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汪久文

月刊

1003-7578

GHZH@chinajournal.net.cn

0471-4313634

010019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247信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Journal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整治的有关科研单位、大学与行政管理部门。自创刊近20年来,始终服务于我国西部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刊物属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发表研究成果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ROC曲线的山区沟道提取最佳汇流量阈值分析

    杨绮梦頔张春平常耀文吴镇宇...
    93-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沟道是影响坡面单元提取及水土保持图斑构建的重要基础,确定最佳汇流量阈值是提取流域沟道的关键.文中以大别山区金寨县铁冲乡小流域为研究区,结合野外调查,采用ROC曲线法定量确定大别山区小流域沟道提取的最佳汇流量阈值,并将该方法提取的结果与实际沟道网络进行精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不同汇流量阈值对沟道提取特征有明显影响,随着汇流量阈值的增加,沟道等级减少,沟道密度与数量呈指数趋势减少.2)不同地貌类型的沟道起点汇流量阈值有一定差异,低丘陵、高丘陵、低山分别为1.57hm2、2.18hm2、2.30hm2.利用汇流量阈值抽取一级沟道样本点,得到ROC曲线下面积AUC=0.702,约登指数最大值2.21hm2为最佳汇流量阈值,最佳阈值提取的沟道RMSE为29.76m,沟道套合差1.74%,沟道提取效果理想.3)基于ROC曲线的最佳阈值提取沟道结果符合研究区地貌特征,与实际沟道网络一致,表明利用ROC曲线可定量化确定最佳汇流量阈值,在大别山区适用性良好.

    山区沟道最佳汇流量阈值ROC曲线约登指数大别山区

    大渡河干旱河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抗冲性特征

    许航秦岭何淑勤史小鹏...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弄清干旱河谷地带土壤抗冲性的变化特征,采用野外调查与原状土冲刷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干旱河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抗冲性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土壤冲刷过程中,3种土地利用方式径流含沙量总体呈先减少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土壤抗冲性符合随冲刷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的规律.2)土壤抗冲性与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呈极显著正相关,与>0.25mm团聚体含量(WR0.25)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抗冲性与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体积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根重密度呈显著正相关.3)草地抗冲性能最好,经果林次之,农耕地最差.研究表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增加根系密度对强化土壤抗冲性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区可通过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以期为干旱河谷地带水土流失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抗冲性土壤团聚体根系密度土地利用方式干旱河谷

    关中地区沙尘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分析

    王蕾杨震刘笑陈浩...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MeteoInfo软件计算2016-2020年关中地区沙尘天气期间的逐时次后向气团轨迹,按季节进行聚类,结合PM10小时浓度数据,分析主要沙尘输送路径,并采用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WT)确定主要潜在沙尘源区及其贡献水平.结果表明:关中地区主要沙尘输送路径为西北路径,主要潜在沙源地包括蒙古国南部戈壁沙漠和我国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研究提出"沙源地边缘敏感区域"的概念,并指出这些区域城市可作为传输路径下游城市的沙尘预警指示城市,影响关中地区的沙源地边缘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陕西北部.关中地区春季沙尘影响频次多于冬季,春季沙尘源区分布范围比冬季广,但大部分源区贡献强度比冬季有所减弱.

    沙尘聚类分析输送路径潜在源区关中地区

    基于环境要素的民国时期霍乱流行危险分区及演变

    李孜沫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霍乱是1820年传入中国并影响至今的新型烈性传染病,探讨历史时期霍乱流行的地理规律对现代霍乱防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综合运用时空分析方法、MaxEnt生态位方法,探讨民国时期霍乱流行的危险分区及其历史演变.结果表明:1)民国时期,霍乱连年流行,但主要爆发于夏、秋季,并在1918~1920年、1931~1933年、1938~1947年形成三次大规模流行波峰.2)霍乱弧菌在中国的适生范围广阔,决定了霍乱流行的空间特征,奠定了霍乱危险等级的空间格局.以"沈兰西"弧线为分界,首先,民国时期,霍乱波及今34个省级政区的1779个县级政区,累计霍乱县数高达7070个县,弧线东南半壁霍乱县数与累计霍乱县数分别是弧线西北半壁的8.17倍和15.40倍.其次,省域霍乱危险等级中有特危19个、高危1个、中危、低危各0个,并总体呈现弧线东南半壁为特危等级省份、西北半壁为中危等级省份的分布格局.3)近200年,霍乱在中国经历了"传入扩散-爆发流行-防控收敛"的传播变化过程,省域霍乱危险等级总体具有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特征.

    霍乱环境要素危险分区近现代演变民国(1912~1949年)

    银川平原农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驱动因子分析

    吴霞蔡进军王长军李维倩...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微生物是农田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维持微生物多样性是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中调查采集了银川平原147个农田土壤样品,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区域分布特征,并采用相关分析、方差分解分析(VPA)等方法分析了空间、气候、土地利用和土壤性质等21个环境因子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银川平原农田土壤细菌多样性差异性显著,银北样区(YB)土壤细菌Pielou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银南样区(YN).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和Planctomycetes(浮霉菌门)是银川平原农田土壤细菌优势菌群,不同菌群在样区间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相关分析显示纬度与Shannon指数呈正相关,全盐、全钾和速效钾与Shannon指数呈负相关,土地利用方式与优势菌群相关性最强,全盐与拟杆菌呈极显著正相关.VPA分析表明土地利用方式、纬度、土壤含水量、容重、机械组成、全盐和全氮对土壤细菌整体群落结构具有显著性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和全盐的整体解释度最高,是影响银川平原农田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

    土壤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农田土壤银川平原

    叶面肥抑制春小麦Cd吸收效应研究

    郝孟婕刘美英赵宝平王清宇...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小麦籽粒对镉(Cd)的积累能力,确保食品安全,明确田间条件下不同叶面肥抑制小麦Cd吸收的效应,选取中轻度Cd污染小麦田土壤为对象,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喷施不同种类叶面肥(磷肥(P)、锰锌肥(Mn+Zn)、多元素复合肥(M)、有机水溶性肥(0))对小麦不同器官中Cd的含量、分配以及Cd富集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施叶面肥后小麦籽粒中Cd含量均可下降到食品污染物标准规定值(≤0.1mg/kg)范围内,以喷施锰锌肥籽粒降Cd效果最佳,降Cd率可达41.72%;锰锌肥、多元素复合肥的施用显著降低了小麦地上部的Cd含量(p<0.05),小麦地下部的Cd含量只有喷施锰锌肥处理显著高于不喷施叶面肥处理(p<0.05);喷施磷肥和锰锌肥使小麦籽粒中Cd的分配比例显著下降了 2.12%和2.47%;喷施叶面肥首先抑制了叶对Cd的富集,其次是显著降低了籽粒Cd的富集.综合考虑认为,小麦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锰锌微肥籽粒降Cd作用最显著,在生产实践中适宜在中轻度Cd污染农田土壤利用中优先推荐.

    叶面肥春小麦Cd吸收Cd富集

    黄柳栽培基质对猴头菇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刘雪英黄露希赵云霄郝瑞强...
    14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柳(Salix gordejevii)是北方沙区防风固沙的主要树种之一,但其利用方式单一,主要以制作机械沙障和柳编为主,发展新型沙产业是合理利用黄柳植物资源的有效途径.文中针对内蒙古沙区黄柳平茬资源利用率低的现实问题,选择不同比例黄柳木屑(92%、87%、82%、77%、62%)与麦麸混合完全替代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木屑栽培猴头菇(Hericiuum erinaceus),研究不同配比栽培基质对猴头菇菌丝生长、子实体表观性状、产量、效益及营养成分的影响,以常用配方蒙古栎木屑栽培的猴头菇为对照组,探究黄柳平茬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H3(黄柳木屑82%,麦麸15%,玉米粉1%,黄豆粉1%,石膏1%,培养料含水量60%-65%)栽培的猴头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均表现良好,产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其袋均利润最高为2.228元,高于对照组的2.155元,表明以黄柳木屑完全替代常用木屑栽培猴头菇可以降低栽培成本,增加栽培收益,同时做到平茬资源的合理化利用.H3栽培的猴头菇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整体高于对照组.结合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综合考虑,栽培猴头菇最佳黄柳木屑基质配方为H3.该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地区利用黄柳平茬枝条生产猴头菇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并为沙区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猴头菇黄柳配方筛选新型基质经济效益

    基于多目标的生态脆弱区柠条平茬模式优化研究

    张倩包庆丰孙志宏郭月峰...
    148-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脆弱生态条件下柠条适宜平茬技术,提高灌木林生态保护与无粮化饲草料转化利用程度,基于内蒙古生态脆弱区实际情况设计机械平茬(T1)、生物平茬(T2)、轮换平茬(T3)3种技术,通过试验采集及多元主体问卷调查,构建涉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9个层次30个指标的柠条平茬技术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 CRITIC EWM组合赋权法对其进行关键影响因素识别、效益评价,以筛选并评价优选平茬技术.研究表明:1)柠条平茬技术效益评价中,重要性程度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饲化利用、水土保持和技术盈利能力为主要影响指标.2)三种平茬技术实现的综合效益排名为T3>T1>T2,其中,经济效益排名为T2>T3>T1、社会效益排名为T1>T3>T2、生态效益排名为T3>T,>T2.3)研究认为T3模式是内蒙古生态脆弱区柠条平茬优选技术,其中技术扩散效率、政策支持力度和规模化开发影响作为关键因素制约其效益实现,为此构建政策导向下柠条轮换平茬技术推广扩散机制.

    柠条平茬技术组合赋权效益评价

    宁夏罗山不同林分凋落物微生物群落特征

    赵晓玉李明达王子寅刘慧丽...
    157-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宁夏重要的天然林区,研究罗山生态系统变化对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意义重大.凋落物是连接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和植被生态过程的关键纽带.文中以宁夏罗山具有代表性的天然油松林(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青海云杉林(Picea crassifolia forest)和油松-山杨针阔混交林(mixed forest of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Populus davidaiana)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林分凋落物化学组成、凋落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揭示宁夏罗山不同林分凋落物化学组成差异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罗山三种典型林分凋落物的各化学组分中都是OC含量最高,各林分凋落物OC含量排序为青海云杉林>针阔混交林>油松林.针阔混交林凋落物化学组分中TN含量最高,且差异显著.青海云杉林凋落物化学组分的C/N最高,且差异显著.不同林分凋落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青海云杉林凋落物微生物生态网络较复杂,微生物群落之间联系更紧密.综合分析表明,影响凋落物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因素中,OC和TK分别是影响凋落物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重要环境因子.

    森林凋落物不同林分微生物群落微生物多样性高通量测序

    砒砂岩区油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特征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

    潘海伟郝龙飞秦富仓李赵毅...
    168-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植被油松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季节性规律,选取砒砂岩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的春、夏、秋3个季节分别采集林木根际土,探究季节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土壤速效养分、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砒砂岩区油松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养分转化相关酶活性变化规律均为夏季>秋季>春季,与土壤有效养分变化规律相反,其中土壤碳、氮和磷的有效养分含量均在夏季最低,且夏季显著低于春季.夏季和秋季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向量长度显著高于春季,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向量角在春季大于45°,而在夏季和秋季小于45°,表明土壤微生物在春季受到磷元素限制,夏季和秋季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受到碳元素和氮元素限制.在不同季节土壤化学性质受到真菌、革兰氏阳性菌和放线菌的影响,通过RDA结果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很好的解释了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其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对土壤化学性质的累计解释率分别为80.69%、82.22%和83.67%.综上,油松人工林微生物对养分的调控主要依赖于真菌、革兰氏阳性菌与放线菌,结合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向量长度和向量角分析发现,春季油松根际土壤微生物的限制因子为磷元素,而夏季与秋季为碳和氮元素.

    油松人工林季节变化土壤微生态环境微生物代谢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