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 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 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

周其凤

月刊

0251-0790

cjcu@jlu.edu.cn

0431-88499216

130012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ournal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综合性学术刊物。以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和综合评述等栏目集中报道我国化学学科及其交叉学科、新兴演算产边缘学科等领域中新开展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中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坚持以新、快、高为办刊特色,载文学科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学术水平高,创新性强。被SCIE、SCI收录。在美国化学文摘千种表中居科技期刊前列。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期刊源。在全国优秀科技期刊第一、第二、第三届评比中先后获二等奖、一等奖和国家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石墨炔电化学电池界面构筑

    高小雅左自成李玉良
    321-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墨炔是新兴的碳同素异形体,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引起了不同领域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石墨炔在能源、催化、光学、磁学、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石墨炔在电化学能源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展现了石墨炔作为电化学能源材料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为解决电化学能源器件所面临的科学瓶颈提供了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概念.本文综合评述了近3年来石墨炔在电化学电池界面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二维石墨炔的制备和结构优势,及其为多种电化学电池电极界面构筑、界面选择性传输及电极界面稳定性等带来的新启发.

    石墨炔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电极保护电极界面

    石墨炔孔结构:设计、合成和应用

    詹舒辉赵亚松杨乃亮王丹...
    333-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墨炔作为一种新兴碳材料,由于具有特殊的电子特性、丰富的纳米级孔隙以及能在相对低温下合成的特点,在催化、能源及生物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石墨炔自下而上的合成特点使其在结构上具有可设计性,而其显著特征在于具有拓扑有序的规则孔道结构.在过去的10年间,研究人员在石墨炔孔结构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孔结构设计所带来的独特性能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从石墨炔的合成特点出发,总结了单体、催化剂、模板及溶液4个因素对石墨炔结构的影响,并从孔结构出发讨论了其应用.为研究者以应用为导向,设计合成具有特殊孔结构的石墨炔提供了思路.最后还探讨了孔结构设计给石墨炔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对三维多孔结构石墨炔的设计进行了展望.

    石墨炔孔结构设计三维合成应用

    碳点的设计合成、结构调控及应用

    孙海珠杨国夺杨柏
    349-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点是一类环境友好且性能独特的纳米粒子,在光电转换、生物医学、催化及储能等领域的研究日益活跃.碳点主要分为碳量子点(CQDs)、石墨烯量子点(GQDs)和碳化聚合物点(CPDs),其中CPDs作为一种新型碳点,具有合成原料广泛、碳化程度及共轭结构可调且材料相容性好等优点.本文综合评述了近年来碳点尤其是CPDs的合成方法;阐述了通过选择前驱体分子、控制反应条件及掺杂原子等手段实现对其碳化和共轭程度、晶格和能级结构的调控,从而建立碳点及其杂化与复合材料微纳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最后,介绍了碳点在生物标记与成像、光(电)催化、光电转换及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并对碳点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碳化聚合物点构效关系碳点

    含异原子石墨炔基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孙全虎卢天天何建江黄长水...
    366-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材料具有价格低廉、易制备、环境友好、导电性高、比表面积大以及适合离子存储和迁移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于电化学储能器件电极的重要材料之一.石墨炔(GDY)是一种新型的二维碳同素异形体,由sp2碳杂化形式的苯环和sp碳杂化形式的炔键构成.这种独特的化学结构一方面保持了碳材料良好的导电特性,另一方面形成了新颖的离子传输通道,为碳材料带来了不同的离子传输和存储特性.与此同时,由于石墨炔的空间结构可调性,可以通过引入异原子微调石墨炔电子结构,拓展石墨炔在电极材料领域的应用.本文重点对近几年异原子杂化石墨炔基电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金属硫电池、电容器、金属空气电池和电极保护等储能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石墨炔类材料在储能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石墨炔异原子杂化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

    二维材料的凝胶化及电化学储能应用

    邓亚茜吴志坦吕伟陶莹...
    380-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二维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以及高电化学活性在储能领域中备受关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二维材料的"面-面"堆叠极大地限制了其性能的发挥.凝胶化作为实现纳米材料液相三维组装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二维材料的团聚,保留更多活性位点,同时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可以提供畅通的离子电子传输通道,提升材料在储能应用中的实用性.不仅如此,二维材料的凝胶化在电极材料孔结构设计以及活性物质缓冲空间定制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本文以氧化石墨烯凝胶化过程的方法和原理为基础,综合评述了石墨烯及其它几类较典型的二维材料的凝胶化机制及方法,梳理了其孔结构调控策略,并对凝胶化二维储能材料的设计以及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及展望.

    二维材料凝胶化三维组装储能应用

    MXenes材料的光学特性及相关研究进展

    黄大朋于浩海张怀金
    397-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或碳氮化物(MXenes)具有丰富的元素组成和结构可调性,显示出丰富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以此类材料的基本光学特性为基础,从光子发射、透明导电及储能、非线性光学、表面等离激元及拉曼增强、光热转化、光催化及光响应等光学相关领域展开分析和综述.并对此二维材料相关应用的未来发展及机遇作了简单评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MXenes金属态线性光学非线性光学

    单元素二维材料及其衍生物作为电荷传输层在太阳能电池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林生晃傅年庆鲍桥梁
    41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在各种已开发的绿色能源技术中,光伏发电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技术.尽管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其性价比与传统能源相比仍有差距.因此,开发低成本高效太阳能电池迫在眉睫,但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应用仍受到稳定性差与效率较低的双重考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人们将化学和物理性能优异的单元素二维材料及其衍生物作为电荷传输层引入太阳能电池中,在改善电池稳定性及提升效率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本文综合评述了纳米级单元素二维材料及其衍生物作为太阳能电池电荷传输层的相关研究进展.这些单元素材料的引入使得所研究的太阳能电池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也证明该类型电荷传输层的构建为满足现代社会能源需求提供了新技术平台.文章最后讨论了单元素二维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中应用面临的关键挑战和发展前景.

    太阳能电池单元素二维材料电荷传输层效率

    基于二维材料的仿生纳流体通道在能量转化中的应用

    董其政翟锦
    432-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启发的仿生人工纳流体通道以其可控的几何结构和可调的化学性质而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其中,基于二维(2D)纳米材料的二维纳流体通道具有易于制造、高效的化学改性和致密堆积的片层通道结构以及流体阻力小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预期在渗透能转换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简要介绍了二维纳流体通道的特征及优势;基于二维仿生能量转换体系最新进展以及对二维纳流体通道能量转化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仿生二维材料纳流体能量转化

    二维材料用于渗透能转换的研究进展

    辛伟闻闻利平
    445-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河水与海水的交界处实现渗透能提取与捕获是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重要方式之一.渗透能因为储量大,容易获取以及绿色可持续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反向电渗析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捕获渗透能的方法之一,目前已经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与发展.离子交换膜是反向电渗析技术转换渗透能的关键组件,其性能的优异程度决定能量转换效率的高低.常见的膜材料主要是高分子聚合物及其改性化合物,最近一些二维材料如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二硫化钼、各种框架材料及其改性复合物因优异的选择性离子传输、纳米级通道、丰富的表面功能基团以及可修饰性成为捕获渗透能的重要膜材料.本文综合评述了二维材料作为离子传输通道的类型以及相应的传输机理;例举了二维材料及其复合物的设计方案和在渗透能转换方面的具体应用;最后提出了目前二维材料在渗透能转换领域中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维材料渗透能转换离子传输纳米通道复合膜

    二维金属纳米材料的合成及电催化应用的研究进展

    皮业灿张应成子方黄小青...
    45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各种电化学过程的能源转化技术是未来可持续能源利用和发展的关键,而催化剂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二维金属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许多电催化反应中都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也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二维金属纳米材料的常见合成方法与策略,并综合评述了近年来该类材料在电催化应用领域中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材料的组分和微观结构等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机理,最后对二维金属纳米材料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二维结构金属纳米材料电催化能源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