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 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 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

周其凤

月刊

0251-0790

cjcu@jlu.edu.cn

0431-88499216

130012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ournal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综合性学术刊物。以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和综合评述等栏目集中报道我国化学学科及其交叉学科、新兴演算产边缘学科等领域中新开展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中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坚持以新、快、高为办刊特色,载文学科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学术水平高,创新性强。被SCIE、SCI收录。在美国化学文摘千种表中居科技期刊前列。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期刊源。在全国优秀科技期刊第一、第二、第三届评比中先后获二等奖、一等奖和国家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魏敏敏袁泽闾敏马辉...
    2313-2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是一类新型的功能复合材料.它不仅结合了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和金属有机骨架这两种材料的特性,体现了两者复合后的协同效应,还具有设计灵活和功能易拓展等优势.本文聚焦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的最新发展,总结了该类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介绍了其在生物和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并对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发光复合材料组装诊断与治疗催化

    官能团化的手性联芳基单齿膦配体在不对称均相金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赵可洪志张立明
    2324-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05年以来,不对称均相金催化反应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官能团化的联芳基单齿膦配体在金催化反应中显露头角,为不对称金催化反应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本文综合评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利用这类配体实现的金催化不对称反应及反应过程中配体与底物间相互作用.

    均相金催化联芳基单齿膦配体不对称反应

    基于软X射线光谱的锂电池材料的电子结构与演变的研究进展

    卓增庆潘锋
    2332-2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发新型高能量密度以及低成本的锂离子电池,是有效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挑战的可行路径之一.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电子结构与电子态的演化决定了材料诸多本征性质以及电池综合性能.探测并操控电极材料电子态的演化对探求电极反应的物理机理、促进电池材料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同步辐射的软X射线光谱技术可以直接探测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态.本文从阴阳离子氧化还原反应的不同角度对利用软X射线光谱对电子态演变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获得了电极材料电化学循环过程中过渡金属与氧的电子态演化信息,系统阐述并总结了不同锂离子电池材料中电子态的演化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软X射线光谱锂离子电池材料电子结构阳离子氧化还原反应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

    锂离子电池硅氧化物负极首次库伦效率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李辉阳朱思颖李莎张桥保...
    2342-2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硅氧化物(SiOx,0<x≤2)具有高的比容量和低的嵌锂电位,且体积膨胀率显著低于纯硅负极,因而被认为是替代传统石墨负极材料的理想选择之一.然而SiOx负极在首次嵌锂过程中表面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以及大量的不可逆产物,造成其首次库伦效率偏低,严重阻碍了SiOx负极的实际应用.本文从SiOx的结构模型出发,系统阐述了SiOx负极的嵌锂机理以及首次库伦效率低的原因;归纳了SiOx负极首次库伦效率的提升策略及其研究进展;并对提升SiOx负极首次库伦效率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锂离子电池硅氧化物首次库伦效率结构设计预锂化

    可穿戴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潘晓君鲍容容潘曹峰
    2359-2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穿戴柔性触觉传感器是用来模仿人类触觉的器件,可以感知人体以及外界环境的运动、形变和压力等信息,在智慧医疗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大量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研究使其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并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本文首先简述了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结构和基本性能;然后重点介绍了具有自愈合、自驱动以及可视化等新型高性能触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接下来讨论了柔性触觉传感器在可穿戴电子技术、医疗保健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柔性触觉传感器未来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触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应变传感器可穿戴电子设备人机交互界面

    均一取向等离子体二聚体的制备及光学机理

    王昭一穆世林张学民张俊虎...
    2374-2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单层SiO2胶体微球为模板,利用Au/SiO2/Au交替沉积结合后退火处理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垂直堆叠且均一取向的等离子体二聚体结构.该方法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通过调节实验流程来制备大面积取向相同的同质或异质纳米粒子二聚体.所制备的纳米粒子的等离子体杂化效应明显,在消光光谱中可以观察到成键及反键共振峰.由于所得纳米粒子二聚体具有垂直堆叠的特殊规整取向,还可以观察到所得样品等离子体吸收峰的角度依赖特性.此外,还探讨了Au/SiO2/Au同质二聚体和Au/SiO2/Ag异质二聚体的光学特性差异,发现与Au/SiO2/Au同质二聚体相比,Au/SiO2/Ag异质二聚体由于Ag偶极等离子体模式与Au带间吸收的耦合而呈现Fano共振峰.所得结果提供了一个调节贵金属等离子体光学共振峰位、强度和波形的策略,在纳米光子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今后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等离子体共振金属纳米粒子二聚体胶体刻蚀

    Ag纳米粒子在TiO2四棱柱阵列上的可控生长及其SERS效应

    陈韶云张行颖刘奔田杜...
    2381-2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热法在导电玻璃FTO导电面上沉积TiO2四棱柱阵列;并以其为基体,分别采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还原Tollens试剂以及柠檬酸三钠(TSC)还原硝酸银溶液,将Ag纳米粒子(AgNPs)沉积在TiO2四棱柱阵列上形成TiO2@AgNPs-PVP和TiO2@AgNPs-TSC微纳结构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实验结果表明,Ag纳米粒子在TiO2四棱柱阵列上的尺寸和分布可通过改变Tollens试剂的浓度和TSC还原硝酸银溶液的反应时间来调控,进而优化基底的SERS灵敏度.TiO2@AgNPs-PVP微纳结构对罗丹明6G(R6G)的检出限为10−12 mol/L,对低活性小分子三聚氰胺的检出限为0.01 mg/mL;TiO2@AgNPs-TSC微纳结构对R6G的检出限为10−10 mol/L,对三聚氰胺的检出限为0.01 mg/mL.TiO2@AgNPs-PVP和TiO2@AgNPs-TSC微纳结构基底的SERS活性、循环可回收性与还原剂种类紧密相关:包覆在Ag纳米粒子上的PVP可以作为隔离层避免Ag纳米粒子直接接触,防止电磁场耦合作用减弱,增强基底的SERS活性;同时,PVP是一种水性聚合物,有较强的亲水性,作为循环可回收SERS基底使用时,吸附小分子物质清洗难度较大.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TiO2阵列银纳米粒子罗丹明6G三聚氰胺

    纸质空心金纳米笼SERS传感器的制备及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痰液中miRNAs的快速高灵敏检测

    薛谨曹小卫刘依帆王敏...
    2393-2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油水界面自组装法获得了单层空心金纳米笼(HGNCs)阵列基底.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证明HGNCs间隙可提供大量"热点",从而使基底表现出优异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性能.同时,将拉曼信号分子标记的发夹结构DNA与基底链接,在与目标miRNAs互补杂交后进行SERS信号检测.结果表明,基于单层HGNCs阵列基底的SERS传感器具有优良的灵敏度、可重复性和特异性,对痰液中miR-196a和miR-21的检出限分别为10.00和36.15 amol/L.为了验证该SERS传感器在临床检测中的准确性,利用其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痰液中miR-196a和miR-21进行检测,并将结果与实时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技术(qRT-PCR)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2种检测方法均显示NSCLC患者痰液中miR-196a和miR-21的表达高于健康人,检测结果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且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0%.因此,纸质空心金纳米笼SERS传感器在NSCLC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可能成为生物医学诊断领域miRNAs研究的一个替代工具.

    空心金纳米笼油水界面自组装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柔性基底

    基于菲并咪唑的ON?OFF?ON双比色荧光探针及细胞成像

    李安然赵冰阚伟宋天舒...
    2403-2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合成了对称型菲并咪唑荧光探针PIP-ph-PIP,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认.随着探针溶液中水体积分数的增加,探针的聚集程度逐渐增加,荧光强度先增强后猝灭.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在水相体系中探针PIP-ph-PIP能以ON-OFF-ON的方式分别对Ag+和SCN−,Cu2+和PO34−进行连续识别,且连续识别效果可通过裸眼比色观察,其中对Ag+识别具有超低检出限(6.1 nmol/L).结果表明,探针PIP-ph-PIP可应用于活体HeLa细胞中Ag+和Cu2+的定性分析及实际水样中Ag+和Cu2+的定量检测.

    水相菲并咪唑比色荧光探针细胞成像

    石墨烯量子点荧光探针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高效检测

    黄珊姚建东宁淦肖琦...
    2412-2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苯醌类物质静态猝灭石墨烯量子点(GQDs)荧光的特性,构建了一种利用GQDs荧光探针实时、高效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新方法.过氧化氢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作用下产生羟基自由基并将邻苯二酚氧化成邻苯醌,导致GQDs的荧光猝灭.ALP催化抗坏血酸-2-磷酸反应生成抗坏血酸,具有较强还原性的抗坏血酸能清除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和羟基自由基,抑制邻苯醌的产生,使GQDs的荧光猝灭效果减弱.随着ALP活性的增大,GQDs在440 nm处的荧光强度不断增强,由此建立了一种高效检测ALP活性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GQDs荧光探针对ALP活性的检出限为0.084 U/L.将此方法成功用于人血清中ALP活性的检测,为与ALP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石墨烯量子点荧光探针碱性磷酸酶静态猝灭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