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区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区研究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干旱区研究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李彦

双月刊

1001-4675

azr@ms.xjb.ac.cn

0991-7885364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干旱区研究/Journal Arid Zon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载我国干旱区的水、土、生物、气候四种可再生资源的原始创新的学术论文、研究成果、考察报告、学术动态等文章为主要内容。几十年来,对我国干旱区气候、生态与环境的本底情况、利用、保护作出了贡献。可供与干旱区有关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生物系、地理系、资源环境系等的师生阅读,也可供我国干旱区各级党政决策部门参考。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为统计源;被清华大学主持的全国高校系统对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评为核心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在新疆科技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40a中巴经济走廊气候变化时空分布特征

    于志翔于晓晶杨帆
    695-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认识该地区气候变化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对于项目顺利实施和安全保障有重大意义.采用CRU TSv4.04逐月地面气候要素数据集,分析1980—2019年中巴经济走廊地区气温、降水、干湿状况的气候变化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巴经济走廊地区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增温速率低于两端地区,最低温度增温速率最快,为0.37℃·(10a)-1;平均气温次之,增温速率为0.32℃·(10a)-1;最高温度增温速率最慢,为0.29℃·(10a)-1.降水量、降水日数与干湿变化的区域性差异较大,其中巴基斯坦西南部降水量显著减少,最大速率为-20 mm·(10a)-1,变干趋势明显;巴基斯坦中部地区降水日数显著增加,最大速率为4 d·(10a)-1.

    中巴经济走廊气温降水干湿变化

    黄河上游河源区不同量级降水对径流变化的影响

    保广裕乜虹戴升燕振宁...
    704-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961—2019年黄河上游河源区13个气象观测站逐日地面降水和唐乃亥水文站径流量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黄河上游河源区不同量级降水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黄河上游河源区1961—2019年降水量变化率为7.57 mm·(10a)-1.尤其是进入21世纪,黄河上游河源区气候暖湿化加快,降水量呈显著性增加趋势;(2)1961—2000年黄河上游河源区各地年总降水量、≥5.0 mm、≥10.0 mm、≥25.0 mm的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而2001—2019年呈显著增加趋势,分别增加5.1%、6.9%、7.4%、15.0%;(3)1961—2019年黄河上游河源区≥5.0 mm、≥10.0 mm、≥25.0 mm降水贡献率分别为71%、43%、7%,呈增加趋势,2001—2019年比1961—2000年降水量贡献率分别增加了1.5%、1.2%、0.8%;(4)年降水量与年径流量变化成显著正相关,年总降水量、≥5 mm、≥10 mm和≥25 mm年降水量与年径流量也成显著正相关,是年径流量增加(减少)的主要气候因子.

    气候变暖黄河上游河源区不同量级降水径流量

    1960—2017年黄土高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强度时空变化特征

    安彬肖薇薇张淑兰张建东...
    714-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水日数及强度的变化特征研究对黄土高原应对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1960—2017年黄土高原地区55个地面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总降水和不同等级降水(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日数、强度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量化各等级降水日数和强度对降水量增量的贡献.结果表明:(1)近58 a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量,以及大雨和暴雨强度皆呈减少趋势,而总降水、小雨和中雨强度呈增加趋势,小雨日是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最主要的形式.(2)黄土高原地区总降水、小雨、中雨的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及其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即总降水和小雨等级皆呈西南高、西北低,降幅呈南多北少格局;中雨等级自东南至西北方向递减,趋势呈南降北增的规律;大雨以上等级自东南至西北向递减,趋势呈中部增加、南北减少特征.各等级降水强度与对应降水量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但强度趋势的空间分布较为复杂.(3)黄土高原多数地区的降水量下降趋势是由降水日数的减少所致.降水日数趋势变化对降水增量起主要贡献的有总降水、小雨和中雨等级,空间格局呈南高北低特征;降水强度趋势变化对降水增量起主要贡献的仅有大雨以上等级,呈东北至西南方向高,而两侧低的空间特征.

    降水日数降水强度降水增量降水等级黄土高原

    西藏地区潜在蒸散量时空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史继清豆永丽杨霏云戴睿...
    724-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981—2018年西藏地区38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了各站点的潜在蒸散量(ET0),分别从趋势性、突变性以及周期性分析了ET0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西藏地区ET0均表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其中"下降"阶段ET0整体呈显著的降低趋势(除冬季外),"升高"阶段呈显著的增加趋势(除春、夏季).在空间尺度上,春、夏季表现出减少和秋冬季、年际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发生突变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和东北部区域,时间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年均ET0变化的第一主周期为33 a(2013年).此外,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是影响年及季节ET0的主要因素,同时平均风速、相对湿度和最高温度对ET0的影响趋势具有很强的一致性.

    西藏潜在蒸散量趋势性偏相关影响因素

    宁夏降水资源格局演变特征

    王素艳李欣王璠马阳...
    73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961—2019年宁夏20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以及农业用水量和耗水量等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从降水量的时空差异、潜在蒸散量和降水量差值、持续"湿"和"干"过程时长、关键等雨量线、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及其对降水量的贡献、农业用水量和耗水量等方面,从1961—1982年、1983—2010年、2011—2019年3个时段分析了宁夏降水资源在西北暖湿化背景下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阶段性特征明显、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大,各地、各季节在2011年以来降水量增多,且超过1961—1982年和1983—2010年.(2)区域间降水量增加幅度差异增大及年际间的不同步,尤其中雨量和大雨量的变化差异使得区域间降水之差越来越大,南北"暖湿"和"暖干"现象同时出现的几率增大;(3)潜在蒸散量增加,降水量减少,两者之差增加,中北部春季、南部山区秋季增加最多;(4)引黄灌区持续"干"时长增长,春、夏旱或春夏连旱仍然频繁发生,农业耗水量占用水量比例仍然较大,中南部持续"干"时长缩短,持续"湿"时长增长;(5)总体上,200 mm等雨量线有南移趋势,400 mm等雨量线的西侧有南移趋势,2010年以来随着降水量增加有所北移;(6)降水总日数减少,降水强度增强;小雨日数均为减少趋势,大部分量级降水强度呈增强趋势;春季中雨量和大雨量、夏季大雨量和暴雨量、秋季小雨量和中雨量的变化对总雨量的变化作用突出.总体上,2011年以来降水增多有利于生态环境恢复,然而也会使得极端降水及无雨日数增加,增加了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风险,同时,南北差异增大,增加了防灾减灾难度.

    宁夏降水量降水格局演变特征西北暖湿化

    南疆夏季不同类型暴雨精细化特征对比分析

    杨霞周鸿奎许婷婷华烨...
    747-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疆暴雨是小概率事件,其预报预警的难度较大.南疆一些暴雨过程的历时短,降水强度大,并伴有短时强降水事件(即"短时强降水暴雨");而另一些暴雨过程的降水时间相对较长,未伴有短时强降水事件(即"非短时强降水暴雨").为探究南疆上述两类暴雨的差异,利用2013—2019年426个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了南疆夏季短时强降水暴雨和非短时强降水暴雨的差异,结果表明:(1)南疆夏季以短时强降水暴雨为主,超过70%的站点在暴雨日中出现过短时强降水事件;短时强降水暴雨主要发生在7月,该月约95%的暴雨日中都出现过短时强降水事件.(2)南疆海拔在2000~2500 m的站点出现暴雨的比例最高,海拔低于1000 m的站点最低.南疆短时强降水暴雨主要发生在海拔低于2000 m的区域,非短时强降水暴雨则主要发生在海拔高于2000 m的区域,上述两类暴雨均具有明显的夜雨特征.(3)南疆总暴雨与短时强降水暴雨的累计降水量、降水频次和平均降水强度的日变化特征相似,二者与非短时强降水暴雨的差异较大.非短时强降水暴雨的累计降水量、降水频次和平均降水强度的峰值时段均出现在上午;短时强降水暴雨的累计降水量和平均降水强度的峰值时段出现在傍晚前后和前半夜,累计降水频次的峰值时段则主要出现在后半夜至清晨,短时强降水暴雨的降水强度与累计降水量的关系比降水频次更密切.南疆短时强降水暴雨和非短时强降水暴雨的观测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二者的降水形成机制也不相同.

    暴雨短时强降水海拔精细化特征南疆

    柴达木盆地夏季暴雨灾害风险区划及其影响

    刘义花李红梅温婷婷申红艳...
    757-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61—2018年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极端强降水量、强降水日数的时空演变特征,定量化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不同量级暴雨灾害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1961—2018年柴达木盆地夏季(6—8月)降水呈增多趋势,增幅为7.5 mm·(10a)-1,极端强降水次数亦呈增多趋势,增幅为2次·(10a)-1,尤其是近10 a来,夏季极端强降水次数增多尤为明显,年平均强降水次数为17次,与1981—2010年平均值相比偏多6次.(2)柴达木盆地因强降水诱发的暴雨灾害次数总体呈增多趋势,增幅为2.5次·(10a)-1,进入21世纪以来增加尤为明显,都兰、乌兰、天峻及德令哈是暴雨灾害出现次数最多的地区.(3)暴雨灾害风险区划结果:夏季柴达木盆地天峻县(舟群乡、快尔玛乡、木里镇、新源镇、江河镇)为极端强降水诱发的暴雨灾害高风险区;德令哈(蓄集乡、尕海镇)、乌兰县(铜普镇、柯柯镇及茶卡镇)、都兰县(香加乡、热水乡、沟里乡、香日德镇、夏日哈镇、察汗乌苏镇)为暴雨灾害较高风险区,针对暴雨灾害风险级别和影响范围,定量化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暴雨灾害对GDP、人口、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程度.

    强降水暴雨灾害影响柴达木盆地

    渭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对大气环流因子的响应

    邹磊余江游王飞宇张彦...
    764-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渭河流域内及其周边28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逐日降水量数据,选取PRCPTOT、SDII、Rx1day、Rx5day、R95P和R99P共6种极端降水指数,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小波变换方法综合分析了渭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并进一步探究流域极端降水指数与6种大气环流异常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在1961—2017年间,渭河流域极端降水指数整体呈减少的趋势.渭河流域极端降水指数由西北向东南地区逐渐增加,流域东南地区较西北地区湿润;(2)1990年以后,极端降水指数在年际间的波动性明显增大,流域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概率有上升趋势;(3)在所选择的大气环流异常因子中,渭河流域极端降水受南方涛动指数SOI影响最大.SOI越大,流域发生少雨现象的概率越大,反之,则发生多雨、洪涝现象的概率越大.本文结果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对于极端降雨的影响机理和加强预防气候灾害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渭河流域极端降水指数时空演变规律大气环流异常因子

    甘肃省陇东地区夏季极端降水及典型年环流特征分析

    刘梦洋王小军柯杭罗志文...
    775-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陇东地区13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基于5个极端降水指数,应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该地区1967—2015年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特征及极端降水典型年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夏季极端降水指数在陇东地区西北部较低,南部和东北部较高,整体呈上升趋势.(2)EOF分析第一特征向量均为正值,第二特征向量则表现为南正北负的反相位分布,在时间系数的极大(小)值年,研究区夏季极端降水在南北方向呈南强(弱)北弱(强)的分布特征最明显.(3)在强(弱)夏季极端降水典型年,有(无)冷暖空气交汇;上升(下沉)运动增强,向外长波辐射为负(正)异常,对流强(弱),对应着较多(较少)的降水;水汽通量散度为负(正)异常,有利于(不利于)极端降水发生.

    极端降水陇东地区环流特征动力上升条件水汽条件

    近59a锡林郭勒草原旱灾驱动气候因子分析

    赵水霞王文君吴英杰全强...
    785-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牧区,利用1959—2017年研究区不同地理位置逐日气温和降水数据,通过计算潜在蒸散量和水分盈亏量,结合趋势分析和R/S极差分析等方法,研究干旱半干旱牧区气候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北方牧区干旱的监测和预测提供科学支撑.研究表明:过去59 a,锡林郭勒草原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0.39℃·(10a)-1],降水呈缓慢减小趋势[-5.40 mm·(10a)-1],气候逐渐趋于暖干化.研究区东南部的降雨量明显高于西北部,水分亏缺量由西向东逐渐递减,气温和潜在蒸散量则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分布;不同地理位置关键致灾气候因子的年际变化差异显著,年内呈单峰型周期性变化,于7月份达到水热条件良好状态.锡林郭勒草原暖干化趋势的正持续性强烈,西部二连浩特地区荒漠化风险严重,东部西乌珠穆沁旗和中北部那仁宝力格地区降雨和水分盈亏量下降趋势显著,会对植被生长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干旱半干旱牧区锡林郭勒草原气候因子时空特征演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