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人民军医出版社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人民军医出版社

季刊

2544-0349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Journal Intern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s(Electronic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术中主动保护尿控功能的临床价值分析

    梁文康孙传涛陈少明刘永强...
    7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术中主动保护尿控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7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患者198例,对所有患者均采取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进行手术,并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控尿功能,对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各时点的排尿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的各项排尿功能相关指标均有改善(P均<0.05).结论 对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时应用术中主动保护尿控功能,可以在保证剜出效果的同时,在最大程度上减小对其尿控功能的影响,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永久性尿失禁的发生概率.

    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尿控功能

    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效果分析

    彭孝春陆霜顾福嘉
    7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给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流手术组(n=51)与常规治疗组(n=51).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在胃镜辅助下注射硬化剂进行治疗,分流手术组则进行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相关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分流手术组患者的白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分流手术组患者的总胆红素含量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分流手术组中清除了静脉曲张症状的患者人数与常规治疗组相近,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分流手术组在之后的一年时间内发生了再出血的患者人数为4人,常规治疗组为9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分流手术组患者存活时间超过一年的人数为46人,常规治疗组为33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不仅可以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存活质量.可在合适的条件下使用该方法.

    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

    探讨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选择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血清hs-CRP、IGF-1及Tau蛋白的影响

    李杰
    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选择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血清hs-CRP、IGF-1及Tau蛋白的影响.方法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总例数一共具有2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8年度-2019年度,研究对象200例根据其不同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为两组,其中100例作为观察组(在超早期实施小骨窗显微手术)、100例作为对照组(在早期实施大骨瓣血肿清除术),将两组的IGF-1及Tau蛋白、血清hs-CRP指标以及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IGF-1(171.25±15.31)ug/L及Tau蛋白(136.42±23.15)pg/mL、血清hs-CRP指标(10.23±2.97)mg/L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在超早期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实施小骨窗显微手术,取得显著效果,能改善患者血清hs-CRP、IGF-1及Tau蛋白水平.

    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重症高血压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对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

    王彩云
    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讨论对比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的效果.方法实验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实验样本为来本院治疗的46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在同一时期进行治疗的46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应用(rt-PA)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并发症机率高于非源性脑梗死患者.

    心源性脑梗死非心源性脑梗死rt-PA

    人文关怀在儿科医疗中的重要性分析

    李晓燕
    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文关怀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儿科医疗当中.为了更好的完成人文关怀对儿科医疗中重要性的有效研究.本文选取了从2018年8月-2019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了观察对照两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发现观察组儿童的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儿童接受治疗的依从性也相对更高,拥有非常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人文关怀儿科医疗重要性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肺咯血急性诊治中的应用

    连志标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做肺咯血患者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20年1月收治急性肺咯血患者计80例,均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评估造影表现、临床疗效与术后并发症.结果 该80例患者经造影发现间接出血征象计76例,直接出血征象4例.治疗有效率为97.50%(78/80),失败率为2.50%(2/80),近期复发率为3.75%(3/80),中远期复发率17.50%(14/80).并发症发生率为43.75%(35/80),均于1周内消失.结论 对急性肺咯血患者急诊性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疗效较好,安全性高,需进一步提高造影技术与栓塞技术,以提高疗效.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急性肺咯血并发症

    耳内镜下外耳道真菌感染诊治20例体会

    杜娥潘鹏窦训武
    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浅析外耳道真菌感染的治疗方式,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纳入本院门诊2016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外耳道真菌感染患者20例,对其治疗经过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结果20例患者中外耳道真菌培养结果显示,其中8例为曲霉菌感染、4例毛霉菌感染、4例念珠菌感染、2例絮状菌感染、1例酵母菌感染、1例青霉菌感染,共计4例患者合并细菌感染.上述患者经治疗后复查,均未发现真菌菌丝,而后巩固治疗1疗程,经3个月随访,未发现复发的状况.结论耳内镜下对外耳道真菌病患者进行硝酸米糠唑软膏抗真菌治疗,积极寻找诱因,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防治工作,可有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外耳道真菌感染硝酸米糠唑软膏念珠菌酵母菌耳内镜

    鼻中隔偏曲手术矫正治疗体会

    朱广田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鼻中隔偏曲手术矫正治疗体会.方法 将我院2009年4月-2019年4月治疗的60例鼻中隔偏曲进行研究,由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均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矫正手术方式,研究组实施鼻内窥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鼻中隔偏曲手术可实施鼻内窥镜鼻下手术,手术视野清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应用.

    鼻中隔偏曲手术矫正治疗

    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意义研究

    晁华毛
    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意义研究.方法纳入我院于2017.1月-2018.12月间收治的确诊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包括细菌性感染者61例(A组)、病毒性感染者63例(B组);并选取同时间段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62例非感染疾病新生儿(C组),评价3组PCT、CRP、WBC水平.结果A组患儿PCT(0.50±0.13)ng/mL、CRP(28.20±2.89)mg/L、WBC(15.58±1.05)×109/L;B组PCT(0.33±0.05)ng/mL、CRP(10.20±1.89)mg/L、WBC(12.46±1.05)×109/L;C组PCT(0.06±0.01)ng/mL、CRP(5.09±1.15)mg/L、WBC(6.69±2.00)×109/L.结论PCT、CRP、WBC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检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比较研究

    赵盈
    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从而为糖尿病疾病的诊断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3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取生化检验,对照组患者则采取常规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诊断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糖尿病诊断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4.42%),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70,P<0.05).结论 生化检验和常规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效果均比较显著,但生化检验的价值优于常规检验,值得在临床上予以应用和推广.

    糖尿病诊断生化检验常规检验价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