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 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 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

周其凤

月刊

0251-0790

cjcu@jlu.edu.cn

0431-88499216

130012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ournal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综合性学术刊物。以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和综合评述等栏目集中报道我国化学学科及其交叉学科、新兴演算产边缘学科等领域中新开展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中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坚持以新、快、高为办刊特色,载文学科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学术水平高,创新性强。被SCIE、SCI收录。在美国化学文摘千种表中居科技期刊前列。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期刊源。在全国优秀科技期刊第一、第二、第三届评比中先后获二等奖、一等奖和国家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余辉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席京陈娜杨雁冰袁荃...
    3247-3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余辉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发光性质,能在激发光关闭后持续发光.通过收集激发光关闭后的长余辉发光信号可以有效消除背景信号的干扰.此外,长余辉材料在成像时无需原位激发,可以减少生物体系的组织自发荧光和光散射干扰,提高生物成像和检测的灵敏度.由于这种独特的光学特性,长余辉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生物成像以及疾病治疗等领域被广泛应用.近年来,为满足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体外检测及体内生物成像的应用要求,控制合成发光性能优异、生物相容性好的长余辉纳米材料成为研究热点.

    长余辉控制合成自发荧光生物传感疾病诊断

    细菌感染成像的研究进展

    张亚青李林瑶郝梦琪罗沁...
    3265-3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机体繁殖而产生的毒素和其它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是对其进行有效治疗与控制的重要途径.分子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体内细菌感染的评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机遇.本文综合评述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荧光成像及光声成像等成像方式在细菌感染体内成像中的研究进展、不足和发展方向等,以期为活体细菌感染检测方法的发展提供参考.

    细菌感染分子影像多模态成像

    核酸适体靶向的膜蛋白识别与功能调控研究进展

    刘学娇杨帆刘爽张春娟...
    3277-3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膜蛋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并调控细胞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阐明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为新型药物研发和高效疾病诊治提供研究基础.核酸适体是一类特殊的寡核苷酸序列,因具有特异性识别靶标的能力而被广泛用于生物传感领域.将核酸适体与DNA纳米技术相结合,利用DNA分子可程序化设计、可功能化修饰等优势,发展核酸适体靶向的膜蛋白识别与功能调控方法可为研究膜蛋白相互作用提供有力工具.本文介绍了基于核酸适体靶向识别的DNA纳米技术在膜蛋白识别及细胞功能调控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核酸适体靶向的膜蛋白识别及功能调控领域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分子识别核酸适体膜蛋白DNA纳米技术功能调控

    基于DNA纳米结构的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调控

    胡灵殷垚柯国梁张晓兵...
    3284-3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通过化学信号、电子交换和直接接触等方式交换彼此之间的物质和信息,以调节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因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与调控在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DNA纳米结构具有易合成、易修饰、可编程性设计及生物安全性高等优点,有望实现操作简单、精确可调、智能响应的细胞间相互作用调控,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寡核苷酸链杂交、受体-配体结合和核酸适体靶向识别等基于DNA纳米结构的细胞组装策略,总结了pH调控、金属离子调控和DNA链激活等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调控手段,并重点介绍了其在细胞间作用力的测量和成像、体外组织模型的构建、细胞间的通讯交流和细胞免疫治疗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该领域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脱氧核糖核酸纳米结构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组装调控手段

    多孔配位聚合物靶向亚细胞器用于生物成像和诊疗

    柯梦婷袁江培张恒方煜...
    3295-3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外界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癌症病发率和死亡率日益攀升,因此癌症防治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报道了多种根据多孔纳米材料性质设计的用于体内肿瘤细胞的靶向药物.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和多孔配位笼(Porous coordination cage,PCC)由于其结构多样,可设计性强,且具有一定的可修饰性,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虽然金属有机框架和多孔配位笼已经在气体吸附分离、手性分离、催化、荧光与传感及导电等领域被广泛研究,但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还未得到充分开发.本文总结了金属有机框架和多孔配位笼在生物体中成像和诊疗应用的研究工作,并且指出了目前配位多孔聚合物在生物医学方面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金属有机框架多孔配位笼亚细胞器靶向生物成像癌症治疗

    多功能Aβ有机小分子探针的构建及诊疗应用进展

    陈晓宇刘义升何牧上官萍...
    3310-3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症(AD)是最主要的进行性神经类疾病之一.β-淀粉样蛋白(Aβ)的形成、错误折叠和聚集沉积被认为是该类疾病的重要病理学标志.近年来,研究人员基于荧光成像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及副作用小的优点,围绕脑部特殊的血脑屏障(BBB)系统和Aβ蛋白结构,开发了一系列多功能Aβ探针应用于AD的诊疗研究.本文分别从检测和治疗两个角度出发,综合评述了Aβ诊疗探针的脑靶向设计、波长调控和诊疗一体化的化学调控策略,并展望了功能性荧光探针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

    阿尔茨海默症β-淀粉样蛋白荧光诊疗

    光控CRISPR技术的研究进展

    刘红江敬红段志娟徐仕军...
    3321-3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和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CRISPR-Cas)系统提供了用于可编程基因组编辑的多功能工具.CRISPR与光遗传学及光化学生物学技术的结合产生了很多新的成果.光激活的CRISPR-Cas系统能够在空间和时间上更好地调控RNA引导的核酸酶的活性.近年来,科学家结合CRISPR和多种光学技术,开发出了一系列光激活的CRISPR工具.这些工具让研究人员能够在空间、时间和基因组坐标上进行高分辨率的生命活动研究.本文概述了CRISPR系统、基因编辑技术、光遗传学和光化学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并对光诱导的CRISPR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光开关光笼CRISPR-Cas系统基因编辑

    多功能脱氧核酶用于生物医学分析的研究进展

    王庆何雨秋王富安
    3334-3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脱氧核酶(DNAzyme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通过指数富集式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筛选得到的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DNA分子.由于DNAzyme具有易于合成和修饰、化学结构稳定及催化活性高等优点,近年来在生物传感和医学诊断领域备受关注.对DNAzyme的活性进行调控是挖掘其多方面应用潜能的关键,灵活的活性调控方式将促进DNAzyme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本文综合评述了一些调控脱氧核酶活性的主要方法,并对其在生物医学分析领域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脱氧核酶活性调控生物传感医疗诊断

    黑色素的合成及小分子对其功能的调控

    彭海月汪婷李国瑞黄静...
    3357-3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色素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可以大致分为真黑素和褐黑素.它们广泛存在于微生物、高等动物和植物体内,具有自由基清除、辐射防护和热调节等功能.对人类而言,黑色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皮肤、头发以及眼睛的颜色,在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照射产生有害损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黑素细胞功能异常会带来一系列的皮肤问题,如黑色素瘤和白癜风等疾病.因此,调控黑色素的产生是治疗色素相关疾病的重要途径.黑色素合成过程中涉及到酪氨酸酶、酪氨酸酶相关蛋白酶等多种酶的催化和化学反应.通过小分子调控这些酶的催化过程,改变其活性及表达是调控黑色素合成的有效途径.在生物体内,黑色素都是通过生物合成的.由于黑色素的独特功能,化学家也开发了一些人工化学合成黑色素的方法.在小分子调控黑色素功能方面,已发现多种可抑制黑色素形成的小分子,这些小分子为黑色素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本文综合评述了黑色素的合成(包括生物合成与人工合成)、抑制机理以及小分子化合物对黑色素的调控,为开发安全、高效的黑色素相关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黑色素合成功能调控抑制机理氧化应激

    核酸适体偶联药物的生物偶联构建技术与应用

    赵卓王雪强
    3367-3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酸适体被称为"化学抗体",具有与抗体类似或更加优异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可以精准地靶向靶蛋白,与靶蛋白特异性结合.此外,核酸适体还具有获取简单、合成简便、易于进行化学修饰、不易变性、靶标范围广、免疫原性低及细胞内化快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研究领域.在癌症治疗领域,核酸适体作为一种优异的靶向识别工具和药物递送载体,可实现抗肿瘤药物的精准递送.将核酸适体与药物分子偶联,可通过核酸适体的靶向作用使药物分子随核酸适体共同进入靶细胞,实现药物分子在靶细胞内的富集,进而促进靶细胞的死亡.近年来,核酸适体偶联药物已成为癌症靶向治疗的前沿新兴领域,希望通过该领域的深入研究为癌症靶向治疗领域提供新思路.本文综合评述了以生物偶联技术构建的核酸适体偶联药物及其应用研究.

    核酸适体偶联药物靶向治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