倍,它与腹股沟淋巴结中的水平相近;脾脏中TLR1 的表达上升 3.5 倍,与在颌下淋巴结中的表达结果相似.TLR4、TLR9 的表达上升 50%左右,PR-39 的表达上升 2.5 倍.[结论]藏猪相对于杜长大三元猪,在多个免疫器官或组织中的Toll样受体和抗菌肽基因表现出更高的表达水平.暗示藏猪可能拥有更强大的先天免疫能力,能够产生更有效的局部或系统免疫反应对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研究结果为识别抗病分子标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有望为进一步改良藏猪和其他猪种的抗病性提供科学依据.

    Toll样受体抗菌肽先天免疫抗病性qPCR藏猪

    一株高病毒载量PCV2毒株的基因组特征及序列分析

    常鑫蒋智勇卞志标徐民生...
    124-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某猪群中猪圆环病毒 2 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流行毒株的遗传进化情况,丰富PCV2 分子流行病学数据,为当地PCV2 疫苗候选株的选用和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使用qPCR方法对疑似PCV2 的样品进行检测,发现 1 株具有高病毒载量的PCV2 毒株,命名为GD222858.通过PCR方法进行全基因组分子克隆及遗传进化分析.使用MegAlign软件将该毒株ORF1、ORF2 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PCV2 同亚型参考毒株进行比对,分析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采用DNAStar预测该毒株的Cap蛋白二级结构及B细胞表位,并与 4 株疫苗株DBN-SX07-2(HM641752)、LG(HM038034)、SH(HM038027)、ZJ(AY686764)的Cap蛋白抗原指数进行比对分析.[结果]GD222858 毒株基因组长度为 1 767 bp.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毒株属于PCV2d亚型.与国内外 82 株参考毒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 91.4%~99.6%,与越南毒株Han8(GenBank登录号:JQ181600)的亲缘关系最近.在ORF1 编码的Rep蛋白处发现多个特异性突变位点F70Y、F77L、W202R、N256S;ORF2 编码的Cap蛋白相对保守.Protean预测Cap蛋白的氨基酸第 5~18、24~25、39~41、48~49、57~65、99、101、112~114、139~140、145~150、162~165、175~181、188~189、205~211、227~232 位置处均可能存在潜在的B细胞表位.GD222858 毒株的Cap蛋白抗原指数与 4 株疫苗株均有差异,在氨基酸 45~57、124~132、223~233 位置处抗原指数明显高于 4 株疫苗株,且与疫苗株HM038034 差异最大.[结论]GD222858 毒株感染猪群的原因可能是Rep蛋白多个位点发生特异性突变及疫苗株选用不当所致.

    猪圆环病毒2型(PCV2)遗传进化分析ORF1基因ORF2基因B细胞表位抗原指数

    姜黄素吸收代谢及其对家禽繁殖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王君雁阮栋蒋守群
    13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如姜黄)、天南星科植物根茎中提取出来的多酚类化合物,主要在动物肠道中进行吸收代谢,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抗衰老、神经保护、免疫调节及代谢调控等作用.姜黄素在动物体内生物利用度差,为提高姜黄素的利用度,通常将其制成多种制剂及配型(如膜制剂、纤维制剂、乳制剂、水凝胶制剂、胡椒碱、半萜类化合物、环糊精、葫芦巴膳食纤维和卵磷脂).不同的制剂及配型可增加姜黄素产物稳定性,保障姜黄素的有效利用.家禽主要通过下丘脑-性腺轴负反馈调节机制来调控生殖细胞发育,实现繁殖调控.此外,家禽的繁殖性能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其中光照的影响最大.光照刺激产生的褪黑素具有强抗氧化性,能通过缓解卵巢和睾丸组织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来抑制凋亡和衰老,保障下丘脑-性腺轴负反馈调节机制的稳定和氧化应激状态下的卵泡发育.肠道微生物产生的血清素是褪黑素的前体物质,可以影响褪黑素的生成;其次肠道微生物刺激肠上皮细胞中的传入神经直接影响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最后,肠道内产生的雌二醇(E2)可以通过血液进入卵巢组织,并促进卵巢发育.研究发现,姜黄素可通过肠道微生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在体内发挥功能作用,但姜黄素是否通过肠道微生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来影响家禽的繁殖性能亟待探究.该文综述了姜黄素的生物活性、代谢方式、产品研发利用以及对家禽繁殖调控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姜黄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家禽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姜黄素家禽吸收代谢繁殖调控肠道微生物

    花鲈虹彩病毒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马艳平覃宝田梁曦王刚...
    148-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花鲈虹彩病毒(Lateolabrax maculatus iridovirus,LMIV)严重威胁花鲈养殖业安全,无特效防控药物,早期诊断在LMIV防控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建立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的现场快速诊断方法,可为LMIV的基层诊断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针对LMIV ATPase基因高保守区设计 1 套单交叉引物.以构建的ATPase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模板,对反应体系中的引物浓度比,Bst DNA聚合酶、Betaine、MgSO4、dNTP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结合一次性核酸试纸条,建立可视化检测LMIV-CPA的方法.[结果]最优引物浓度比组合为交叉引物CPF1.0 µmol/L,引物F3 和B3 均为 0.4 μmol/L,探针引物B1(FAM)和B2(Biotin)均为 0.8 μmol/L;MgSO4 浓度为 6 mmol/L、Betaine浓度为0.4 mol/L、dNTP浓度为 0.6 mmol/L、Bst DNA聚合酶浓度为 0.256 U/µL;最佳反应温度为 62℃,最佳反应时间为45 min.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检测呈梯形条带,带有探针的反应产物采用一次性核酸试纸条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在3~5 min内即可通过是否出现特征性条带而使反应结果可视化.该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出LMIV,不与其他水生常见病毒和常见细菌发生交叉反应.使用LMIV-CPA方法和常规PCR方法共同检测 156 份临床样品,LMIV-CPA的阳性检出率为 93.30%,常规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 85.83%;在比较二者的灵敏度差异时,LMIV-CPA的检测限为 102 copies/µL,灵敏度为常规PCR的 10 倍,综合结果显示LMIV-CPA优于PCR.[结论]LMIV-CPA检测方法不依赖昂贵的仪器设备与专业技术人员,可应用于LMIV的现场快速检测,为花鲈LMIV的准确快速诊断和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花鲈虹彩病毒交叉引物恒温扩增特异性灵敏度核酸试纸条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