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区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区研究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干旱区研究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李彦

双月刊

1001-4675

azr@ms.xjb.ac.cn

0991-7885364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干旱区研究/Journal Arid Zon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载我国干旱区的水、土、生物、气候四种可再生资源的原始创新的学术论文、研究成果、考察报告、学术动态等文章为主要内容。几十年来,对我国干旱区气候、生态与环境的本底情况、利用、保护作出了贡献。可供与干旱区有关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生物系、地理系、资源环境系等的师生阅读,也可供我国干旱区各级党政决策部门参考。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为统计源;被清华大学主持的全国高校系统对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评为核心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在新疆科技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土丘陵区天然杜松种群结构及动态分析

    宋佳佳李钢铁郭靖捷谷忠厚...
    1304-1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内蒙古黄土丘陵区天然杜松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生命表、生存函数、动态量化分析以及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天然杜松种群结构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幼苗个体数量居多,中树其次,成树较少,结合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指数Vpi>0,该种群则为增长型;存活曲线经曲线模型验证趋于Deevey-Ⅱ型,表明个龄级死亡率稳定;考虑外界干扰时动态指数趋于0,种群在干扰条件下增长不明显;生存函数分析种群表现为前期生存强中期稳定后期逐渐衰退的趋势;未来2~8各个龄级时间后,幼苗减少,中树和成树均增加;幼苗阶段对种群的更新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建议对幼苗实施科学的保护措施,促进种群的更新.对杜松种群内在机制的研究,丰富了干旱区的植被建设,为杜松种群经营管理提供了参考,为黄土丘陵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黄土丘陵区杜松种群结构生存分析动态分析

    环境因子对不同种类人工乔木林分蒸腾耗水的影响

    李健男史海滨苗庆丰珊丹...
    1312-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干旱区不同人工乔木林分蒸腾量对环境因子响应的程度,对矿区移植人工植被选择及维系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EMS81 Sap flow meter茎流监测系统和Watch Dog土壤水分传感器对锡林浩特胜利东二号矿区内人工白杨和油松的树干液流及相应根系附近土壤水分进行监测,结合当地国家气象站气象数据,分析白杨和油松的林分蒸腾量变化差异,并对不同月份白杨和油松林分蒸腾量及各环境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建模.结果表明:(1)自然条件下,干旱区不同月份白杨和油松林分蒸腾量变化具有明显差异,除5月上旬白杨和油松林分蒸腾量变化趋势相近外,其余时间白杨林分蒸腾量变化较油松更剧烈;(2)在土壤水分变化较小或无明显变化时期,油松根系附近土壤深度30 cm、50 cm、70 cm、90 cm处的土壤含水量明显大于同深度白杨根系附近土壤含水量,根系土壤持水性能较白杨更好;(3)白杨林分蒸腾量与根系不同深度处的土壤水分变化最大值在5月、7月、9月具有相关性,油松林分蒸腾量与根系不同深度处的土壤水分变化最大值在6月、8月具有相关性,两者林分蒸腾量变化受土壤水分变化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4)不同时间区间逐步回归模型进入因子数量与贡献率具有一定差异,按月逐步回归能更好进行对林分蒸腾量的拟合.

    人工乔木林分蒸腾环境因子土壤水分逐步回归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宁夏草地植被覆被时空分异及驱动因子

    文妙霞何学高刘欢张婧...
    1322-1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00-2019年SPOT/VEGETATION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为数据源,采用年均值法、Theil-Sen Medi-an倾斜度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研究宁夏草地植被覆被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利用Hurst指数方法分析草地植被覆被的可持续性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基于地理探测器量化了平均降水量、海拔、地区生产总值(GDP)等13个因子对其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间,宁夏草地植被年均NDVI呈波动增加趋势,增速为0.005∙a-1,区域波动差异性较大;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极高植被覆被和高植被覆被区域集中分布在固原市六盘山地区以及沿黄河灌溉地带;(2)20 a间植被覆被状况显著改善,总体变化趋势向好,但仍有59.341%的草地未来可能存在持续退化或由改善向退化转变的潜在风险;(3)草地植被分布响应最敏感的环境因子是降水,交互解释力整体最强的是气候与土壤;影响草地植被分布和变化特征的因子之间交互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相互增强或非线性增强关系,因子之间不存在独立关系.

    NDVI趋势分析时空变化驱动力草地宁夏

    人类活动对额尔齐斯河流域碳储量的影响

    张晓敏张东梅张伟
    1333-1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流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模拟并分析了不同时期该流域碳储量空间分布,并探讨了人类活动对碳储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1)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2000-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明显改变,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分别增加2619.35 km2和186.68 km2;草地和水域分别增加4725.13 km2和33.47 km2;林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2328.88 km2和5237.76 km2.(2)研究期间,流域内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相似且呈现带状分布,高值区分布在高海拔地区,低值区分布在低海拔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流域内碳储量总量分别为641.60 Tg、645.78 Tg、646.83 Tg、650.28 Tg和665.91 Tg,其年增长率为0.95%,呈现上升趋势.(3)流域内碳储量减少或增加的区域呈现点状分布,2000-2020年碳储量的增加量大于减少量,因此,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固碳能力呈上升趋势.

    人类活动碳储量LUCCInVEST模型额尔齐斯河流域

    天山南坡山前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分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以拜城县为例

    鲁元波严成宋春武李雅娟...
    1346-1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天山南坡拜城县山前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分布对地形与土壤因子的响应,本研究选取了拜城山前荒漠草地典型区域进行调查,采用优势度法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法,研究山地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分布与地形和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调查样点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东坡调查样点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大于草本,西坡和北坡调查样点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大于灌木;(2)典范对应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植物群落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坡向(SA)>坡度(SG)>坡位(SP),土壤因子对植物群落的影响大小为:3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SMC-2)>土壤总孔隙度(STP)>0~30 cm土层土壤水分(SMC-1).地形和土壤因子对不同植物群落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筛选作用,3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和坡向是影响天山南坡拜城县山前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分布的关键因子.

    地形因子土壤因子天山南坡寒旱地区CCA分析

    鄯善库木塔格沙漠北缘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李娟刘阳刘光琇程亮...
    1358-1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鄯善库木塔格沙漠是一个与城市相连的沙漠,蕴含着丰富独特的微生物菌株资源.为了探究鄯善库木塔格沙漠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采集了鄯善库木塔格沙漠北缘4个样点的表层(0~5 cm)和深层(45~50 cm)的沙土样本,并测定了其含水量(WC)、pH、总碳(TC)、总氮(TN)、总有机碳(TOC)和电导率(EC);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采样点、不同深度沙土样本的细菌群落结构;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环境因子和细菌群落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鄯善库木塔格沙漠北缘沙土样本呈碱性;门水平上的优势菌是放线菌(Actinobacteria)、厚壁菌(Firmicutes)和变形菌(Proteobacteria),属水平上的优势菌是unclassified_f__Micrococcaceae、Bacillus、Sphingomonas、Escherichia-Shigella.PCoA分析表明,鄯善库木塔格沙漠北缘不同样点之间的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层和深层样本的物种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RDA分析表明,WC、TC、TN和pH显著影响表层样本的细菌群落结构(P<0.05),TOC含量显著影响深层样本的细菌群落结构(P<0.05).本研究为后期鄯善库木塔格沙漠及相似生境中微生物资源的发掘提供了理论依据.

    鄯善库木塔格沙漠高通量测序细菌群落结构环境因子理化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