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汪久文

月刊

1003-7578

GHZH@chinajournal.net.cn

0471-4313634

010019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247信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Journal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整治的有关科研单位、大学与行政管理部门。自创刊近20年来,始终服务于我国西部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刊物属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发表研究成果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藏高原输电线路工程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研究

    殷树强曾小英张薇史东梅...
    162-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藏高原输电线路工程人为水土流失具有区域独特性.以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400kV直流联网工程为例,对青藏高原输电线路工程典型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人工促进自然修复是冻土区线性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的新理念,各扰动地貌单元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应坚持近自然生态修复原理以及生态工程优先、最小面积扰动和最短时间扰动原则;输电线路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按主体工程区、牵张场、取土场、弃渣场和生产生活临时区5个扰动地貌单元布设,电力塔基区护坡主要有平地型回字形、缓坡型竹节式水平阶、陡坡型鱼鳞坑配植藤本植物工程,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挂网可防止扰动区土壤流失和冻土融化,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04,弃渣场柔性生态挡土墙可保持冻土的稳定性,植物成活率达90%以上;讨论了青藏高原冻土区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特点及线性工程热融作用的防治措施.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输电线路工程或高寒区类似工程不同扰动地貌单元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提供参考.

    输电线路工程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热融作用青藏高原

    文化景观遗产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测量——以内蒙古元上都遗址为例

    高飞赵博洋郭沁段广德...
    169-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地区有着类型众多、数量浩繁、内涵丰富的文化景观遗产,蕴含着珍贵的价值属性,但相关研究还未全面展开.以《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为依据,构建适用于内蒙古文化景观遗产自身特点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建立完善的内蒙古文化景观遗产价值评估体系的内容构成与实施步骤,并利用元上都遗址进行实验性评估.通过这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内蒙古文化景观遗产评价科学化、逻辑化,可为未来遗产提名、申报与保护提供重要目标导向.

    文化景观遗产价值评估AHPFCE内蒙古

    露营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形成路径研究——基于不留痕迹态度的中介作用

    杨占东赵晨蕾董耀华布和...
    17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在北京市周边露营地的491份露营者调查数据,结合计划行为理论,以环境恢复性感知为前置变量,不留痕迹态度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露营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形成路径.结果表明:1)环境恢复性感知能够正向影响环境责任行为.2)不留痕迹态度能够正向影响环境责任行为.3)不留痕迹态度在环境恢复性感知和环境责任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式露营旅游,露营地应提升服务体验质量,引导露营者不留痕迹态度,积极培育环境责任行为.

    环境恢复性感知不留痕迹态度环境责任行为露营旅游LNT原则

    旅游地共享住宿多元空间网络关系理论构建

    杨兴柱周玲胡姗
    184-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等新技术飞速发展、城乡旅游消费服务升级、个性化消费理念流行等时代背景下,共享住宿作为共享经济在住宿领域的成功实践,成为游客的重要住宿选择.基于此,文章以旅游地共享住宿为研究对象,从"空间"视角切入,引入社会学和心理学中的"行为空间"和"心理空间"的概念,联合共享住宿所处的物质空间,提出旅游地共享住宿多元空间理论设想.在旅游地共享住宿多元空间网络中,共享住宿的物质空间、行为空间和心理空间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物质空间是行为空间的基础,行为空间是物质空间的社会性表达;心理空间和行为空间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物质空间是心理空间的信息来源,心理空间是物质空间的优化参考.由此,构成的旅游地共享住宿多元空间实现了"地(旅游地)-物(共享住宿)-人(核心主体)"的有机统一,并对旅游地共享住宿有了更为全面、系统地评判,将为旅游地共享住宿内外部空间优化、多元管理提供新思路.

    共享经济共享住宿多元空间理论构建

    地方依恋对冰雪体育旅游者价值共创行为影响研究

    梁彩荣李淑媛王美红杨莹...
    192-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旅游者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机制,以计划行为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为基础,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方法,基于地方情感和冰雪文化因素,提出相关假设,构建冰雪体育旅游者价值共创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模型.结果表明:1)冰雪文化和地方依恋变量的模型拓展是成功的,构建模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解释力和交叉效度,整体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2)知觉行为控制对旅游者价值共创行为影响最大,其次为行为态度和冰雪文化.3)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冰雪体育旅游者价值共创行为意向和态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该研究为冰雪体育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营销管理启示,同时为国内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地方依恋游客价值共创冰雪体育旅游计划行为理论PLS-SEM

    桂林市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空间错位研究

    王莎莎林珍铭
    198-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传统型旅游城市桂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贡献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等研究方法,对2016-2020年桂林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之间的错位问题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桂林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在时序发展特征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但二者一直处于错位状态,并且疫情又加重了其错位程度.2)在空间分布上,正向错位区主要稳定分布在部分中心城区、阳朔、龙胜等区域,中部及边缘地区为反向错位聚集区,部分区域还出现了正反错位类型的根本性转变,整体呈现出"严重错位程度为主,正反错位类型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3)桂林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主要是由部分区县二者间的不协调发展所致,其中,叠彩区、临桂区和阳朔县属于桂林旅游空间错位的关键错位区.4)桂林旅游空间错位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交通条件、政策环境、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要素是桂林旅游空间错位的主要障碍因子,不同区域、不同错位类型区的关键障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各因素在不同区域间的障碍度也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桂林市旅游资源旅游经济空间错位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