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农业科学
广东农业科学

蒋宗勇

半月刊

1004-874X

gdnykx@vip.163.com

020-38319941/6/8

510640

广州市五山广东省农科院内

广东农业科学/Journal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合办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一贯坚持“立足本省,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主要报道农牧渔业科技新成果,研究报告、实用技术和科技著述等,被评为广东省第一届“十佳期刊”和等二、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同时被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该刊读者对象为农牧业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各级农业管理干部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分调控下生物炭施入对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Pb、Zn形态的影响

    何雨罗云霞樊仙杨梓润...
    104-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水分调控和生物炭对矿区附近农田土壤的修复效果并提高耕地安全.[方法]以云南某铅锌矿附近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干湿交替(G)、淹水(Y)、自然含水量(Z)3种水分条件和0%(BC0,CK)、2.5%(BC1)、5.0%(BC2)、7.5%(BC3)4 种生物炭添加量,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水分调控措施下施加鸡粪生物炭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Pb、Zn形态的影响.[结果]在 3 种水分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均能提高土壤pH.生物炭处理土壤中水溶态和交换态Pb、Zn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降低了Pb、Zn生物有效性.生物炭处理土壤中可氧化态和残渣态Pb质量分数提高,其中ZBC2 处理可氧化态和残渣态Pb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 64.58%、25.06%;各处理土壤残渣态Zn质量分数依次为干湿交替>淹水>自然含水量.不同水分条件下,施加生物炭显著降低TCLP提取态Pb、Zn质量浓度,且均远低于国际限制标准,其中GBC3 处理土壤TCLP提取态Zn浓度最低,为3.45 mg/L.SGET法的Pb、Zn生物可给性平均质量分数小于PBET法和SBET法,其中ZBC3 处理Pb、Zn生物可给性质量分数最低,为 0.43%、0.27%.[结论]3 种水分调控下施加不同量生物炭均可有效钝化土壤重金属Pb、Zn,降低其对土壤环境的危害.自然含水量条件下,施加较高量生物炭(5.0%、7.5%)对土壤重金属Pb钝化效果最佳;干湿交替条件下,施加 7.5%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Zn钝化效果最佳.

    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水分调控生物炭生物有效性钝化形态分级生物可给性

    淡水驯化对松江鲈幼鱼鳃组织结构的影响

    徐建胡望娇冯广朋季强...
    115-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广盐性的洄游性鱼类.研究松江鲈增殖放流前适宜的淡化模式.[方法]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急性淡水胁迫、不同淡化速度(每次降低5个盐度,并每12、24、48 h降低1次,记为A、B、C组),以及不同淡化幅度(每24 h降低1次,并每次降低2、3、5个盐度,记为D、E、B组)下松江鲈幼鱼鳃的显微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将处于盐度 25 的松江鲈幼鱼直接放入淡水中进行急性淡水胁迫,1 h时,鳃组织结构形态正常;12 h时,鳃丝出现表皮轻微脱落;24 h时,血细胞出现吸水胀破现象;3 d时,鳃丝和鳃小片的空泡数量显著增多;7 d时,鳃丝和鳃小片表皮脱落最为严重,鳃小片长度增加而宽度减少、末端弯曲,出现细胞溶解现象,形状不规则,空泡除在鳃小片基部出现外、位置也有所上升,血细胞数量减少,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增多.盐度 25 时,A~C组鳃组织结构无明显变化.盐度降至 15 时,A组鳃丝结构破损现象较其他两组明显.盐度达淡水时,A组鳃组织结构破损严重,鳃小片长度增加但宽度减少,结构不完整,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增多,血细胞数量较盐度 15 时减少;A组鳃丝和鳃小片结构较B、C组有明显差异,不完整程度更严重,B组和C组之间差异不明显,鳃组织结构破损程度相近.起始盐度 25,淡水驯化 1 h时,D、E组和B组之间的鳃组织结构差异不明显;12 h时,3 组鳃组织中空泡数量增多;24 h时,B组和D组鳃中的空泡数量比E组多;3 d时,B组鳃组织较其他两组脱落区域更多;7 d时,E组线粒体丰富细胞及血细胞数量比B、D组多;B组鳃组织结构的不完整程度比D、E组更严重.[结论]随淡水驯化时间增加,松江鲈通过增加鳃小片长度,控制血细胞、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等提高自身渗透能力,减少胁迫对鳃的危害.此外,降低淡化速度和幅度有助于松江鲈更好地适应盐度变化,建议选择每日降低 2 个盐度的淡化模式,以减轻淡水驯化对松江鲈鳃组织结构的损害.

    松江鲈淡水驯化盐度组织结构淡化速度淡化幅度

    尼罗罗非鱼池塘养殖尾水颗粒物质沉降特征分析

    方怡静李志斐谢骏王靖杰...
    12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养殖尾水中固体颗粒物的沉积和分解会导致养殖水体恶化并影响鱼类健康,了解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池塘养殖尾水中固体颗粒物的沉降规律及其对养殖水体的影响,为其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研发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静置沉降处理尼罗罗非鱼池塘养殖尾水,分别于不同沉降时间采集不同深度的养殖尾水样品,对养殖尾水中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溶解性有机物组分及水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静置沉降对养殖尾水水质无显著影响(P>0.05),仅降低了养殖尾水表层中总氮(TN)、总磷(TP)及化学需氧量(COD)的浓度;静置沉降可显著分离养殖尾水中的悬浮固体和藻类(P<0.05).经 5.0 h静置沉降后,2.0 m高处水体总悬浮固体(TSS)浓度减少 3 854 mg/L,叶绿素a浓度减少 42 mg/L,浊度减少 0.23 NTU,色度减少 309 度,养殖水体中的TSS和叶绿素a浓度随沉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粒径分布结果显示,静置沉降可有效分离养殖水体中粒径大于100 μm的易沉降颗粒,但无法分离粒径低于30 μm的微细颗粒.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与其粒径分布范围和浓度有关,固体颗粒沉降速度随其粒径分布范围减小和浓度的上升而降低;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养殖尾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以类富里酸质为主,静置沉降无法完全改变养殖尾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组分.[结论]短时间静置沉降能有效去除养殖尾水中的易沉降颗粒,TSS和叶绿素a的浓度随沉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静置沉降无法完全改变尾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组分,也无法显著降低养殖尾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的浓度.

    尼罗罗非鱼养殖尾水沉降分离固体颗粒粒径溶解性有机物尾水处理

    青枯菌Ⅲ型效应蛋白调控植物免疫研究进展

    吴幕绵陈舒婷李涛黎振兴...
    13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通常从寄主植物根部侵染维管束系统,引发青枯病(Bacterial wilt),造成植物产生不可逆的萎蔫、死亡.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细菌病害,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茄科作物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在青枯菌侵染寄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青枯菌利用T3SS向寄主细胞分泌大量Ⅲ型效应蛋白(Type Ⅲ effectors,T3Es)以干扰寄主的免疫反应.国内外学者致力于探索青枯菌如何通过识别寄主体内的靶标蛋白来干扰寄主细胞、调控寄主免疫功能.因此,对青枯菌T3Es靶向识别的植物蛋白进行鉴定有助于了解青枯菌T3Es的生物学功能、青枯菌的致病过程,同时也有助于挖掘寄主中青枯病抗性相关蛋白及其作用机制.尽管大多数T3Es功能仍然未知,但目前已报道的青枯菌T3Es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干扰植物先天免疫、诱导植物发生超敏反应、影响植物代谢和激素信号传导通路等来调节寄主抗青枯病能力.该文综述青枯菌T3Es的特征、功能鉴定方法及其参与调控青枯菌致病性及植物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青枯菌T3Es与寄主互作机制研究进行展望,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青枯菌的致病机理及寄主免疫系统的应答机理,为青枯菌诱导寄主抗性机制的解析及青枯病的防治提供有效参考.

    青枯菌青枯病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靶标蛋白致病性免疫反应

    《广东农业科学》投稿指南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