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改革与战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改革与战略
改革与战略

巫文强

月刊

1002-736X

ggyzlzz@163.com

0771-5859720

530022

广西省南宁市思贤路绿塘里1号

改革与战略/Journal Reformation & Strategy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改革与战略》1985年创刊.本刊主要刊发在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面有独到见解的研究文章,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经济综合类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经济类)。主要读者群是党政机关干部、大中专院校师生、经济管理人员、工商企业界人士和科研人员。本刊欢迎有关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战略方面有独到见解的稿件,要求观点鲜明、逻辑清晰、文字精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共同富裕背景下我国劳动收入偏低:潜在威胁、深层原因与政策建议

    韩喜平王思然杨春辉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中都存在个体劳动收入偏低的问题,这不利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究其原因,在于资本与劳动分配关系失衡、技术进步对劳动力供需造成冲击、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利益分化、用工制度不规范与工资机制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与集体谈判缺失等.新时代,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以及个体等多个层面共同努力,构建多元化社会保障体系、健全适合市场经济的工资制度、强化工会与集体谈判的作用、优化市场信息资源与提高技能水平,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劳动收入劳动价值论收入分配共同富裕

    以共享型收入分配协调配套制度体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基于"三有"协同的视角

    李靖周绍东
    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目标,收入分配协调配套制度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收入分配秩序面临着突出的现实困境:市场导向的初次分配形成收入差距,再分配的公平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彰显,自愿性参与的不足导致第三次分配总体比较薄弱.为了形成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整体合力,应构建"三有"协同的共享型收入分配协调配套制度体系:在初次分配环节,构建有效市场调节分配的公平竞争机制;在再分配环节,构建有为政府全面保障弱势群体的宏观调节机制;在第三次分配环节,构建有爱社会"先富带后富"的双向激励机制.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共享型收入分配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爱社会

    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政策和实践问题

    姜长云
    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期,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问题日益引起重视,但仍有一些重要的政策和实践问题亟待回答和解决.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科学处理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新科技与现有科技、求新求高与求真务实、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与发挥有机社会作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新质生产力一般性与特殊性等关系.要科学研判中国制造业发展方位及其新质生产力发展潜能,协同发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及其新质生产力成长;要辩证看待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做到因类制宜、分类施策.

    新质生产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

    中国工业化理论探索的逻辑及创新研究

    王津津任保平
    3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工业化的理论探索承担着回应现实与指引实践的双重使命,按照"超越模式局限—开创独特模式—顺应时代变革"的逻辑展开,先后完成了"特色化基因植入—学理化规律提炼—动态化条件创造"的具体任务.着眼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判断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创新,立足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路径转换的现实需求,通过增强系统性、科学性、包容性与开放性,以建立在历史自觉基础上的价值更新成果书写百年大党的国际担当,为发展经济学的工业化理论与世界经济的工业化实践贡献中国原创性的经验、智慧与方案.

    中国共产党工业化理论高质量发展制造强国

    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视域

    周清香李仙娥
    5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事关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程度和质量成色,将数字经济、社会再生产环节同时纳入乡村振兴分析框架,能够解构数字经济驱动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明晰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和应用场景.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GMM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与传导机制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正向助推作用,且这种赋能效应呈现边际效应递增趋势;数字经济提振乡村振兴的效果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区域非平衡特征;数字经济嵌入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通过数字、技术、平台赋能,发挥创新效应、溢出效应、普惠效应、匹配效应等,形成数字生产力、数字流通力、数字分配力和数字消费力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社会再生产数字技术

    帮扶共同体建设何以助推共同富裕先行?——"循迹溯源"浙江二十年实践

    陈振航许峰
    6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构建全域帮扶共同体助推共同富裕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方案"中的重大创新.在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就前瞻谋划构建长效帮扶机制以推动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大战略任务和核心议程.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过程中,浙江创造性地以构建协作参与、多向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型帮扶共同体为抓手,探索了"飞地经济"、"共富工坊"、共富联合体等多种帮扶共同体的实践模式;以缩小省域内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为工作重点,着力推动山区县高质量发展、推进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实现居民收入与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通过政策制度的集成改革构建了以帮扶共同体促进共同富裕的创新性体制机制和激发了创富动力,打造了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省域样板",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同富裕贡献了宝贵的浙江经验与浙江力量.

    共同富裕帮扶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村庄整体性与一体化治理匹配体系构建

    陈全功
    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以来,我国村庄发展呈现出四个"偏重"特点:偏重经济而忽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偏重村民个体利益而忽视村庄整体利益特别是村集体组织利益,偏重土地开发和二三产业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农耕产业,偏重外来企业和外部资金而忽视村庄本土自有要素和既定自治秩序.这是一种分割式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村庄的整体性和村庄共同体,使得村庄发展面临困境.因此,要高度重视村庄的整体性特征,构建一体化治理体系,强调村庄集体的主动作为和治理责任承担,处理好村庄各类主体、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市场经济冲击与村庄文化延续等三组关系,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村庄整体性村庄共同体分割式发展一体化治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论以市场化和国际化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基于"开风气之先"的思考与建议

    常修泽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来看,当年的重庆及更大范围的成渝地区,曾经站在中国改革开放前列,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和中心城市改革方面"开风气之先".目前,川渝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尚未迈过"中等收入阶段"而进入高收入国家相关指标的"门槛",离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量化指标还有较大差距.基于此,应以高水平的市场化、国际化来促进成渝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市场化部分,基于重庆市与四川省市场化指数的实际,需要继续进行"基因再造"和"三层推进:构造新体制"的方略;在国际化部分,需要以开放的协调性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以开放的全球性思维拓展中欧班列,以制度型开放为"魂"贯穿成渝开放实践之"体",以防止相互脱节、"魂不附体".

    市场化国际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一体化发展

    乡村旅游与共同富裕耦合评价、时序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

    唐斌张英杰周泽根
    10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运用熵权法和时序分析方法,探讨了 2012-2021年间乡村旅游与共同富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清远市乡村旅游与共同富裕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由濒临失调转变为良好协调,并在2018-2019年达到高度协调水平.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旅游业在2020年遭受重创,但通过政府有力的支持和产业自身韧性,旅游业在2021年实现恢复性增长.乡村旅游通过创造就业、拉动农民增收、改善人居环境等方式,为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清远市应着力于特色品牌打造、环境优化、共同富裕价值链构建以及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强乡村旅游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同时,加强旅游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推动乡村旅游与共同富裕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

    乡村旅游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

    森林食品产业与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理论机制、现实困境、案例模式与政策建议

    秦国伟
    11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食品产业与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也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切实举措,还是将丰富生态资源转化为农民致富绿色产业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森林食品供应格局日益完善、需求潜力持续增长,生态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开发主体日益多元、消费业态不断丰富,但森林食品产业与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融合理念固定化、融合主体单一化、融合方式简单化、融合路径绝对化、融合保障碎片化等问题.为此,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聚焦理念融合、资源融合、空间融合、主体融合、方式融合以及品牌融合,实现两大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森林食品产业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生态资源绿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