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改革与战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改革与战略
改革与战略

巫文强

月刊

1002-736X

ggyzlzz@163.com

0771-5859720

530022

广西省南宁市思贤路绿塘里1号

改革与战略/Journal Reformation & Strategy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改革与战略》1985年创刊.本刊主要刊发在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面有独到见解的研究文章,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经济综合类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经济类)。主要读者群是党政机关干部、大中专院校师生、经济管理人员、工商企业界人士和科研人员。本刊欢迎有关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战略方面有独到见解的稿件,要求观点鲜明、逻辑清晰、文字精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I大模型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内在机理、现实障碍与实践进路

    黄再胜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的升级迭代和加速落地,正在掀起"知识版的生产率革命",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由AI大模型规模化应用而形成的智能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样态.放眼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AI大模型赋能效应为契机,开辟促进新质生产力涌现的新赛道是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但是,中国AI大模型技术发展和应用落地还面临着高质量中文数据资源库匮乏、先进算力供给不足、基础软硬件受制于人和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不健全等难题,通用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还存在不少堵点、卡点和风险点.迈向新征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努力构建以AI大模型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新发展格局,重点是要加快建设高质量中文数据资源库、加快自主算力资源和供给能力建设、加快自主建设高水平AI大模型技术生态体系,夯实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基底;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支持和规范数字劳动新职业、重视和引导众包微劳动转型升级、促进和改善按需劳动工作体验,推动数字劳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包容审慎、常态化监管以及AI大模型行业自律自治,完善AI大模型治理生态.

    数智时代AI大模型新质生产力数字劳动政治经济学

    劳动分工视角下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路径研究

    胡莹
    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分工与生产力相联结,具有生产力的属性,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从专业技能的劳动分工来看,劳动过程从以传统技能为基础转变为以新型智能为基础.专业技能劳动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对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具体任务,也指明了具体方向.从作为劳动分工产物的产业分工来看,基于劳动分工的专业化生产能够推动生产技术、管理方式以及销售手段的创新,进而延长产品价值链.现代化产业深度融合,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主要阵地.从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推力来看,劳动资料的革新引发劳动分工与协作组织方式的变革,劳动分工与协作的进一步发展对生产的社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会推动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从劳动分工的视角审视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路径,要求在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同时弥合劳动者的社会分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价值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劳动组织形式和社会劳动组织形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

    新质生产力劳动分工产业分工生产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质生产力:理论渊源、价值意蕴与推进路向

    刘雅静
    2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谱写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成果,新质生产力将关注点更多地聚焦于技术和产业领域的"新形态"、过程涵盖和目标锁定的"高质量",体现了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新质生产力既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内在逻辑蕴含,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探索中进行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现实考量,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使然.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实现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转变和跃升,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加速生成和持续发展,需要依托系统性的路径建构,从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懈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着力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强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等维度协同推进.

    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研究

    陈雪娟胡怀国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是目的",现代化作为一个综合的多维发展进程,评价现代化归根到底需要看人的发展.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现代化作为传统和未来社会形态之间的一个历史阶段,虽然有其必然性,但肇始于工业化并以之为主要驱动力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重物不重人,在现代性生成的过程中也导致了人的被物化、片面化和异化.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本质力量的回归和全面发展,才有了更大的价值与制度化实现渠道.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新形态,以"人的现代化"为具体实现形式,为摆脱旧文明形态下的各种依赖关系,积极推动着需要与劳动、个性和社会关系相结合的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人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超越:基于两种生产理论的视角

    黄旭卢江
    4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种生产理论是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身生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理论.两种生产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彰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物质资料生产经历了从明显短缺到相对富有,从城乡区域和两大部类动态失衡到相对平衡的历史过程.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资料生产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完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条件,致力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通过建立基本经济制度并发挥好其作用,不仅破解了西方现代化的物质生产难题(即经济危机),从而推动了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破解了西方现代化的人口生产难题,促进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物质生产人口生产技术进步唯物史观

    "两制"比较: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实践的三种样态

    郑宜帆周淼
    6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实践催生现代化理论并时刻检验着不同理论的生命力与科学性,现代化理论指引着现代化实践的前进方向并在实践中被反复检验与发生嬗变.从理论维度来看,现代化理论可以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又可以细分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发展思想和国外左翼激进主义的现代化发展理论.从实践层面来看,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实践呈现出资本主义先发掠夺型、资本主义后发依附型与社会主义后发独立型三种样态.历史地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同时也证实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昭示了人类解放的发展方向.

    现代化理论现代化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央行数字货币改善跨境支付:现实挑战与制度弥合

    朱巧玲张昆
    7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跨境支付存在速度慢、费用高、不透明、"武器化"等问题.文章通过比较比特币等无锚加密数字货币、以Libra为代表的稳定币和央行数字货币(CBDC)发现:无锚加密数字货币给跨境支付的优化带来了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启发;稳定币虽然具有改善跨境支付的某些优势,但其本身币价并不稳定,不具备货币稳定币值的一般特征;只有CBDC才能更好地维护现代货币的信用本质,其是改善跨境支付的潜在最优选择.当前,CBDC改善跨境支付的技术可行性已经得到了多重验证,但还面临诸多现实挑战:法律监管壁垒,影响CBDC跨境流通;技术不协调,导致CBDC缺乏互操作性;CBDC跨境流通,挑战金融主权;推广存在障碍,影响大规模使用.跨境支付的改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制度问题,各国和地区在研发CBDC改善跨境支付时应注重制度弥合: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治理协调;建立行业标准,增强互操作性;直面货币竞争,反对货币霸权;坚持双层运营,维护金融安全.

    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跨境结算国际金融

    平台资本与网络娱乐行业的结合:典型事实、扩张逻辑、中国策略

    张展瑜冯宜强欧阳日辉孙宝文...
    8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逻辑的核心驱动力是理解网络娱乐行业资本乱象生成的首要线索.平台资本在网络娱乐行业的扩张存在追求规模扩张、空间异化以及权力膨胀相互交织的三重基本逻辑.研究表明,平台资本内在的增殖冲动与外在的竞争压力,是资本规模扩张的直接动因;资本的规模扩张所伴随的生产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扩张会异化用户的劳动空间和生活空间,模糊二者之间的界限;平台资本作为经济权力会以隐蔽式支配的方式实现对他人社会劳动与社会经济的支配.同时,平台资本在形式上也会表现出一种异化的、独立化的社会权力,使得基于平台的权力架构下娱乐与政治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鉴于此,应建立中国网络娱乐行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治理机制,顺应平台经济发展新变化,对平台经济实施文火慢熬式常态化监管,指引平台资本"去肥增瘦",结合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引导资本向健康良好的领域有序扩张,实现新跨越.

    平台资本网络娱乐数字经济数字技术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县域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现实挑战和优化路径

    苏芳
    10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域经济增长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实现县域经济增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探索县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明晰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现实挑战、寻求县域经济增长的优化路径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城乡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从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禀赋、人口基数与劳动力等内生维度,外部资本转移、政府积极作为、社会稳定等外生维度,系统揭示县域经济增长的内外动力机制,并通过梳理县域经济增长存在的产业化发展落后、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滞后、民营经济发展力量薄弱等现实挑战,明确阻碍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最终提出推进县域产业化发展、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民营企业扶持力度的优化路径,以期为持续推进县域经济增长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经济动力机制乡村振兴城乡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基础设施横向府际协同治理路径研究——以港珠澳大桥为例

    陈朋亲毛艳华
    11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基础设施是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和促进区域一体化、融合互动的重要载体,然而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面临"一国两制"下制度异质性、利益主体多元化、成本收益难以平衡等诸多横向府际冲突问题,影响不同主体的参与实践.为更好地构建多元协同关系,促进各主体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协同治理,文章以港珠澳大桥为例,结合协同治理模型(SFIC模型)对港珠澳大桥的协同治理路径(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协同过程)、创新表现、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利益认知、平台建设、全周期管理、制度发展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横向府际协同治理的路径,以有效提高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治理网络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港珠澳大桥府际协同治理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