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区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区研究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干旱区研究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李彦

双月刊

1001-4675

azr@ms.xjb.ac.cn

0991-7885364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干旱区研究/Journal Arid Zon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载我国干旱区的水、土、生物、气候四种可再生资源的原始创新的学术论文、研究成果、考察报告、学术动态等文章为主要内容。几十年来,对我国干旱区气候、生态与环境的本底情况、利用、保护作出了贡献。可供与干旱区有关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生物系、地理系、资源环境系等的师生阅读,也可供我国干旱区各级党政决策部门参考。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为统计源;被清华大学主持的全国高校系统对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评为核心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在新疆科技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典型株型沙生灌丛对风沙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闫晴李菊艳尹忠东刘金苗...
    785-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典型株型沙生灌丛周围的流场分布,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合理选择不同株型的防风沙植被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FLUENT软件对3类典型株型(坛形、梭形、帚形)灌丛周围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植株形态对风沙流的影响,并加以风洞试验验证,结果表明:(1)3类株型周围流场可分为5个区,且株后均存在3个涡流.受涡流强度的影响,在积沙初始阶段,梭形、帚形植株主要在株后6~7 H处积沙,而坛形植株在3 H附近积沙.(2)受植株最大侧影面积高度层的影响,3类株型灌丛株后1 H处的风速极小值依次出现在0.3 m、0.4m、0.8m高度处,最优防护高度依次为0.2~0.4 m、0.3~0.6 m、0.8~1 m.3类株型株后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逐渐减小,且坛形的粗糙度明显高于其他株型.(3)3类株型在-2~10 H范围内均可有效降低风速,株后近地表区防风效益表现为坛形>梭形>帚形,而中高空区防风效益均随株距增加而减小.(4)在T=10 s时,3类植株周围总积沙长度分别为8.5 H、6 H、4.5 H,梭梭、沙拐枣分别在距入口 5~5.5 m、4.5~6 m处存在不同程度的风蚀现象.对比其他植株,白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具有较好的阻沙效果,在防风固沙工程建设中建议将其与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结合,既能发挥白刺的阻沙作用,又可利用梭梭、沙拐枣较好的中高空防风效果.

    沙生灌丛植物株型防风固沙数值模拟

    农牧交错带生态与生产用地时空转换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张家口坝上地区为例

    秦彦杰武爱彬赵艳霞唐守普...
    798-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农牧交错带生态用地与生产用地的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生态功能,以张家口坝上地区为例,构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利用地理集中度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生态用地与生产用地时空变化、转换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张家口坝上地区生态用地规模增加了 5.41%,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生产用地规模减少了6.89%,表现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2)生态用地和生产用地之间相互转换频繁,生产用地向生态用地转换了 21.23×104 hm2,转换数量逐渐减少,自然条件较好地区(降雨量多、海拔低和坡度缓等)的生产用地开始向生态用地转换;生态用地向生产用地转换了 12.47×104hm2,转换数量逐渐增加,且自然条件较恶劣地区的生态用地开始向生产用地转变.(3)土壤有机质、人均耕地面积和坡度等是影响生产用地向生态用地转换的主要因素,土壤有机质与人均耕地面积的交互作用解释力最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人均耕地面积多、坡度6°~15°和年均降雨量低于400 mm的地区容易发生生产用地向生态用地转变.坡度、年均降雨量和人均耕地面积等是影响生态用地向生产用地转变的主要因素,坡度与地貌类型的交互作用解释力最大;在坡度2°~6°较缓区、年均降雨量大于400 mm、人均耕地面积少的地区容易发生生态用地向生产用地转变.研究区近年来出现生态用地向生产用地的转换应引起重视.

    生态用地生产用地转换驱动农牧交错带张家口坝上

    替代稳态下阜康北部荒漠生态弹性的时空格局

    许毓哲林涛李君
    808-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替代稳态下的荒漠生态系统生态弹性反映了系统承受环境干扰后的恢复能力,这对认识荒漠生态系统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湖泊和森林生态系统,而有关荒漠生态系统弹性的研究普遍未考虑替代稳态,也鲜有考虑弹性的时间变化.本研究以阜康北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至沙漠腹地样带为例,运用2001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MODIS全球植被指数遥感数据,采用BFAST(Breaks for Additive Season and Trend)和状态空间建模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提取,通过不同状态的退出时间量化得出不同时段替代稳态条件下的生态弹性,同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该地区生态弹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弹性+和弹性-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沙漠边缘至腹地空间差异显著.(2)生态弹性对降水变化存在滞后响应.(3)降水季节变化的差异会降低降水量与生态弹性之间的相关性.综上所述,生态弹性的空间分布总体受降水格局控制,但立地条件导致的植被空间异质性增加了生态弹性空间分布的复杂性,而生态弹性与降水变化的关系取决于植被群落构成、植物对降水变化响应、降水量变化趋势和季节分布.本研究在认识荒漠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维持机制以及荒漠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替代稳态生态弹性退出时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石羊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任丽雯王兴涛刘明春王大为...
    818-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CASA模型(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拟石羊河流域2000-202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流域NPP的时空变化特征、稳定性和未来变化趋势,并从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3个方面探讨对NPP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石羊河流域植被NPP多年平均值为291.01 gC·m-2·a-1,呈不显著增加趋势,空间分布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2)2000年以来植被NPP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占总面积的86.4%,其中极显著增加和显著增加的区域分别占6.7%和10.1%.(3)NPP变化在中等波动以上(变异系数Cv≥0.25)的区域所占比例为50.4%.(4)从未来变化趋势看,石羊河流域植被NPP恢复的持续性较弱,呈增加并反持续的地区所占比例达到57.1%.(5)流域的植被NPP变化与气温、降水均成正相关,对气温的响应更为敏感.NPP随海拔高度和坡度增加呈现增大后减小趋势,近年来流域实施的一系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对植被NPP的增加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驱动因素石羊河流域

    面向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开都-孔雀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闫豫疆李建贵李均力蒋腾...
    829-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干旱区生态安全格局有利于促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干旱区开都-孔雀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InVEST模型、RWEQ模型和Getis-Ord Gi*模型分析生态供给源地,以土地利用程度、地均GDP、人口密度和夜间灯光指数分析生态需求源地,并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确定供给源地与需求源地之间的生态廊道,从而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开都-孔雀河流域生态供给源地14个,占研究区面积的21.46%,重点生态需求源地共9个斑块,占流域总面积4.63%;生态廊道126条,重要廊道17条,总长度654.68 km;生态节点65个,重点生态节点24个.(2)开都-孔雀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空间错位明显,高供给区域与高需求区域呈现出以城镇边界为分界线的明显特征.(3)结合研究区自然地理特征和景观生态系统服务流动性,运用阻力面模型,构建"两核心、两片区、三横四纵多节点"的开都-孔雀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可为保障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生态廊道生态安全网络开都-孔雀河流域

    民勤温性荒漠草原拟步甲昆虫多样性调查

    他富源张弘扬勾文山马维新...
    840-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民勤温性荒漠草原拟步甲昆虫群落多样性及其时间动态,于2021年4-10月采用巴氏罐诱法对甘肃省民勤县砾质、沙质与盐土荒漠草地拟步甲科昆虫群落进行系统调查.(1)本次调查共捕获拟步甲科昆虫8492头,分属于8属10种,其中姬小胸鳖甲(Microdera elegans)和多毛宽漠甲(Sternoplax setosa setosa)为优势种,分别占总个体数的26.88%和25.07%,波氏真土甲(Eamylada potanini)为砾质荒漠草地的特有种.(2)3个亚类荒漠草地拟步甲昆虫物种数和个体数在7月达到峰值,10月降到最低.(3)砾质荒漠草地和沙质荒漠草地的拟步甲群落多度和香农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盐土荒漠草地(P<0.05);盐土荒漠草地的拟步甲群落丰富度显著高于沙质荒漠草地(P<0.05).(4)相关性分析表明,拟步甲群落的丰度指数与植被群落高度、土壤含水量和植被盖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拟步甲丰度指数与植被香农多样性指数和植被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荒漠草原的植被组成单一,促使拟步甲群落组成简单;相对于盐土荒漠草地和沙质荒漠草地,砾质荒漠草地中植被香农多样性指数和植被丰富度较高,砾质荒漠草地中拟步甲物种也最丰富.

    荒漠草原拟步甲种类多样性时间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