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分子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分子学报
高分子学报

王佛松

月刊

1000-3304

gfzxb@iccas.ac.cn

010-62588927

100190

北京中关村北一街2号(北京2709信箱)

高分子学报/Journal Acta Polymer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SCI
查看更多>>本报是1957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曾用名《高分子通讯》,月刊,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主要刊载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物理化学、高分子应用和高分子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研究简报、快报和重要专论文章。读者对象主要为国内高分子学科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的教师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较强形变能力的聚丙烯基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压力传感性能研究

    曾鹏程肖书平吴焕东徐百平...
    1381-1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熔融混炼制备热塑性聚氨酯(TPU)/聚丙烯(PP)共混物,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技术将其制备成发泡样品,并对所得共混物和发泡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基于此分析了TPU对共混物形变能力、发泡性能及其压力传感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TPU可显著增强共混物的形变能力,以该共混物为介电层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灵敏度(S)较高.研究还发现,TPU提高了该共混物的熔体强度,从而改善发泡样品的泡孔结构,未发泡实体区域和蠕虫状连通泡孔结构相比于纯PP发泡样品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也因此,共混物发泡后形变能力得到增强,S值进一步提高,如TPU含量为30wt%的共混物发泡后,相应传感器在弹性弯曲区和屈曲区的S值分别提高4.1倍和0.4倍.应用测试结果表明,以该共混物发泡样品为介电层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在行走、坐立和抓取等人体运动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聚丙烯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力学性能压力传感性能

    柔性显示盖板用耐弯折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白帆江怡雯李琇廷董杰...
    1393-1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显示领域的不断发展,柔性显示盖板用无色透明聚酰亚胺(CP1)薄膜的研发备受关注.本研究中,通过使用商业化酸酐和二胺单体,调控主链结构、氟含量和分子间氢键,进而实现了薄膜透明性、尺寸稳定性、耐热性和机械性能之间的平衡;制备的CPI-2-TF薄膜有优异的平均光学透过率(Tav)(>88%),同时具有较低的线性膨胀系数(CTE)(<1.3×10-5 K-1)、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380 ℃)和优良的机械性能,为CPI的商业化进程和大规模制备提供基础.此外,本研究重点考察了CPI-2-TF的耐弯折稳定性,弯折20万次后的薄膜基本没有任何变化,其Tav保持率在99%以上,力学性能仅下降4%;进一步弯折40万次后,薄膜的光学性能基本不变,力学性能保持率在92%以上,在折叠屏手机等领域展示出较高的应用潜力.

    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耐弯折性能柔性显示盖板耐高温

    接枝位置异构的笼型两亲性分子的自组装模拟

    徐明虎宋青亮刘美娇
    1405-1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模拟了接枝在笼型分子不同顶点的双链分子形成的邻、间和对3种位置异构体的自组装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接枝链长增加,3种位置异构体的自组装结构的相序列和稳定相区间有显著区别,接枝链长较短时,尾链聚集的有序结构的曲率以邻、间、对位的顺序依次升高;而接枝链较长时,不同异构体中笼型分子会堆砌成不同的双连续结构.模拟结果还预测到,3种位置异构体的有序-无序相转变温度(TODT)按照邻、间、对的顺序降低,且3种位置异构的两两组合异构体系的TODT也符合该变化规律;这些相行为的差异可以从分子链的堆积方式的微观角度来理解.该研究证实了微小的结构单元的差异可以对自组装结果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为探索软物质体系的非常规的自组装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

    笼型分子嵌段共聚物耗散粒子动力学自组装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场作用下线型聚乙烯剪切塑化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崔文豪顾瑞星米皓阳
    1414-1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探讨了聚乙烯(PE)及其与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共混体系在剪切流下的热力学和构象性质.发现scCO2的增塑作用可显著改变PE的热力学和构象性质,如降低分子间作用力、减少体系剪切应力、降低体系黏度、减少分子链构象参数、提高PE链gauche plus构象,从而增加分子链的卷曲和自由体积,减少剪切下的分子取向排列.scCO2还显著降低了体系的弛豫时间,加强了PE分子链抵抗剪切的能力,从而增强了动态性质和热稳定性.这些发现为scCO2在PE体系中的作用提供了微观见解,为调控scCO2辅助聚合物加工工艺,开发高性能聚合物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线型聚合物超临界二氧化碳非平衡分子动力学剪切取向剪切流增塑作用

    一种基于聚合物复合薄膜的n-p型湿热发电机

    李沛达王治宇
    1430-1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湿气中获取电能的绿色发电技术近年来备受瞩目.本研究提出一种简易高效的方法,制备了内含热氧化还原对的n型和p型湿热产电聚合物复合薄膜.并以之构建n-p型湿热发电器件,同时利用环境中的湿气化学势与低品位热能产生电能.研究表明温度与湿度梯度可以协同促进湿热产电薄膜中的离子扩散和器件产电能力,在其体系中引入热氧化还原对可进一步强化环境热能向电能的转换.在80%RH和20 ℃温差条件下,此n-p型湿热发电器件的功率密度为17 μW·cm-2.集成9个器件可以仅依靠人体表面的湿热能量产生4~8 V电压.此类器件具有环境刺激响应快速、环境适应性好、轻薄柔性、绿色环保的特点,在自供能可穿戴电子、传感、人体健康监测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湿热发电机聚合物复合薄膜温度梯度湿度梯度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