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经济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经济评论
国际经济评论

张宇燕

双月刊

1007-0974

ier@cass.org.cn

010-85195773

100732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5层

国际经济评论/Journal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将国际问题研究与中国问题研究结合起来,紧扣时代主题,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立足中国,评论世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分布、技术经济特征及挑战

    蔡跃洲韦结余钟洲
    8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成电路产业链虽然全球分布,但真正参与其中的仅限于美国、英国、荷兰、德国、日本、韩国、中国等少数经济体,且各有专长和优势.从历史演化角度来看,这种分布格局很大程度上由美国政府及其本土企业推动形成.从技术经济特征来看,当前集成电路产业链具有"产业链条超长与产能集中""资金技术双密集导致前端锁定后端""细分环节品类利基市场容量有限""下游需求对上游企业形成财务反制"等特征.在逆全球化背景下,集成电路产业链处于一种脆弱的"刃锋平衡"状态.技术持续进步和分工不断细化反而降低了产业链韧性,产业平稳运行变得愈发艰难和脆弱.主要经济体之间的技术脱钩风险,推高了数字化转型发展成本.国际社会应摒弃对抗、加强合作,积极营造宽松的产业发展环境.

    集成电路技术经济特征产业链韧性技术锁定

    中国碳市场建设的经验、成效、挑战与政策思考

    齐绍洲程师瀚
    108-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市场是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十余年的试点碳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也为全国碳市场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首先从法律法规保障、行业覆盖范围、配额分配方法、金融产品创新、数据监测报告和核查、能力建设活动六个方面总结了中国试点碳市场的建设经验.其次参照欧盟碳市场评估指南,以效果、效率、一致性为原则,构建了三级多维评估指标体系,对中国试点碳市场及碳配额分配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后评估.最后结合中国试点和全球其他碳市场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从覆盖范围、总量设定、配额分配、交易体系、价格机制、数据质量、能力建设、与其他政策协同八个方面分析了全国碳市场面临的挑战,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思考.本文可以为中国更好地利用碳市场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推动低碳技术创新、促进基于能源转型的产业低碳转型提供翔实的政策参考.

    碳中和碳市场建设经验成效评估政策思考

    美欧气候治理的路径差异、弥合趋势及其影响

    江清云杨洁
    12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上,由于发展需求、产业结构的差异,减排方案一般应考虑各国自身利益.作为全球两个重要的经济体,美国形成了财政激励主导的减排模式,欧盟则采取了以碳定价为核心的减排机制,二者在绿色产业上的竞争有所加强.本文基于对美欧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政策和当前主要措施的分析,指出二者在气候治理路径上的主要差异及外溢影响.尽管气候治理路径存在差异,但在减排目标推进、钢铝产品贸易治理以及关键矿物供应链安全等议题上,美欧通过政策对话和合作机制展开协调,双方政策弥合趋势正在显现.美欧通过立法实施的绿色产业政策将气候目标与产业韧性绑定,对中国产业发展形成制约.在气候治理与产业竞争、贸易和国家安全关联的背景下,中国的气候政策和绿色产业发展战略应积极调整,通过全球市场多元布局、清洁技术创新以及参与多边气候治理等方式加以应对.

    气候治理碳排放碳边境调节绿色补贴产业竞争

    中国式转型金融:典型事实、发展动力与现存挑战

    刘瑶张斌张明
    15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转型金融的大力支持.中国式转型金融方兴未艾,尚处于起步阶段;转型金融市场规模和产品种类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减排项目领域;在"双碳"目标约束下,中国金融机构成为转型金融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中国正在加强转型金融框架建设,"五大支柱"可提供有益参考.同时,中国式转型金融面临标准和路线图缺失、行业及项目相关信息和数据基础较为薄弱、产品设计机制不完善、转型金融商业模式可持续性亟待维持等多方面现存挑战.未来,中国转型金融市场将更加活跃,转型金融产品规模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因此,应尽快设置结构化转型金融标准,加强转型金融产品的标准化信息披露、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与国际合作,加快推进转型金融市场的规范化、产品的多样化;同时,应推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与转型企业三方发力,构建高效可持续的中国式转型金融商业模式与激励机制.

    转型金融"双碳"目标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