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歌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歌海
歌海

廖明君

双月刊

1007-4910

gxgh_0771@sina.com;miusic@163.com

0771-5621145

530023

广西南宁市思贤路38号

歌海/Journal Songs Bimonthly
查看更多>>《歌海》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一本优秀期刊。《歌海》为双月刊,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7-4910,国内统一刊号为CN45-1228/J,邮发代号为48-88。《歌海》主要刊发以音乐研究为核心的综合艺术类研究文章,提倡学术性、艺术性、民族性,需要材料丰富、方法新颖、视野开阔、有理论深度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文稿,尤其欢迎在音乐人类学田野考察基础上完成的民族民间音乐类研究文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后来他乡即故乡

    金彪
    4-9页

    西南剧展的远与近、旧与新——"本期特稿"主持人语

    黄伟林
    10页

    《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的空间建构与体验

    廖静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打造的室内喜剧,在西南剧展80周年之际,将民国时期的婚恋故事搬上位于桂林的广西省立艺术馆的舞台.三则喜剧发生在主人公的会客厅中,空间的集中性是喜剧三则串联的基础.喜剧构建了三重空间:由丁西林的剧本和北京人艺的演出文本组成喜剧叙述的空间、广西省立艺术馆的戏剧实践空间、观众的体验空间.叙述空间的文学性与剧场性是喜剧空间建构的基础,艺术馆的戏剧演出空间由于其历史文化的符号表征,形成了历史与现实回响,喜剧三则在艺术馆演出的空间实践中,也生成了新的空间意义,观众体验空间是观众审美经验的空间化,在亲历体验中,空间表现出瞬时的、共时的时间性,在身体与艺术馆环境的遭遇中,感受定调空间的气氛美学,在情感的轨迹中,感受家宅的原初意象.

    叙述空间演出空间观众体验空间戏剧《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

    从"鲁艺"走向西南剧展的《军民进行曲》

    谭彦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歌剧《军民进行曲》于1939年在延安首演,是中国民族新歌剧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西南剧展中,该剧是唯一演出的歌剧剧目,同时也是唯一源自延安解放区的戏剧作品,受到了观众的普遍欢迎,引发了热烈反响.作为"中国气派"新歌剧的代表作品,《军民进行曲》在艺术探索与创新方面的实践,为新歌剧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讨论基础.该剧成功在西南剧展上演出,是桂林文化城戏剧运动的重要成果,充分体现了"抗战、团结、进步"思想的重要价值,也充分印证了西南剧展在凝聚抗战文化力量上的独特作用.

    民族新歌剧军民进行曲桂林文化城西南剧展

    从《武则天》到《雾重庆》:宋之的戏剧的女性书写及其意义

    宋泉刘文军
    27-3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剧作家宋之的于1940年创作的话剧《雾重庆》在80余年后由导演查明哲重新排演,该剧中的女性形象多元且内心丰满.宋之的的文艺视野饱含对女性的关切,话剧《武则天》呈现其对女性的最初思考,而话剧《雾重庆》则展现出其对女性的深刻表达.从《武则天》到《雾重庆》,宋之的对女性的不同书写反映其生命经历和思想历程的断裂与转折,而《雾重庆》则是其现实主义和艺术的政治性等艺术观的文本折射与观念注脚.

    宋之的《武则天》《雾重庆》艺术政治化女性书写

    西南剧展影像辨析——以《丰碑》《永远的旗帜》《绿洲烽火》为例

    黄北珈
    33-3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丰碑》《永远的旗帜》《绿洲烽火》三部图像集收录有西南剧展专题影像,其中包括剧照、合影、动态照片、文献照片和文物照片五种类型.这些影像文献是对传统文字文献的重要补充,它使西南剧展在一定程度上被当今读者直观看见.三部图像集之外,尚有大量西南剧展影像散见各种媒介和为各界人士所收藏,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收集、整理、传播和研究.

    西南剧展影像桂林

    键盘乐器的源流形态发展与异质文化传播研究

    张佳慧
    3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古至今,键盘乐器艺术以其独有的音乐表现力、艺术功能、音乐思维诠释与艺术境界在西方音乐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享有诸多美誉.当今时代,乐器的溯源研究亦是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各国音乐文化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基于键盘乐器现存的乐器实物、图像文件、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来源,对西方键盘乐器的历史沿革与异质文化传播进行追溯梳理与研究概述,并对其改良发展历程提出见解,旨在为键盘乐器多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键盘乐器管风琴古钢琴

    三江侗族琵琶歌传播学研究

    康佳威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侗族琵琶歌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标志,是活态"非遗"的重要代表,世代口耳相传的承袭方式使其具有鲜明的人际传播特征.特别是地理环境的迥异孕育出了广西三江地区琵琶歌特有的传播特征,这些特征都可以归因到孕育其发展传播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特别是在侗族人代代口耳传播的过程中,琵琶歌承担着记述历史、节庆社交的作用,其歌词也折射出侗族人对世界万物乃至宇宙时空的感悟和认识.与此同时,在新媒体时代,琵琶歌在现代传播技术和方式的影响下,成为了自媒体捕捉并传播的对象.

    三江侗族琵琶歌口头传播"非遗"传承

    金湘歌剧《日出》中"小东西"的人物形象塑造

    苏冬昕
    6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湘歌剧《日出》中的"小东西"是一个戏份不多但对戏剧情节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的人物.为还原原著中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作曲家结合戏剧情节与音乐结构塑造了人物的戏剧形象,又通过民间音乐的旋律、和声等创作手法塑造出人物的音乐形象.戏剧形象与音乐形象的高度统一不仅体现了作曲家对歌剧创作的运筹帷幄,更深入展现其歌剧思维的理念内涵.

    金湘歌剧歌剧人物形象《日出》戏剧音乐

    致敬天使 诗化表达——评话剧《远方》

    王建平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话剧《远方》聚焦广西南下干部群体,以话剧形式表现南下干部群体在时代召唤面前大爱无疆的人文情怀.话剧《远方》题材新颖彰显深刻意蕴,剧中人物形象丰富饱满,剧情诗意盎然富有浪漫情怀.编导运用诗化手法与意象,实现艺术创新,为剧作抹上了温暖而浪漫的色彩,成为感人的看点,让观众产生共鸣共情.

    话剧《远方》诗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