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汪久文

月刊

1003-7578

GHZH@chinajournal.net.cn

0471-4313634

010019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247信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Journal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整治的有关科研单位、大学与行政管理部门。自创刊近20年来,始终服务于我国西部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刊物属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发表研究成果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发展:多元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

    何琪敏谈国新郑淞尹史中超...
    180-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基于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发展的视角,在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际发展现状开展实地调研后,构建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及保护区民众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三者行为的演化路径.结果表明:演化稳定策略受收益、成本、政府奖励与惩罚的影响;相较于惩罚力度,旅游企业对自身损失更加敏感;政府通过优化政府监管成本制度、加大对违反秩序旅游企业的损失力度及降低保护区民众的参与成本等途径,有利于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

    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业多元主体演化博弈仿真分析

    线性遗产复合型旅游廊道构建研究

    赵兴国唐承财董培海王俊春...
    190-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河流线路型线性遗产旅游高质量发展模式与路径,以大滇西旅游环线怒江-独龙江流域段为例,利用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数据,借助ArcGIS 10.2软件,分析其旅游资源禀赋特点、旅游发展特征和新阶段旅游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基于旅游廊道等理论提出构建线性遗产复合型旅游廊道的发展设想.研究表明:1)该区域具有高山峡谷、干热河谷、绿美生态和"直过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独特自然与文化旅游景观及其要素富集的禀赋优势,并呈现以点、线、面融合的团簇状和线状空间组合开发优势.2)以接待国内外游客量和旅游业总收入为测度的旅游市场潜力持续释放,以旅游招商和旅游创业与就业为衡量的旅游业态活力不断增强,以旅游交通和民族旅游村寨为载体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3)新阶段推动线性遗产旅游高质量发展,在资源整合、品牌塑造、产业结构、产品供给、区域合作、服务体系及旅游人才等方面存在短板.4)由此构建"两轴三区、四素同构、四道融通"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复合型旅游廊道,并提出具体实现路径.

    线性遗产旅游廊道直过民族文旅融合怒江-独龙江流域

    民族村寨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的影响机制及其因素差异性研究——以瑶壮侗苗民族村寨为例

    郑密吴忠军
    200-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是民族村寨农民实现可持续增收的关键途径,影响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的因素众多,但民族村寨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的影响机制却鲜有学者基于科学的理论框架进行系统化研究,更难以将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置于同一模型中进行研究.文章以可持续生计理论为基础,以DFID-SLA为理论框架,以广西桂林金坑大寨(瑶)、平安壮寨(壮),贵州黔东南肇兴侗寨(侗)、西江苗寨(苗)为案例地的540份问卷调查和63份访谈为数据资料,测度影响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的因素,揭示旅游可持续增收机制,从农户尺度分析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发现:1)农民生计资本、制度环境感知和生计策略均对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有正向效应,制度环境感知作为外源因素对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有显著正向效应,生计资本是影响旅游可持续增收的最主要因素.2)生计策略多元性在农民生计资本到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这条路径上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但是不同村寨的传递效应存在差异.3)7种类型农户在农民生计资本、制度环境感知和生计策略存在差异显著,且在生计资本要素上差异最为显著.据此,研究构建的民族村寨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机制框架得以检验,为民族村寨农民旅游增收提供了路径和政策方向.

    旅游可持续增收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生计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