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通信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通信技术
广东通信技术

唐熙文

月刊

1006-6403

gdtx@gsta.com

020-38639876

51063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中山大道西109号21楼

广东通信技术/Journal Guangd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广东省唯一的综合性通信技术刊物,由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主管、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广东通信学会联合主办、是广东省科技期刊中发行最大的刊物,多次荣获信息产业部、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奖。以全新的视角关注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市场热点和经营理念,注重应用技术和前沿技术的探讨和交流,诠释通信管理的宏观政策,解读通信运营的热点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强耦合的带宽垂直极化全向天线设计

    周鹏刘玉杰
    47-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平面偶极子线阵中引入强耦合拓展带宽,设计了一种具有宽阻抗带宽的高增益垂直极化全向天线.根据紧耦合机制,通过调节单元间耦合引入容性电抗等于偶极子对地的感性电抗可以拓展最低工作频率.将平面偶极子线阵的单元间距设置为略小于传统偶极子臂长度,使偶极子臂重叠产生强耦合.然后,将具有强耦合电容的平面偶极子线阵对称旋转到4个象限,来覆盖水平面360°的辐射范围.设计了一个宽带等功分馈电网络激励单元.最终结果表明,全向天线在2.10~5.75 GHz范围内电压驻波比小于2(相对带宽93%),带宽内增益从4.1 dBi变化到8 dBi,同时保持了水平面增益变化小于2.5 dBi的全向辐射能力.

    强耦合带宽高增益全向天线

    算力网络低时延关键要素分析及规划策略探讨

    林浩刘京川张克刚李永涛...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承载信息数据的重要基础设施,算力网络已成为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带宽、时延、抖动等网络运力发展水平已经与数字经济发展紧密相关.从网络时延的构成入手,论述了以波分复用为基础的光网络传输技术在低时延稳定性上的优势,并论述了OXC、SDN技术应用在低时延网络中的应用.

    低时延OTNOXCSDN

    地下停车场无线通信保障浅析

    李琪樊悦顺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停车场受全封闭结构的影响,移动网络覆盖通常较差,用户投诉较多,但受整体用户较少、业务量较低影响,运营商投入收益较差,亟需低成本覆盖.针对地停特点和业务需求充分分析,详细阐述覆盖地下停车场的各种手段,并给出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地停低成本简易覆盖天线

    征稿启事

    59页

    基于模式识别算法的骚扰号码风险评估算法

    杜娟田阿灵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数据处理算法-主成分分析和分类算法-多层感知神经网络.通过对经由运营商核心网设备的近一年电话号码进行分析,研究了基于电话号码的十个特征综合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简化特征,利用多层感知神经网络等模式识别算法判定电话号码为骚扰号码的分险程度,灵活度高,评估出电信诈骗风险等级,并提示其它用户防范.

    模式识别骚扰号码风险评估多层感知神经网络

    基于混合语音压缩编码技术的综合通信业务系统设计

    李凌云陈奕钊王国法蒋剑伟...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压缩编码技术是语音通信的关键技术的之一.针对语音数据传输需采用标准G.729编码格式,且数据通信链路速率为10 kbit/s的窄带数据传输场景,提出了基于G.729+AMBE的混合语音压缩编码技术,研制了综合通信业务系统样机,实现了低速率下的语音和即时通信业务传输.测试结果表明,在G.729、AMBE的语音压缩编码速率分别为8 kbit/s、2.4 kbit/s时,语音质量MOS主观评价等级为4级,即时通信文件接收延时在2.1 s左右,满足窄带通信链路中语音业务和即时通信业务的传输要求.

    语音压缩编码G.729AMBE低速率数据通信

    运营商集团客户专线承载分析与研究

    张英孔何世东曾军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围绕国家发展要求布局数字化业务转型.数字化业务融合信息创新、新一代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与社会运行体系融合已成为发展趋势.政企集团客户专线对网络的要求主要考虑带宽、可用率、时延抖动、开通时间、客户自管理等因素,通过分析各类承载方式,探讨不同的集团客户专线接入技术并加以总结.

    数字经济集团客户专线承载方式接入技术

    公路一体化治超系统建设方案研究

    詹迎黄小明涂斌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货物运输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我国道路交通运输也愈发繁忙,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超限超载问题,这不仅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巨大隐患,还损害了道路基础设施的完整性和使用寿命,严重影响了道路运输的效率和质量.为了保障公路交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完善道路运输管理体系,公路一体化治超方案应运而生.

    公路超限超载一体化治超感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