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歌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歌海
歌海

廖明君

双月刊

1007-4910

gxgh_0771@sina.com;miusic@163.com

0771-5621145

530023

广西南宁市思贤路38号

歌海/Journal Songs Bimonthly
查看更多>>《歌海》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一本优秀期刊。《歌海》为双月刊,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7-4910,国内统一刊号为CN45-1228/J,邮发代号为48-88。《歌海》主要刊发以音乐研究为核心的综合艺术类研究文章,提倡学术性、艺术性、民族性,需要材料丰富、方法新颖、视野开阔、有理论深度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文稿,尤其欢迎在音乐人类学田野考察基础上完成的民族民间音乐类研究文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拙形妙韵——读韦文翔人物画中的技与艺

    佘丹丹
    4-10页

    中国当代文化的现实表征与自我透视——"本期特稿"主持人语

    孙正国
    11-13页

    割裂与融合:新国风动漫"封神宇宙"构建

    徐金龙韩莹莹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现象级成功后,国产动漫电影的"封神宇宙"构建逐步成为众多电影人努力的方向,然而后续《姜子牙》等以封神IP为核心的新国风动漫电影仅取得了差强人意的成绩,给高呼"国漫崛起"的热潮结结实实泼了一瓢冷水."新神榜"系列更是因其过度发散的剧情而广受争议.尽管相比于"蒸汽朋克风"搭"国民废土风"的"混血儿"《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在剧情和画面的处理上更注重传统与创新的平衡,但同样陷入了"内容与叙事的争议".传承与创新的割裂正在成为新国风动漫发展的核心困境.

    动漫神话传说文化产业动画电影古典文学

    网络时代新故事的创新与演化——以《故事会》(2012-2022)十年探索为中心

    祝丰慧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故事是民间故事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网络时代受网络信息技术、人们思想文化观念转变等方面的影响,新故事的创作和讲述发生了明显变化.新故事演进的主要表现:叙事层面,调整传统故事母题的组合方式,对故事情节链进行创新性演绎;审美层面,以大众为导向,吸收网络时代狂欢化的审美原则和故事规训功能;载体和故事形态层面,采用跨媒介的叙事载体,探索多样化叙事形态.以2012-2022年间《故事会》的转型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一时期有关新故事的多种创新性探索及其表现出的时效性、大众性、娱乐性等时代特质.

    新故事叙事策略《故事会》

    "粤西三载"中的广西地域文化书写

    张啸窦红梅
    3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西三载"收录了从秦汉到明末吟咏广西的诗词文章,其中有大量对广西自然环境和人文文化进行描写的内容,这些自然美景和民俗风情使后人能够生动感知到广西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通过探究"粤西三载"有关广西地域文化的内容,可以充分认知广西地域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全部历程,也能为当下的广西文学写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粤西三载地域文化广西

    《粤西诗载》中的广西文学景观书写

    吕忠山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西诗载》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汪森于康熙年间编成的历代有关广西的诗歌总集,上至秦汉,下至明末.从文学景观视角来看,《粤西诗载》所收录诗歌的空间建构,包括自然和人文景观两个方面.一方面,《粤西诗载》关于山、水、岩洞的描绘,构成了自然文学景观书写;另一方面,《粤西诗载》关于风俗习惯、农业景观的描绘则构成了人文文学景观书写.历代文人寓桂期间对广西景观的书写,不仅让古代广西景观具有文学的属性,而且还具有丰富诗歌内涵和构建诗歌美学的诗学价值.

    《粤西诗载》寓桂诗歌广西文学景观

    重构与超越:壮族舞剧《花界人间》论略

    刘娟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壮族舞剧《花界人间》立足传统叙事资源,完成花神传说的叙事扩充与三界观的空间置换;聚焦传统符号资源,实现民族民间舞蹈语言的凝练编创与民族象征符号的运用新变,以此完成对传统资源的现代性转换.通过刻画"姆六甲""达棉与布壮""幽灵蜘蛛"三方势力在欲望驱动下的角逐与觉醒,以贴近当代精神生活,回应欲望取舍的人生难题,完成民族文艺与现代命题的对接,从而在符合时代语境的文本结构中,提炼、塑造符合现代议题的哲学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既契合了当代价值观,也彰显了民族文艺强大的能动魅力.

    《花界人间》价值观重构超越

    革命音乐在当代传播中的话语嬗变

    王雪松郑皓文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革命音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内涵和精神风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革命音乐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因子,这些音乐不仅承载着革命年代极为重要的历史信息,也彰显着革命者生动、真实的思想情怀和行动轨迹.通过对革命音乐的概念和脉络的重新梳理,以及对革命音乐在当代传播形态和话语转向的深入探讨,呈现出革命音乐的当代价值面貌和传播路径,为学界和业界提供参考.

    革命音乐传统音乐文化传播文化价值文旅产业

    阿炳的"即兴"——解读施祥生的阿炳二胡曲研究

    张莹孙焱
    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施祥生对阿炳二胡曲的研究为研究对象,从《二泉映月》成名的时代背景、表演语境中的过程分析以及申克尔分析法的运用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发现施祥生将阿炳的二胡曲作为民间音乐语境中一次完整的即兴曲进行分析,他关注到了音乐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的研究视角,以此重新审视阿炳的二胡曲,发现了作品间一系列迄今尚未被认识到的关系.对施祥生阿炳二胡曲研究的解读,可以使我们了解西方民族音乐学对中国音乐研究的一种视角,同时,还可以为学界提供一种借鉴申克尔分析法来分析中国二胡曲的研究案例.

    施祥生阿炳二胡曲申克尔分析法

    "非遗"创新应用视角下毛南族民歌音乐形态及创作应用研究——以毛南族钢琴独奏作品《花竹帽》为例

    顿佳玉
    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南族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毛南族民间文化中的瑰宝.创新性地保护与传承民歌中的文化,并对其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作曲家基于单声性原生民歌歌调,围绕定情信物花竹帽不停旋转的音乐形象,进行多声化创作重塑,并将五声性与现代和声相结合,运用钢琴这样具有共同识别特性的语言进行创新传承,使其融入现代社会,延续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命力.

    "非遗"创新应用毛南族歌调《花竹帽》多声化创作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