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农业科学
广东农业科学

蒋宗勇

半月刊

1004-874X

gdnykx@vip.163.com

020-38319941/6/8

510640

广州市五山广东省农科院内

广东农业科学/Journal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合办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一贯坚持“立足本省,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主要报道农牧渔业科技新成果,研究报告、实用技术和科技著述等,被评为广东省第一届“十佳期刊”和等二、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同时被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该刊读者对象为农牧业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各级农业管理干部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夏瑜缝赵志红王旭鹏金照光...
    125-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布特征,为建立保护区植被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1 000 m × 1 000 m网格取样的方法确定57个采样点,分别采集0~10cm和10~20 cm 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利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空间制图,根据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结果]保护区土壤理化性质水平分异明显,距海越远,部分理化性质指标值越高;土壤质地主要分为砂土、壤质砂土、砂质壤土及粉壤土四类,其中砂土占70%左右,砂粒含量达到85%~100%;七里海实验区西部为盐土,全盐量为5.22 g/kg,沿海以非盐化和轻度盐化为主.各指标间显著相关,其中土壤容重与含水量、养分指标呈显著负相关;除容重外,土壤含水量与其他6种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4种养分指标之间互为正相关关系,pH值与有效磷、速效钾及全盐量呈显著正相关.此外,土壤理化性质分布格局受距海岸线距离、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距海岸线距离因素所起作用较大;耕地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显著高于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与潮土和滨海盐土相比,滨海风沙土的土壤容重较高,但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盐量和pH值较低.[结论]七里海实验区西部树种选择应以耐盐碱植物为主,陆域缓冲区、陆域核心区南部和金沙湾实验区应选择耐旱、抗风的良种壮苗.

    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异质性自然保护区克里金插值法适生树种昌黎黄金海岸

    腐殖质促进植物根和地上部生长的信号传导和串扰机制研究进展

    宋鸽胥智强孙静思赵雪宁...
    13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高分子异构混合物腐殖质(HS)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促生作用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其中多条信号通路在HS促进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 HS促进植物根和地上部生长发育的信号通路传导及串扰机制.HS在促进根系生长过程中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Ca2+等信号通路传导及相互串扰过程参与其中;HS在促进地上部生长过程中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ABA和硝酸盐信号通路发生复杂的传导和相互串扰过程.HS通过复杂的代谢网络调控植物生理代谢,调节机制涉及多条复杂信号通路的传导和串扰过程,其中质膜H+-ATPase是HS促进地下和地上部生长机制研究中的关键节点,多条信号通路通过质膜H+-ATPase介导相互级联放大的信号传导.在HS调控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发育过程中,信使NO与多条信号通路间发生复杂的串扰过程,是参与HS促生作用的重要串扰信号分子.HS在触发根和地上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存在其他信号通路,其中防御信号通路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和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受到信号通路IAA、NO、ABA和CTK等的调节.由于HS具有分散性、异质性和生物化学研究复杂性的特点,至今尚未明确HS对植物生长短期作用机制以及在整个植物生长周期内的整体作用机制,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揭示促生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信号传导、交叉、串扰和整合途径,以及复杂的营养和代谢通路,为HS生理活性作用机制和农业生产应用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腐殖质地上部质膜H+-ATPase吲哚乙酸一氧化氮脱落酸活性氧

    农业农村数字化对农户增收的影响机制研究

    王雅楠利宏宁李宇辰刘馨蔚...
    149-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业农村数字化是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的赋能效应.构建农业农村数字化的综合评价体系,实证探究农业农村数字化的增收效应及作用机制,为缓解"数字鸿沟"难题、保障农业农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方法]选取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进行测算,然后使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考察数字化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门槛模型探究数字化与农户增收之间的门槛效应.[结果](1)农业农村数字化对农户增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化水平每增加1%单位,农户收入平均增长57.4元;正向效应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但在中部地区表现为抑制、西部地区促进效应并不明显,表明存在"数字鸿沟";(2)农业农村数字化通过促进农户兼业发展、加速土地流转、提高农户融资概率、促进农产品销售等途径作用于农户收入增长;(3)数字普惠金融在农业农村数字化与农户增收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第一门槛值为33.401,第二门槛值为148.370.随着阈值区间的提高,农业农村数字化对农户收入增长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正U型"关系.[结论]农业农村数字化能够有效促进农户增收,但"数字鸿沟"困境仍然存在;提出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农业数字化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制定区域差异化的数字化发展策略等政策启示,以促进农户增收.

    农业农村数字化农户增收熵权TOPSIS法中介效应门槛效应

    《广东农业科学》投稿指南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