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歌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歌海
歌海

廖明君

双月刊

1007-4910

gxgh_0771@sina.com;miusic@163.com

0771-5621145

530023

广西南宁市思贤路38号

歌海/Journal Songs Bimonthly
查看更多>>《歌海》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一本优秀期刊。《歌海》为双月刊,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7-4910,国内统一刊号为CN45-1228/J,邮发代号为48-88。《歌海》主要刊发以音乐研究为核心的综合艺术类研究文章,提倡学术性、艺术性、民族性,需要材料丰富、方法新颖、视野开阔、有理论深度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文稿,尤其欢迎在音乐人类学田野考察基础上完成的民族民间音乐类研究文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善于表达和不善于表达之间

    何述强
    4-9页

    "音乐文化身份研究专栏"主持人语

    戴伟
    10-11页

    秦文琛作品中的声音表述与话语身份表征——以《太阳的影子Ⅶ》为例

    徐言亭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阳的影子》是秦文琛创作的重要作品系列,目前这一系列已经有十部作品.这些作品的背后隐喻了秦文琛童年对自身文化语境的体验与记忆,《太阳的影子Ⅶ》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吸收了母语音乐中的轴心音与衍生技术、诺古拉声腔偏移以及易斯格勒泛音等多种声音表述方法,建构出具有当代艺术风格气质的新作品.传统音乐中的声音表述机制在秦文琛的音乐中不再是创作的"调味料",而是当代音乐创作中的"本体论"与"方法论",显现出中国作曲家的身份自觉与话语自觉.

    轴心音场单音偏移易斯格勒泛音话语身份

    圣俗之间:壮族布偏"天曲"音乐生成与身份呈现

    邱晨
    21-2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布偏是居住在防城峒中的壮族支系之一,布偏人持天琴弹奏的乐曲谓为"天曲".将乐曲还原至行为发生的语境中,探讨音乐生成模式,根据不同音乐行为背后呈现出的象征意义,阐释布偏"天曲"在由圣入俗的空间转换过程中,存在依附于信仰仪式的娱乐行为,是具有过渡性质的双重文化身份.

    布偏"天曲"音乐生成文化身份壮族

    元宇宙视域下"非遗"粤剧品牌形象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徐祥伍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粤剧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提炼入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架构元宇宙视域下粤剧品牌形象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SB3S理论模型,在粤剧研究领域是一种新的尝试.针对元宇宙视域下"非遗"粤剧品牌形象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提出三条开发流程路线,即依托粤剧文化符号(Symbol)挖掘与提炼分析、粤剧文创品牌(Brand)形象分析和粤剧品牌形象数字化开发的三种策略(Strategy)3S性分析,并基于SB3S理论模型架构"第一福"粤剧品牌形象应用案例探讨,论证分析元宇宙视域下"非遗"粤剧品牌形象的数字保护与传承研究的实践意义,以期为粤港澳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形象数字化开发与传承作出可供借鉴的尝试.

    粤剧品牌形象元宇宙数字化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视域下云霄潮剧传播的符号表达

    何佳妮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符号学的视角结合音乐传播对潮剧传播现象予以分析,解读潮剧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关系,探究潮剧传播中的符号意义表达及其内涵.基于福建云霄潮剧传播现象的考察,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潮剧生存发展的模式.分别从音乐语言符号和非音乐语言符号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潮剧传播活动的整体样貌,进一步剖析符号表达特征.深入探讨云霄潮剧反哺乡村文化生态的路径,乡村振兴背景下潮剧的民俗功能、政治功能、社会功能、教育功能.辩证地看待潮剧传播中符号表达隐喻的问题,反思潮剧音乐事象,思考潮剧传播新符号未来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潮剧符号学音乐传播

    宋金时期影戏、傀儡戏图像考释——从演木偶戏铜镜主题辨识谈起

    韩宝宁
    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解读宋金时期文物图像时,常有将影戏与傀儡戏题材混淆的情况.通过辨析演木偶戏镜纹饰主题,对宋金时期涉及影戏、傀儡戏的文物图像开展题材内容考释与辨别.由于傀儡戏演出场景也有设置幕布或戏台的情况,在辨别影戏主题时要注意图像中的幕布或戏台是否具有影窗的功能.在影戏形成早期,有偶人与影人混用的情况,故确认图像为影戏题材的重点应是对"影子"元素的辨识.

    演木偶戏镜繁峙岩山寺壁画影戏傀儡戏

    时代性、人民性、民族性建构——近几年来广西大型戏曲剧目创作思考

    谭银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广西推出的几部大型戏曲剧目,作品在坚持各个剧种自身特色的基础之上,呈现出一个共同的创作倾向,即作品内涵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凸显和张扬时代精神;人物塑造坚持在把握人民性的基础上,刻画立体真实的人民群像;坚持民族化的发展倾向,演绎出独具地域特色的美学风格,使壮剧、彩调剧、桂剧、京剧、邕剧等多个剧种均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时代性人民性民族性广西戏曲艺术本体

    新媒体视阈下舞蹈艺术的新发展路径

    白羽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蹈作为一种以肢体动作反映时代精神的艺术门类,能够展示艺术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各地区艺术交流互鉴.随着数字科技的更新迭代,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对舞蹈产生重大影响,传统舞蹈与新媒体技术深度结合,改变了固有形态,呈现出新的艺术特征.着重分析新媒体与舞蹈艺术的关系,探究新媒体视阈下舞蹈艺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关系,分析舞蹈艺术在内容、形式、传播等方面的变化,探索未来舞蹈的新发展路径,力图让舞蹈艺术在新媒体的加持下实现科技赋能、融合创新,获得更好的发展.

    新媒体舞蹈艺术发展路径传播策略

    缥缃掩映——《萝轩变古笺谱》隐逸主题探析

    李翔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萝轩变古笺谱》利用典故围绕尚古与变古来展开话题,其用典多与隐逸存在关联.从类目到画题,皆营造了与隐逸相关的主题与语境,表现隐居生活的不同层面与内容.笺谱的趣味、格调及其中的隐逸内涵,受晚明社会风气及编撰者吴发祥的特质与思想影响,反映了晚明特定时期的文化特征.

    《萝轩变古笺谱》隐逸主题吴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