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杨学军

双月刊

1001-2486

xuebao@nudt.edu.cn

0731-84572637

410073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德雅路109号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是由国防科技大学主办和主管的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办于1956年。它的主要宗旨是吸纳优秀稿件,报道最新科研成果,创办精品期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促进学术交流。学报现为双月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进入的国外数据库或文摘刊物主要有:美国的《EI page one数据库》、美国的《化学文摘》(CA)、美国的《国际宇航文摘》(IAA)、英国的《科学文摘》(SA)、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俄罗斯的《文摘杂志》(РЖ)、英国的《INSPEC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工程材料文摘(CSA-EM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电子与通讯文摘等。学报进入的国内数据库或文摘刊物主要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电子科技文摘》、《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力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等`。学报全文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实行纸张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三位一体的出刊模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外系统对战机的探测性能仿真分析

    王亮童忠诚吴俊
    99-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新建战机尾焰的红外辐射椭圆体模型,改进了战机红外辐射的计算方法,并得到了战机在3~5 µm波段红外辐射的空间分布曲线.通过对该曲线的分析,发现该战机的红外辐射在机尾和机头各有4个辐射强度相同的极值方向.考虑到臭氧在3~5 μm波段内的吸收、地面遮挡红外辐射传输和探测大气层外目标等因素,引入红外辐射大气传输距离概念进一步完善3~5 μm波段红外辐射大气传输模型.以归一化探测度不同的2种红外探测器构建的红外系统为例,仿真得到战机的作用距离随探测方向变化的曲线.计算结果表明,红外系统对战机的作用距离极值并不在战机红外辐射极值方向上,且当系统作用距离较远时,大气衰减对作用距离的影响将超过战机红外辐射的影响.

    战机红外辐射椭圆体模型大气传输作用距离

    变泄漏容腔内气体的高精度恒压控制

    浦晨玮罗辉吴洁刘磊...
    11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精密测试与控制场合,常需要稳定压力的供气.然而,采用压力调节阀精度低、响应慢,无法满足高精度供气需求,且难以应对泄漏工况.采用高频响的比例阀,为小体积容腔设计了一个基于模糊比例-积分的高精度恒压控制系统.为验证系统在泄漏工况下的有效性,容腔还连接了一个额外的比例阀,从而开展密闭、恒泄漏、变泄漏三种情况下的系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恒压控制系统可适应多种恶劣工况.在大幅变泄漏工况下,10 L、20 L和30 L容腔压力控制的最大稳态误差分别约为610 Pa、550 Pa和490 Pa,所实现的压力控制精度已接近压力传感器自身精度,远大于传统精密减压阀所调控的精度,且响应更快.此外,试验结果也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对10~30 L的容腔有较好的适应性.

    泄漏容腔压力控制模糊PI高精度

    GNSS-R外辐射源雷达微弱目标回波盲检测方法

    温媛媛白琳尚社宋大伟...
    12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flected,GNSS-R)外辐射源雷达系统所采用的双通道配置结构在信号处理上运算量较大且在工程实现上硬件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阶循环累积量的单通道GNSS-R外辐射源雷达微弱目标回波盲检测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强直达波信号从单通道接收的混合信号中抽取出来;通过直达波信号的高阶循环频率估计出微弱回波信号的高阶循环频率;基于微弱回波信号高阶循环频率与其他信号不同的特性将其从单通道混合信号中提取出来,通过匹配滤波实现目标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没有先验信息的情况下能有效提取出微弱目标的回波信号,且与传统二维匹配滤波目标检测方法相比有更好的目标检测性能.

    外辐射源雷达双通道配置高阶循环累积量单通道主成分分析

    舰载机及其尾钩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丁智深欧阳斌刘勇
    13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舰载机尾钩的动力学特性对阻拦结果的影响,建立了舰载机的平面运动刚体动力学模型和考虑尾钩纵向缓冲作用的尾钩空间运动刚体动力学模型.使用拉格朗日第一类方程建立了舰载机及其尾钩之间的转动副模型,进而构建了舰载机及其尾钩组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将该模型与阻拦装置的系统模型联合组成了完整的阻拦动态仿真模型.开展了飞机的阻拦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舰载机及其尾钩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揭示了尾钩特性对舰载机阻拦过载的重要影响.

    舰载机尾钩阻拦过载刚体动力学

    天拓五号卫星推进系统在轨故障诊断与定位方法

    赵勇吴宗谕梁昊鹏绳涛...
    14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天拓五号卫星顺利开展在轨科学试验任务,使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从发生率、严重性等多个角度,对卫星推进系统各部组件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性、综合性评估.根据卫星推进系统的工作特点,分别针对其在轨工作状态及待机状态,提出一套系统的故障检测与定位方法.所提方法在在轨实践中验证了有效性,成功保障了天拓五号的在轨健康运行,并为后续卫星推进系统的故障诊断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天拓五号卫星推进系统在轨故障诊断与定位

    星链Ⅲ期回归共地面轨迹星座构型与覆盖分析

    王迪骆盛王勇王磊...
    150-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轨道同步进动特性分析了星链卫星系统Ⅰ期、Ⅱ期星座演化趋势,揭示了多Walker-δ子星座构型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星链Ⅲ期拟采用的回归共地面轨迹星座构型的实现机理,并对其覆盖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倾角的回归共地面轨迹卫星链可以在轨道高度差异很小的情况下实现同步进动,相对于多Walker-δ子星座的构型具有构型更稳定、覆盖性能更优的明显优势,特别适合巨型低轨互联网卫星系统.该研究可为加速推进我国同类卫星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星座构型轨道同步进动回归轨道共地面轨迹卫星链

    5A发射电流空心阴极热特性模拟分析

    代鹏孙明明耿海谷增杰...
    159-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国产5 A空心阴极的热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模型校验和典型工况下的温度场分析.结果显示: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空心阴极内部的能量传动过程,温度的仿真结果与试验比对误差小于5%;加热电流是造成空心阴极温度差异的主要原因;环境温度主要影响着空心阴极的外部部件温度,并且在太阳辐照影响时的高温环境更有利于推力器的启动;空心阴极加热且处于自持放电状态时,发射体温度在环境温度0℃和94 ℃下分别达到2 122 ℃和2 126℃,已接近发射体材料的耐温极限,因此空心阴极必须避免此极端使用工况.

    离子推力器空心阴极典型工况热特性分析

    含缺陷2195-T8铝锂合金疲劳断裂与仿真分析

    刘德俊田干李玉龙金国锋...
    168-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轻质铝锂合金服役环境下的疲劳断裂问题,将第三代铝锂合金2195-T8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恒幅拉-拉疲劳试验和等效裂纹模型方法对含缺陷2195-T8铝锂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行为进行试验与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疲劳裂纹萌生于缺陷底部,裂纹扩展速率在表面长度方向最快,而在深度方向扩展最慢;2195-T8铝锂合金疲劳断口具有典型的分层现象,且合金的分层极大地阻碍裂纹尖端深度方向扩展,导致裂纹分叉;裂纹分叉后扩展速率急剧升高,尖端塑性区域体积迅速增加,使合金进入快速断裂区.以上结果综合说明,含缺陷2195-T8铝锂合金疲劳寿命受裂纹扩展倾向性、分层影响而减少.

    疲劳断裂铝锂合金裂纹扩展有限元

    矩形模型火箭发动机横向不稳定燃烧的数值模拟

    任永杰郭康康徐伯起仝毅恒...
    179-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火箭发动机横向不稳定燃烧特性,采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GRI Mech 3.0)建表的小火焰生成流型,对模型火箭发动机中出现的横向不稳定燃烧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采用动态模态分解对压力场进行分析,研究了流场的动态特性;结合瑞利因子定量分析了不稳定燃烧的驱动特性.结果表明,数值模型能够有效捕捉横向不稳定燃烧,其主频与实验值相差不到1%;燃烧室横向压力振荡与喷嘴氧管纵向压力振荡相耦合,引起推进剂质量流量振荡;不稳定燃烧的驱动源主要位于燃烧室两侧,最边缘喷嘴对维持不稳定燃烧的贡献最大;推进剂与燃烧室侧壁面的相互作用极大增强了释热脉动,周期性释热为压力振荡提供能量,形成了不稳定燃烧极限环.

    模型火箭发动机横向不稳定燃烧机理数值模拟动态模态分解火焰生成流型

    时间敏感网络延时组成的精确分析与测量方法

    付文文全巍姜旭艳孙寅涵...
    18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依据时间敏感网络(time-sensitive networking,TSN)标准估算相邻节点之间的最大传输延迟Δt时,将不可避免地引入额外的无效等待时间,这种等待时间被称为"泡沫延时".分析了泡沫延时对增加端到端延时和降低规划成功率的负面影响,并通过细粒度地分析Δt的延时组成,首次提出Δt的精确测量方法.基于精确的Δt,消除了 TSN规划时产生的泡沫延时.基于两款定制的TSN交换设备搭建了真实的测试环境,测试结果显示,泡沫延时至少占端到端延时的26.4%,并且消除泡沫延时后规划成功率提升了 8.9%~39.1%.

    时间敏感网络端到端延时规划成功率延时参数测量泡沫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