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 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 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

周其凤

月刊

0251-0790

cjcu@jlu.edu.cn

0431-88499216

130012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ournal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综合性学术刊物。以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和综合评述等栏目集中报道我国化学学科及其交叉学科、新兴演算产边缘学科等领域中新开展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中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坚持以新、快、高为办刊特色,载文学科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学术水平高,创新性强。被SCIE、SCI收录。在美国化学文摘千种表中居科技期刊前列。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期刊源。在全国优秀科技期刊第一、第二、第三届评比中先后获二等奖、一等奖和国家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倍率铌基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叶一桦巴德良刘帅磊陈颍霖...
    3005-3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储能器件具有高能量密度与绿色环保等优点,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和大规模储能领域中将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由于传统锂离子负极材料如石墨、硅存在电化学动力学缓慢与高倍率下的安全性等问题,无法满足目前能源消费终端日益增长的快速充放电性能要求.因此,开发有利于锂离子快速嵌入/脱出、安全性与稳定性优异的负极材料至关重要.相比于传统的负极材料,铌基氧化物具有合适的理论容量、更安全的工作电位、稳定且快速的离子传输通道等优点.本文综述了高倍率铌基氧化物负极材料在锂离子储能器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典型铌基氧化物的储锂机理与改性手段,并对铌基氧化物负极材料未来的发展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铌基氧化物负极材料高倍率性能改性手段

    一氧化碳参与不饱和烃类化合物羰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王鹏刘欢杨妲
    3024-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饱和烃类化合物的羰基化反应是指在过渡金属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将一氧化碳(CO)分子以羰基的形式插入到烯烃(或者炔烃)与不同的亲核试剂中,合成更高附加值化学品的转化过程.本文综合评述了羰基化反应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的重要性,介绍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羰基化反应(氢甲酰化反应、氢酯化反应、氢酰胺化反应和氢羧基化反应)在发展新型催化剂体系及高效合成目标产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羰基化反应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烯烃炔烃一氧化碳羰基化反应高附加值化学品

    以人血清白蛋白为载体的Ru(Ⅲ)和全反式维甲酸共运输纳米药物的构建及抗肿瘤转移作用

    丁鑫师红东刘扬中
    3040-3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合成了一种以人血清蛋白纳米颗粒(HSANP)为载体,共运输Ru(Ⅲ)配合物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纳米药物Ru-ATRA-HSANP,用于抗肿瘤转移治疗.该药物在水中和生理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可以被细胞有效摄取,具有较弱的细胞毒性,但表现出优异的抗肿瘤转移效果.因此,构建了一种稳定、低毒性的抗肿瘤转移纳米药物,有望用于抗肿瘤转移治疗.

    抗肿瘤转移Ru(Ⅲ)配合物全反式维甲酸共运输纳米药物

    多孔有机盐单晶的合成及各向异性质子导电性能

    李宏斌张帅李政丁长江...
    3047-3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is,cis-1,3,5-三氨基环己烷·3HBr和均苯四甲酸在室温下通过离子键构筑了具有规整形貌和大尺寸的晶态多孔有机盐CPOS-10,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永久多孔性.得益于规整形貌及大尺寸单晶,首次实现了对多孔有机盐单晶各向异性质子导电性能的研究,并结合晶体结构探索了各向异性质子导电的机理.结果表明,水分子浓度对CPOS-10质子电导率的大小具有重要作用,骨架内水分子浓度高的晶面更易于与极性基团构成氢键网络,促进质子传导,利用此网络的质子传导具有更高的质子电导率.因此,骨架内水分子的不均匀分布是导致单晶各向异性质子导电的主要原因.对CPOS-10单晶各向异性质子导电性能的探索可为研究多孔有机盐的质子导电机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晶态多孔有机盐各向异性质子导电性能单晶离子键

    基于激光介导富集的表面增强拉曼分析

    唐文涛李圣凯王昚陈龙...
    3054-3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具有优异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性能的石墨烯隔离的金纳米晶(GIAN)能够在水-有机相界面自组装,待测物分子在有机相中的分配系数较大以及GIAN能够通过π-π相互作用与待测物分子结合的优势,构建了激光介导的待测物分子的高效富集策略,进而实现了9,10-双苯乙炔基蒽(BPEA)分子的痕量SERS分析.所构建的新型待测物分子高效富集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咖啡环效应"带来的信号波动,有望为复杂体系中痕量待测物的SERS分析提供可靠的平台.

    激光介导的富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两相界面石墨烯隔离的金纳米晶自组装

    葡萄糖-6-磷酸功能化亲水磁探针:有效分离富集糖肽/磷酸肽的双用途亲和材料

    王柏纯袁雨欣闫迎华丁传凡...
    3062-3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Fe3O4磁芯上通过逐层修饰构建了葡萄糖-6-磷酸(G6P)功能化亲水磁探针Fe3O4@PDA@TiO2@G6P.聚多巴胺(PDA)可以作为偶联连接剂进一步接枝二氧化钛(TiO2);接枝的TiO2除作为G6P的锚定位点外,还可通过金属氧化物亲和层析技术有效富集磷酸肽;G6P的官能化赋予了纳米球高亲水性的表面,并利用亲水作用液相色谱法实现了糖肽的捕捉.实验结果表明,探针对糖肽具有低的检出限(0.1 fmol/µL)、高的选择性[m(HRP):m(BSA)=1:1000]、良好的重复性(10次循环)和高的负载量(300 mg/g);对磷酸肽具有低的检出限(0.02 fmol/µL)和高的选择性[n(β-casein):n(BSA)=1:1000).此外,这种双用途亲和材料具有同时富集糖肽和磷酸肽的能力,可从人唾液中鉴定出34个糖肽和36个磷酸肽,表明其在多种翻译后修饰的蛋白质组学分析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双用途亲水磁探针葡萄糖-6-磷酸糖肽/磷酸肽质谱检测

    肿瘤乏氧靶向响应的罗丹明荧光探针及其成像介导手术治疗

    王萌萌栾天骄杨铭焱吕佳佳...
    3071-3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罗丹明的良好荧光性能,经化学偶联反应制备并表征了一个偶氮乏氧特异响应的"Off-On"型荧光成像探针(FY-4).从分子层面证实了其荧光"Off-On"性能和响应机制;在L02正常细胞及4T1,HeLa和A549肿瘤细胞层面考察了其对受试细胞株的毒性和不同乏氧时间的荧光成像性能;再利用4T1肿瘤模型,分别以肿瘤原位注射和尾静脉注射的方式考察了其荧光成像性能,并探究了其荧光成像介导切除肿瘤性能,最后还考察了FY-4的生物安全性.结果表明,FY-4有高的肿瘤乏氧靶向特异"关-开"响应的荧光成像差异显影及荧光成像介导切除肿瘤的潜能,结合其良好的光物理性能、生物安全性和明晰的给药时间等特性,有望为生物医学荧光成像介导肿瘤切除提供新的研究工具.

    乏氧探针偶氮还原酶荧光成像罗丹明衍生物成像介导肿瘤切除

    新型薄膜扩散梯度技术定量采集高盐度水体中的铵离子

    冯钟敏杨澜孙挺
    3082-3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铁氰化钴钠的新型薄膜扩散梯度(DGT)被动采样装置,将其应用于高盐度水体中铵离子的定量采集.采用双滴加法制备铁氰化钴钠,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仪和氮气吸附-脱附测试对其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和孔结构特征进行表征.研究了铁氰化钴钠对铵离子的吸附速率和吸附容量.建立了以琼脂糖凝胶为扩散相、铁氰化钴钠为结合相的DGT被动采样装置.研究了采集时间、水体pH值和共存阳离子对基于铁氰化钴钠的DGT技术采集铵离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铁氰化钴钠吸附铵离子在60 min时基本达到了吸附平衡;当铵离子初始浓度为300 mg/L时其吸附容量为90 mg/g.DGT装置结合铵离子的质量随着布置时间的增加呈现线性增长(0~24 h,r2=0.994).当pH=4~8,Na+浓度为0~10000 mg/L,K+浓度为0~25000 mg/L,Mg2+浓度为0~20000 mg/L,Ca2+浓度为0~25000 mg/L时,DGT装置累积的铵离子质量没有明显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基于铁氰化钴钠的DGT装置可以准确有效地采集高盐度水体中的铵离子.

    薄膜扩散梯度(DGT)铵离子高盐度共存离子

    阳离子共价有机框架对水中非甾体药物的强化去除

    颜艳红李舒晴汤西豪郑盛润...
    3091-3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三醛基间苯三酚(TFP)和溴化乙锭(EB)为单体,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二维β-酮烯胺类阳离子型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所得TFP-EB COF呈现出良好的结晶度、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溴化乙锭单元,故可将其应用于水中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去除.阳离子TFP-EB COF对双氯芬酸钠(DCF-S)和对氨基水杨酸钠(PAS-S)两种非甾体抗炎药表现出高的吸附能力和快的吸附动力学,其饱和吸附容量分别可达350.4和145.3 mg/g.而采用TFP与4,4'-二氨基联苯(BND)在类似条件下合成的中性TFP-BND COF则表现出较差的吸附性能,其对DCF-S和PAS-S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仅有59.7和13.6 mg/g.TFP-EB COF的吸附性能比TFP-BND COF更优异,这主要归因于TFP-EB COF孔道中存在的大量阳离子EB单元与NSAIDs中的羧基间存在强烈的静电作用.此外,竞争离子干扰和循环再生实验表明阳离子型TFP-EB COF在NSAIDs污染物的去除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共价有机框架吸附非甾体抗炎药

    甘松新酮/磷酸盐柱[6]芳烃主客体络合行为

    杨举苏丽娇李灿花鲁佳佳...
    3099-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水溶性磷酸盐柱[6]芳烃(WP6P)为主体,天然药物甘松新酮(ND)为客体,采用饱和溶液法构筑了一种新的ND/WP6P主客体包合物.通过紫外光谱滴定法研究了主客体之间的络合行为,结果表明,ND和WP6P以摩尔比1:1形成主客体包合物,其络合常数为5.160×104 L/mol.利用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TG)、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形成的包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氢谱及分子对接模拟等方法进一步验证了ND与WP6P之间形成主客体包合物的包合模式.本文为水溶性柱芳烃在天然药物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水溶性磷酸盐柱[6]芳烃甘松新酮包合物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