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青年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青年研究
广东青年研究

谭建光

季刊

2096-9325

gdyoung@21cn.com

020-37251134

510507

广州市沙太南路66号

广东青年研究/Journal The Youth Studies of GuangDong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7年,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以“坚持双百方针,突出青年研究,加强高职探索,创办品牌刊物”为办刊宗旨,是广大青年和青少年工作者,研究者理想的理论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当代青年应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

    秦宣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武装、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青年的责任和担当、研究当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和成长成才等问题是当前党和国家教育青年面临的艰巨任务.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着力培养当代青年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信仰,并切实把这种坚定的政治信仰转化为现实的实践行动.

    当代青年政治站位政治信仰

    少年儿童运动史视域下的全团带队思想阐释——纪念中国少年儿童运动100周年

    张良驯
    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团带队是在少年儿童运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政治概念,包含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从少年儿童运动史文献看,全团带队思想集中体现在全团带队的历史出场、形成逻辑、工作内容和组织保障四个方面.在历史出场上,全团带队具有一个从实践活动到概念提出的过程;在形成逻辑上,全团带队是党的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共青团工作整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先队工作顺利开展的必然要求;在工作内容上,全团带队包括共青团要把少先队工作作为自身的重要工作,定期讨论研究少先队工作,全方位具体地对少先队进行引领,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对少先队工作的参与和支持;在组织保障上,全团带队包括共青团要建立少先队工作机构并配备优秀工作人员,要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全体团干部和团员要履行好全团带队的职责.这些全团带队思想是在少年儿童运动史中产生和发展的,反映了百年少年儿童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构建中国式少年儿童工作模式、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少年儿童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少年儿童运动史全团带队少年儿童运动少先队

    当前青年学术期刊的竞争优势与发展趋势——全球视野下的青年研究与青年发展会议综述

    周晓燕
    20-29页

    观察中国特色青年学科发展的新视角

    吴鲁平宋雁慧
    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研究中的新概念、新论断、新命题是青年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观察中国特色青年学科发展的新视角.本文以"文化反哺""偏离与吸纳""青年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多元主体间的互构""青年价值观变迁具有非线性特征""独生子女不是小皇帝"和"时间的暴政"等新概念、新论断、新命题为例,分析其在青年学科话语体系构建、理论创新和方法探索上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特色青年学科知识体系的创新路径和学科建设的未来方向,包括重视划时代社会变迁中青年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理论升华、重视国内外社会科学前沿理论在青年研究中的创新性拓展或创造性转化、重视传统的定性研究与现代的定量和大数据调查研究等多种方法的运用等,以此促进中国特色青年学科建设和发展.

    中国特色青年研究青年学科建设新概念新论断新命题

    高校就业创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证研究——基于对吉林省18所院校的调查

    商应美吕卓玲王敬惠王瑜...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上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论述,为高校高质量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要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路径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以就业创业教育为基点,从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问题切入,通过对吉林省 18所高校师生群体的调研发现:当前高校就业创业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三方面成效,即师生知悉度较高、师生认同度较高和思政融合度较好;高校就业创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体制机制保障不够到位、师生意识能力不强不高、课程思政氛围不够浓厚三方面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做好体制机制向纵深推进的落实工作、教师队伍观念转变与能力水平提升的工作、大思政理念深入人心的工作.

    高校就业创业课程思政建设

    超大城市青年社会组织对推进垃圾分类治理的积极作用——以广州、深圳两地为例

    张夏妮
    5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环境治理问题,青年社会组织是推进超大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重要力量.本研究对广州、深圳两地参与垃圾分类的典型青年社会组织开展调研,通过分析发现,两地青年社会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在垃圾分类治理中发挥了丰富环境教育经验、构筑志愿者培育体系、推动垃圾分类相关立法执法等积极作用.同时,青年社会组织也面临着发展乏力、组织间联动不足、与共青团耦合性较弱的实际困境.未来应当提升青年社会组织发展能量、加速青年社会组织间的联动、促进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紧密耦合,使青年社会组织成为环境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

    超大城市青年社会组织垃圾分类治理环境治理社会治理

    当代青年生育的发展特征及建议

    曾燕波
    6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形势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加剧,面对日益突出的人口发展结构性问题,提高生育水平变得愈发迫切.通过梳理我国青年生育观念的发展演变过程,对研究当前青年生育观的发展脉络有很强的启示作用,了解青年生育观念特征及影响因素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当代青年生育意愿降低,延迟生育成为主流,女性生育意愿低于男性,养儿不再是为了防老,男女平等观念占多数.因此,制定落实好鼓励青年生育的社会政策、建立配套完善的生育服务体系、增加家庭在育儿上的经济保障、避免女性因生育产生的就业歧视、构建新时代青年科学生育文化,这对于提升我国生育率有促进作用.

    当代青年生育观变迁生育政策

    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与青年再生育意愿——基于上海、河南、四川三地的抽样调查

    何芳於阅
    7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低生育率社会背景下,当前学界的研究重点开始转向养育支持、儿童照顾等因素对生育意愿产生的影响.本文基于对上海、河南、四川三地2 428名育有未成年子女的家长的抽样调查,探讨照料支持、朋辈支持、学校支持和社区支持与再生育意愿的关系.调查发现,只有约两成的父母有再生育意愿,四类社会支持对再生育意愿均存在正向影响.其中,照料支持对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的再生育意愿提升作用更强,学校支持和社区支持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的再生育意愿提升作用更强.基于此,可通过进一步完善儿童托育体系、以多元化的策略开展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大力发展社区家庭教育支持服务等举措来为家庭提供更多支持,促进"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形成.

    家庭教育青年生育意愿社会支持低生育率

    非婚生子女的法律权益保护以及对策思考

    刘宇轩
    8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青年婚育观念的改变,非婚生子已经不再直接指向非道德行为.维护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是肯定女性独立享有生育权、坚持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婚姻伦理属性逐渐减弱所带来的现实问题的回应.非婚生子女在法律上面临着亲权确认难、抚养继承存在阻碍等权益问题.因此,需要从完善亲权认领制度、明确出生证明法律效力、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和建立就业政治考察分级制度等对策建议,以保障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让这类青少年与婚生子女在良好的社会氛围里健康成长.

    非婚生子女法律权益保护青年生育观念正当性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县域路径

    赵联飞
    9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诸县域在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地理区位以及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县域实践的路径、重点工作乃至阶段性的目标也理应有所差别.联合分析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水平,可以将我国的县域分为东部发达县域、中西部相对发达县域以及中西部欠发达县域等三种典型类型,不同类型县域面临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形势和任务有较大差异.县域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要防止出现"重城轻乡"、重视职场青年而忽视在校学生、人才引进与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盲目"对标"、丧失特色等问题.县域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要落实到人的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同时还应将心系本地与放眼全局结合起来.

    青年发展型城市城市建设县域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