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地震动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地震动态
中国地震学会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国际地震动态

中国地震学会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小军

月刊

0253-4975

rdws@cea-igp.ac.cn

010-68729339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国际地震动态/Journal Recent Developments in World Seism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为地震科技信息研究类月刊,以多种形式刊登国内外地震、地震预报、地球物理和地震减灾工作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科研成果和动态信息,以及学术交往活动、科研规划、会议、专业机构等。本刊主要特色是包括中国地震专业学术研究和地方地震工作在内的综述性文章每期均占有一定比例。本刊设有专题述评、动态综述、国内外震情等固定栏目。特别是及时报道全球、全国华北地区和首都圈地震震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孔弹性导致慢滑事件的发生

    赵纪东
    1页

    集集地震近断层速度脉冲分析

    罗全波陈学良高孟潭李宗超...
    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步分析了近断层速度脉冲的成因和特点,主要包括方向性效应、滑冲效应和上盘效应,并通过集集地震中27个近断层强震台的脉冲记录分析了断层破裂方向和滑移大小对地面运动峰值速度的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速度脉冲的分布范围进行了回归分析,大于50 cm/s的速度脉冲主要聚集在断层距为10 km的近断层区域.对不同区域的三分量平均速度反应谱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具有较大的特征周期和谱值,其中在垂直于断层走向的水平分量上尤为显著,这与断层剪切位错辐射效应的特征基本相符.针对脉冲型地震造成近断层地质灾害频发的现象,由共振效应分析了速度脉冲对边坡岩体的影响.近断层速度脉冲的研究可能对防震减灾、地震预警、震害评估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近断层速度脉冲方向性效应滑冲效应上盘效应峰值速度速度反应谱

    甘肃地震应急专题图改进设计与研究

    孙艳萍马小平陈文凯朱瑞...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应急专题图件来直观地获取、表达灾区基本信息及各类数据具有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针对目前甘肃省现有的地震应急专题图件存在的专题图模板震级档跨度大,专题内容表达模糊,产品不够丰富,数据更新和入库不及时等问题,本文研究了如何在更精细分级(0.1级)情况下制作专题内容突出、标注合理、版式规范的地震应急专题图模板,提升了甘肃省专题制图的可读性、时效性、指导性和规范性,为政府抗震救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地震应急专题图改进甘肃

    新一代区划图对浙江省震害防御工作影响分析

    李敏周新民陈涛杨立国...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江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南部,是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国民经济发展位居前列,但是浙江省的抗震设防标准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而新一代的区划图对浙江省抗震设防标准有重大突破性调整.基于此,重点分析了第4、5代地震区划图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浙江省震害防御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与对策思考.

    地震区划图浙江省震害防御

    基于百度地图的安徽省地震目录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于书媛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B/S体系架构的总体设计思路,运用百度地图API接口进行二次开发,采用JavaScript引入百度地图并生成html动态标签和响应函数,实现大规模地震目录的Web地图展示,并为用户提供条件查询、联动查询和筛选查询,最终构建一个可视化的地震目录展示和查询系统,直观地把地震发生的位置情况和基本信息展示给公众,为地震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地震目录WebGIS百度地图公共服务

    2018年印度尼西亚帕鲁MW7.5地震构造背景与区域地震活动

    杨凡林向洋段乙好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9月28日(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附近发生MW7.5地震.通过对地震震源机制的分析得出,本次地震是由于摩鹿加海微板块内部浅层走滑断裂所致.历史地震和震后周边区域的地震活动特征分析表明,该区域进入了地震活跃期,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较为明显.地震引发海啸是此次地震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摩鹿加海微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海啸

    亚失稳状态的观测难点与对策研究

    杨军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失稳态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认为加速协同化是区域整体进入准动态亚失稳阶段的标志,也是必震标志.于是,实现对孕震体亚失稳态的有效观测与识别则成为关键问题.可通过"同源前兆波"获取孕震体信息,判别是否进入亚失稳态.地震短临预测无疑是以地震预测理论、地震观测台网布阵对策以及观测仪器为基础.分析其观测难点大致可归结为5个方面:无震滑动是地震预测中的一大难点,理论模式、实验结论与观测结果很难相符,岩石蠕变破裂全过程存在地区差异,深部解耦受制约以及当前观测体系的局限等.探求了以"同源前兆波"作载体克服难点的若干对策.就当前观测台网布阵对策以及观测仪器研制提出了改进措施.

    亚失稳状态地震观测同源前兆波难点对策

    重庆地区地磁加卸载响应比与日变幅逐日比地震预报的研究应用

    尹忆寒谢松桦高见姜维松...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磁通门磁力仪地磁垂直Z分量数据,研究重庆地区(29.0°—32.0°N,105.5°—110.8°E)范围内ML≥4.5地震,应用加卸载响应比、日变幅逐日比方法计算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ML≥4.5地震发生前,排除非异常超阈值,在同一天多次出现了至少两个地磁台地磁垂直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和日变幅逐日比超过阀值异常现象.认为加卸载响应比及日变幅逐日比方法对重庆及邻近地区相应震级有较好的映震效果,还发现同场不同型号多套磁通门的阈值异常变化情况.

    同场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日变幅逐日比异常指标地震预报

    趣味地震学(10):烈度,关乎民生

    冯锐
    54-64页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8届博士论文摘要(Ⅰ)

    65-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