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广盐性的洄游性鱼类.研究松江鲈增殖放流前适宜的淡化模式.[方法]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急性淡水胁迫、不同淡化速度(每次降低5个盐度,并每12、24、48 h降低1次,记为A、B、C组),以及不同淡化幅度(每24 h降低1次,并每次降低2、3、5个盐度,记为D、E、B组)下松江鲈幼鱼鳃的显微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将处于盐度 25 的松江鲈幼鱼直接放入淡水中进行急性淡水胁迫,1 h时,鳃组织结构形态正常;12 h时,鳃丝出现表皮轻微脱落;24 h时,血细胞出现吸水胀破现象;3 d时,鳃丝和鳃小片的空泡数量显著增多;7 d时,鳃丝和鳃小片表皮脱落最为严重,鳃小片长度增加而宽度减少、末端弯曲,出现细胞溶解现象,形状不规则,空泡除在鳃小片基部出现外、位置也有所上升,血细胞数量减少,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增多.盐度 25 时,A~C组鳃组织结构无明显变化.盐度降至 15 时,A组鳃丝结构破损现象较其他两组明显.盐度达淡水时,A组鳃组织结构破损严重,鳃小片长度增加但宽度减少,结构不完整,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增多,血细胞数量较盐度 15 时减少;A组鳃丝和鳃小片结构较B、C组有明显差异,不完整程度更严重,B组和C组之间差异不明显,鳃组织结构破损程度相近.起始盐度 25,淡水驯化 1 h时,D、E组和B组之间的鳃组织结构差异不明显;12 h时,3 组鳃组织中空泡数量增多;24 h时,B组和D组鳃中的空泡数量比E组多;3 d时,B组鳃组织较其他两组脱落区域更多;7 d时,E组线粒体丰富细胞及血细胞数量比B、D组多;B组鳃组织结构的不完整程度比D、E组更严重.[结论]随淡水驯化时间增加,松江鲈通过增加鳃小片长度,控制血细胞、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等提高自身渗透能力,减少胁迫对鳃的危害.此外,降低淡化速度和幅度有助于松江鲈更好地适应盐度变化,建议选择每日降低 2 个盐度的淡化模式,以减轻淡水驯化对松江鲈鳃组织结构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