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土木与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土木与建筑
广东土木与建筑

曹华先

月刊

1671-4563

020-87252521 87252633

510500

广州市先烈东路121号

广东土木与建筑/
查看更多>>是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与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主办,涉及土木建筑工程领域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期刊。主要刊登应用性研究和实践经验技术论文,内容包括地基基础、建筑与结构设计、设备应用、材料试验研究及应用、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分析与事故处理、工程监理、计算机应用、工程项目技术经济管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防渗墙在降水条件下对基坑开挖变形的影响

    张秋虎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某船闸一期基坑工程,对降水条件下基坑开挖变形进行研究.以防渗墙为研究对象,通过MIDAS数值模拟,研究防渗墙在不同深度的影响下对基坑周边土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水条件下,基坑周边土体沉降量随着防渗墙的深度增加而增加,随着离防渗墙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基坑坑底土体产生隆起变形,受防渗墙影响较小;防渗墙水平位移曲线呈现"S"曲线,最大水平位移位置随着防渗墙的深度不断下移.

    防渗墙降水条件基坑开挖变形

    岭南文化语境下的仿古建筑设计探索——以广东雷州市擎雷书院设计为例

    钟开健李德华
    45-4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岭南文化具有多元、开放、包容、务实的特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的建筑文化在吸收了中原建筑文化、海外建筑文化的同时,孕育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岭南建筑风格.由于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发展的需要,仿古建筑的设计需求出现较大增长,如何在岭南文化语境之下进行仿古建筑设计创作,是岭南建筑师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以广东雷州市擎雷书院的设计为案例,从建筑风格、选址朝向、整体布局与建筑设计等角度,探讨仿古建筑对岭南文化语境进行应答的问题.

    岭南建筑文化语境仿古建筑宋代书院

    新型保温材料在钢结构模块化零能耗住宅中应用研究

    陈晓星李任戈徐坤魏莹...
    48-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化发展是未来趋势,钢结构模块化建筑是工业化的高级形式,钢结构模块在生产和拼装时易出现冷热桥.为提高钢结构模块化建筑的整体保温隔热效果,在钢结构模块化零能耗建筑中设计并应用了真空绝热板和气凝胶,本文介绍了项目概况及方案,钢结构模块化住宅经软件模拟和产品实测达到零能耗要求,未来可推广应用,以期降低建筑行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气凝胶钢结构模块化真空绝热板零能耗冷热桥

    学校建筑立体式空间防排水研究

    盘海贤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化进程和教育资源均等化要求中心城区中小学建筑采用立体式空间来解决绿地及活动场地不足的难题,立体式空间的利用导致排水及防水问题突显.文章介绍了某小学立体式空间设计思路,提出了一种实用新型防雨水渗漏结构,能有效解决平接变形缝渗漏问题.采用结构分离、模块化等方式,有效处理好建筑的防排水问题能保证立体式空间设计建筑在其生命周期中的可维护性,保证其使用功能得以更好地实现,可供同类项目参考借鉴.

    学校建筑立体式空间防排水防渗漏结构平接变形缝

    基于HSS模型的双线地铁隧道下穿高压燃气管道的影响分析

    钟雅玲郭飞鲍逸玮
    54-5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北京某地铁盾构施工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土体HSS本构模型,在砂土地层中,利用Plaxis 3D有限元软件,通过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分析了双线隧道地表沉降变形规律以及开挖过程对管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HSS本构模型在北京区域比较适用;后线隧道的开挖对先行隧道有较大影响,地表最大沉降出现在先行隧道上方;管道处沉降受双线盾构施工二次扰动的影响较其他部位地表大,施工时应格外关注.

    双线盾构Plaxis3DHSS模型地表沉降燃气管道

    双向六车道分离式小净距隧道设计与研究

    王淋杨帆陈皓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双向六车道分离式小净距隧道为例,对隧道净空断面设计、洞口设计、主洞衬砌结构设计、横通道设计及防排水设计等进行了探讨,并对该隧道的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此类隧道的设计提供了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可作为道路选线条件受到限制时的一种隧道结构形式,在其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通过制定监控量测方案贯彻动态化设计与施工的思想,并将中夹岩墙作为监控量测的重点,隧道防排水应采用"防、排、截、堵"相结合的总体设计原则.

    城市隧道分离式小净距设计

    广东某垃圾填埋场库坝水文特征研究

    许德慧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查明某垃圾填埋场库坝工程质量,在坝脚进行现场直剪试验时试验段出现渗水与软化现象,因此为配合稳定性评估工作必须对坝体开展水文特征研究工作.文章按水的赋存部位、来源特点和贯通性,分为两类三种滞水情形:堤坝滞水(临空坡面保护层、堤坝堆填主体)、坝基基岩裂隙承压水,并建立了水力联系,最终发现坝体内粉土筑填体是安全隐患部位,受坝内滞留水及堤坝迎水面渗沥入渗浸润易出现软化.

    垃圾填埋场稳定性评价水文地质滞水

    大直径管道穿跨涌桥案例分析

    孙安陈位洪钟钙冰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鸭涌河综合整治工程为例,分析在现有河涌中新建截污渠箱遇到的难题及应对的措施.当渠箱穿越河涌上方现有交通桥时,结合现场作业面有限、需尽量减小对现有桥墩影响的现实,通过明开挖SMW工法施工、放坡开挖施工、变截面顶管三种方案分析对比,最后拟定采用变截面钢管顶管方式通过.钢管两端顶管井采用振动沉管方式形成复合疏桩基础,并在桩内二次浇筑混凝土并内插受力钢筋以确保其抗压抗拔承载力,同时顶进过程做好监测及应急纠偏措施.监测结果表明,钢管顶进过程中桥梁裂缝及变形较小,结构处于安全状态.

    复合疏桩基础振动沉管钢管桩顶管井顶管纠偏

    岩石基槽非水平异型钢管整体沉放施工技术研究

    曾雄丰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虽有较多沉管法敷管先例,但倾斜岩石基槽异型钢管整体沉放的施工罕见,相应的技术及经验并不是非常成熟,因而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研究,韶关某污水处理厂项目过河管道沉管工程应用岩石基槽非水平异型钢管整体沉放施工技术,成功实现了此种工况下的钢管分段制作、拼装、整体沉放的施工,保证质量安全的同时也节约了工期成本,对于在主航道河流上的施工,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对通航的影响.

    岩石基槽非水平异型钢管整体沉放施工技术

    盾构下穿新建高铁站房桥桩施工方案优化设计及风险分析

    周海华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合肥地铁10号线下穿某新建高铁站为研究对象,对工程数据及设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整合,通过PECK公式对工程数据进行理论计算.同时,建立"桩-土-隧道"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虽然隧道最小净距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与原定施工方案相差较小,但其导致的桩底受力要显著小于原方案,且差距达近2倍.因此,本文建议应合理缩小左右线隧道净距,以达到在控制土体沉降值变化较小情况下,有效减小桩基底部的受力的目的.同时,针对工程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风险情况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工程的实际施工提供参考.

    盾构下穿高铁站PECK公式数值模拟施工方案优化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