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汪久文

月刊

1003-7578

GHZH@chinajournal.net.cn

0471-4313634

010019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247信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Journal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整治的有关科研单位、大学与行政管理部门。自创刊近20年来,始终服务于我国西部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刊物属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发表研究成果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俄油气资源合作变化下中国"能源独立"的现实逻辑与区域探索

    寇静娜李玮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独立"最早源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应对石油危机提出,但随着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型进程加速其内涵不断演进充实,文中更强调这一概念并非绝对孤立,而是地缘范畴内相对安全稳定的深度区域能源合作,并指出后疫情时代,极端气候、能源危机、地区冲突和逆全球化等令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在仍需依赖海外油气资源进口约束下,尽最大可能建构具有中国属性的"能源独立"区域空间成为现阶段国家能源安全转型战略的科学探索.通过分析中俄油气资源合作的变迁,文中认为双方基于已有的利益共识与实际行动,具备打造高级别区域能源合作共同体的基础,能够以此为中心探索泛区域化下互利共赢、对抗危机的"能源独立"合作新空间.

    能源独立油气资源中俄合作管道设施区域空间

    黄河流域水资源与区域发展时空耦合研究

    王格芳李梦程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城市、土地、人口和产业视角,构建黄河流域水资源与区域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水资源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借助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水资源与区域发展的时空相关性,引入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区域发展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2010-2020年黄河流域水资源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程度不断增强,空间上耦合协调关系呈"东部优于西部、南部优于北部"的格局.黄河流域局部地区水资源与周边地区的城市发展、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的空间集聚效应减弱;水资源与土地规模的空间集聚效应增强.黄河流域城市、土地、人口和产业发展对水资源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人—水矛盾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

    水资源区域发展时空耦合关系黄河流域

    新疆相对贫困多维测度与分析—基于南北疆六地(州、市)的调查

    秦海波李文翰谢仲玄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解决,但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文中基于收入支出、生活条件、教育培训、健康保障、能力水平、文体水平六个维度,运用A-F法对南北疆六地(州、市)相对贫困状况进行多维测度.结果表明:1)新疆60%左右居民处于一般多维贫困水平及以下,13%左右居民处在极度多维贫困水平.2)南疆农村21.4%的居民处于极度多维贫困状态,多维贫困问题突出.3)新疆多维贫困问题范围广、程度深,随着被剥夺水平K增大,多维贫困发生率、多维贫困指数下降,平均剥夺份额上升.4)相对贫困的剥夺维度指标排序和剥夺程度存在城乡、地区显著差异.

    相对贫困多维贫困A-F法南北疆

    基于生命周期的中国共享电单车温室气体减排研究

    朱震卢春天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享电单车已被广泛认为可有效实现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基于生命周期视角,共享电单车在生产、使用、维护和废弃处理等阶段均涉及物质能源消耗和废弃排放,亟需讨论共享电单车是否真正绿色.为此,文中构建了共享电单车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模型,对共享电单车在生命周期各阶段温室气体排放展开定量评估,探究影响共享电单车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参数和关键变量,最终得出共享电单车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和净零排放阈值,并对中国共享电单车的温室气体减排贡献进行了合理预测,最后提出实现共享电单车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共享电单车温室气体减排生命周期能源消耗

    重点生态功能区农牧民草原保护的生态认知、意愿与形成机制——基于TPB与VBN整合模型

    陈强强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牧民作为草原保护管理政策的最终执行者,源自其内应力的自我管理机制是草原生态保护的基础.文中基于甘南黄河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564户农牧民的调查数据,整合TPB和VBN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牧民草原保护的生态认知、意愿与形成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74.468%的农牧户具有较高的草原生态保护意愿,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个体规范均直接影响农牧民草原生态保护的行为意愿,拥有"人—地和谐共处"生态世界观的农牧民具有更强烈的结果意识和进行草原生态保护的道德责任感;农牧户草原生态保护意愿的形成是以生态世界观为根本触发点,以结果意识为关键节点,连接其他因素及其多重链式作用关系互相嵌套,最终形成递阶有序的网络结构;结果意识对农牧民草原生态保护的行为意愿不存在直接影响,其通过触发责任归因,激活个体规范对意愿产生间接影响.

    草原生态保护意愿生态理性形成机制重点生态功能区TPB与VBN整合

    基于模型参数本地化修正的河北省生态足迹演化特征及可持续发展分析

    王锦韩阳媚丛林贾丽凤...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河北省及其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省公顷"参数本地化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2009-2019年间河北省及各市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参数修正后获取的河北省耕地均衡因子最大,耕地生态足迹最大.2)以2015年为时间节点,2009-2019年河北省人均生态足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幅不明显,全省处于生态赤字状态.3)生态足迹、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均呈现"北高南低"空间分布格局,南部生态足迹多样性大,生态承载力高于北部,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强于北部.4)2009-2019年河北省人均GDP不断攀升,但各市万元GDP生态足迹降幅明显,中南部降幅达到50%以上,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

    参数修正生态足迹演化特征可持续发展河北省

    扩大种植规模还是参与外包服务:农药减量化的逻辑选择

    蔡文聪霍学喜杨海钰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关中平原820份小麦种植户调查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和损害控制模型,研究了小麦种植户农药投入的边际生产率;采用OLS模型、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麦农种植规模、施药外包服务对农药减量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农药成本高于农药投入的边际价值,小麦种植户存在农药投入过量问题;2)麦农种植规模与农药施用量之间存在"U"型关系,说明农药减量存在"适度规模";3)麦农施药业务外包有利于其减少农药施用量,且不同规模的麦农通过施药业务外包均可减少农药施用量,表明外包服务在麦农种植规模与农药减量关系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达27.93%;4)不同种植规模麦农在施药服务外包过程中的农药减量效果存在差异,其中面向小规模麦农的施药服务减量效果更加显著,表明施药外包服务的减药效率与麦农经营规模密切相关.因此,从农药减量化视角,政府应该以农户为基础,重视培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体系,并注重培育更具有效性的施药外包服务市场,引导、激励小规模农户融入该市场.

    农药减量化外包服务边际生产率小麦种植户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市民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黄河流域7省(自治区)12个市的问卷调查

    武照亮杨文府王斌周小喜...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臭水体整治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黄河流域7省(自治区)12个市2068份样本为例,探究市民的黑臭水体整治效果满意度,并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从"过程"、"结果"和"其他变量"三个维度定量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市民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表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占比为47.85%,其中对水体环境质量改善的满意度较高,而对市民参与途径和信息公开的满意度偏低,该结果与客观指标反映的治理效果一致.2)"过程"维度变量中,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水体污染物清理、生活污水管网整修、生活垃圾设施完善、岸带修复、河道整修、监督与举报机制的建立、水体整治信息公开程度、宣传教育及公众参与程度均对黑臭水体整治效果产生显著正向影响.3)"结果"维度变量中,水体颜色异常程度、水体异味程度、河面上漂浮物的存在程度及水质洁净程度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4)其他变量中,市民居住地离水体的距离和个人年总收入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市民对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了解程度及个人健康状况均呈现显著正向影响.文中研究能够为多角度协同增进黑臭水体整治效果提供科学参考.

    黄河流域黑臭水体整治市民满意度影响因素

    城镇居民生活弹性用水测算与节水潜力分析

    詹力炜李海红赵勇朱永楠...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居民生活用水用户分散,又与居民生活品质保障密切相关,因此居民生活节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文中基于4271份居民生活用水调查问卷,分析了不同属性的影响要素对居民生活用水的影响,进而界定了居民生活弹性用水的概念,建立了弹性用水占比测算方法,测算了不同节水情境下的弹性用水占比.结果表明:在现状节水情境下,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弹性占比为17%,分用水环节来看,烹饪、洗浴、洗衣、冲厕用水弹性占比均在20%以上;在用水器具实现Ⅰ级水效全覆盖的节水情境下,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弹性占比可降低到9%,全国居民生活用水总量可减少20亿m3.基于计算结果,文中进一步提出了居民生活节水关键环节与主要路径,研究结论可为新时期居民生活节水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居民生活刚性用水弹性用水用水行为节水潜力全国

    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高雅罕蒋振靳乐山
    7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秸秆收集利用是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秸秆收集利用经济与生态双重收益的有力政策途径.以湖北省4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684户农户家庭为实证,将社会信任引人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形成理论分析框架,结合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二元Logit模型以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0.35%的农户愿意接受秸秆收集利用补偿,其受偿额度为47.81~52.92元/667m2;2)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社会信任对农户接受秸秆收集利用补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农户受偿额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3)无论是高社会信任组还是低社会信任组的农户,经济绩效期望均显著正向影响其接受秸秆收集利用补偿,且两组之间的经济绩效期望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加快建立健全农户秸秆收集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差异化的秸秆收集利用生态补偿标准、加大对秸秆收集利用以及资源化利用的知识普及和技术宣传.

    秸秆收集利用生态补偿受偿意愿补偿标准UTAUT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