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故宫博物院院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故宫博物院院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李文儒

双月刊

0452-7402

010-85117377 85117941

100009

北京景山前街故宫博物院内

故宫博物院院刊/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文物考古类学术性刊物。主要发表有关故宫藏品研究的论文及研究成果,报道考古新发现及学术动态。介绍历代画名家的书画作品和各种古玩、玉器、雕刻、瓷器作品及古建筑等。辟有书画研究、明清历史、古代工艺、古文字研究、古代建筑、古代陶瓷、古籍版本、帖文献、佛教造像、文物保护等栏目。读者对象为文物考古工作者、历史研究人员、博物馆工作人员及广在文物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西都昌黄金山船货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简报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都昌县博物馆九江市博物馆...
    4-31页

    Poyang Lakesalvage archaeologycargo shipwreck remainsthe Yuan Dynastythe blue-and-white porcelain

    江西寻乌县上甲古窑址群再调查简报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江西省寻乌县博物馆马俊...
    32-58页

    Ganzhou areaShangjia site kilnsthe Song-Yuan periodbluish white porcelainace-structured dragon kilnthe glaze-scraping-pad firing process

    唐代于阗王城形制布局初探

    娃斯玛·塔拉提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代于阗是丝绸之路南道重镇,其汉唐时期的王城故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境内,并以约特干遗址为王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依据文献记载和石窟壁画,探讨唐代于阗王城的形制布局,初步勾勒出王城规模、城墙、城门及城内道路、王室宫殿及其他一些重要建筑的分布情况.

    于阗王城佛寺形制布局

    乾隆朝内府制仿古铜镜研究三议

    吴倩
    6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是中国铜镜日趋衰落的时期,但宫廷内府制作铜镜具有特殊性.其中,仿古铜镜是宫廷制镜的重要构成,尤以乾隆朝最盛.本文基于乾隆朝三个宫廷仿古铜镜个案,探讨其形制纹饰设计的种类与来源,分析了制作仿古镜的机构与程序,以及宫廷收贮方式与贮藏地点,认为乾隆朝内府制仿古铜镜的设计与制造既崇古又创新,具有独特细腻的艺术风格.

    清代青铜器造办处

    佩斯利与忍冬纹:从东亚到西亚、欧洲的文化交流之痕

    常樱孙远正
    8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艺术装饰中,佩斯利纹的来源一直不甚明了.其发展早期可以追溯至公元6世纪末至7世纪初的拜占庭,纹饰的植物来源、轮廓线条和细节表现均与我国东魏晚期邻和公主墓金饰具有可比性.拜占庭佩斯利纹的连珠纹轮廓线及其成对出现、在主体两侧形成护佑感的特点,借鉴了西亚的传统,特别是6世纪的波斯翼纹.早期佩斯利纹往往伴生中国忍冬纹,从其忍冬纹特质分析,可推测佩斯利纹扭转水滴形的动感可能受到了中国南北朝造型的影响.

    佩斯利纹丝绸之路7世纪萨珊波斯邻和公主墓

    《明正德皇帝罪己诏》析议

    阎崇年
    99-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1972年江苏无锡出土一件明正德九年(1514)京本誊黄"诏书",其前有序文、中有宽恤事宜二十七款,末署"京本誊黄",加盖"皇帝之宝",但无题名.此诏书《明武宗实录》和《明史》等官书不见记载,但其对了解明中期宫廷、社会、经济、赋役、民生、刑事、吏治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冯其庸先生《瓜饭楼藏文物录》(下)题此件名为《明正德皇帝罪己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冯氏捐献此件名为《正德皇帝罪诏》.本文依据原诏内容并非皇帝"罪己",参酌以明廷三殿两宫四朝重大火灾后诏书,并以九条史料作旁证,析议其不应作《明正德皇帝罪己诏》,似应作《明正德皇帝宽恤诏》.

    正德皇帝乾清宫火灾罪己诏罪诏宽恤

    柳堉"天印山"胜景研究

    张卉
    109-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柳堉是明末清初活跃在金陵画坛的一位遗民画家,有传世杰作,但缺乏文献记载,故对他的了解甚少.本文借助柳堉创作盛期可靠的画迹,首先补充他1670年代之前的生平事略,其次勾勒他由"天印山"主题创作而展开的交游,王翚、胡玉昆、龚贤等在其中扮演了亦师亦友的角色,对柳堉进入清初金陵上层文人圈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作者分析了柳堉"天印山"主题创作的形成历程及其典型风貌,探寻了其背后的动因和画史意义.

    柳堉天印山主题创作风格

    形塑国家与教育大众:故宫博物院1949-1966年展览工作的综合考察

    谢雨婷赵曾健
    128-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展览是新中国初期(1949-1966年)故宫博物院参与国家政治与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这一时期,故宫博物院的展览工作成为一项由国家领导并获得全国支持、体现国家意志、适应现实建设需求的"国家行为".此间,故宫博物院在院内举办常设与临时展览共计二百余个,基本形成了"古今中外兼备"的综合性展览特色.具有鲜明民族叙事特色的展览,肩负着形塑国家与教育大众的使命,成为面向广大民众开展政治与文化教育的有力工具.对这一时期故宫博物院展览工作的综合考察,不仅可以管窥新中国初期博物馆独特的"使命型"基因,也能为文化遗产的"古为今用"提供借鉴.

    故宫博物院展览新中国国家教育

    Abstracts

    139-1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