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经济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经济评论
国际经济评论

张宇燕

双月刊

1007-0974

ier@cass.org.cn

010-85195773

100732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5层

国际经济评论/Journal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将国际问题研究与中国问题研究结合起来,紧扣时代主题,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立足中国,评论世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bstracts

    4-8页

    以零碳金融为契机构建金融强国

    朱民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并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首先,以零碳金融创新为契机,积极探索人类历史中前所未有的零碳金融发展模式,推进中国零碳金融体系建设,成为构建金融强国、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最佳诠释.其次,金融高水平开放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经验表明,金融强国通常都拥有开放的金融体系、货币和国际金融中心.提升中国金融国际影响力,应努力让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与国际市场制度接轨,保持并增强中国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服务内地的金融强国建设.此外,金融强国建设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更具战略意义,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来源之一.最后,金融强国建设还须紧紧抓住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通过做大做强国债市场,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释放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性,扎实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金融强国零碳金融金融开放国际影响力国债市场人民币国际化涉外金融风险

    如何提升中国金融的国际影响力

    黄益平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并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首先,以零碳金融创新为契机,积极探索人类历史中前所未有的零碳金融发展模式,推进中国零碳金融体系建设,成为构建金融强国、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最佳诠释.其次,金融高水平开放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经验表明,金融强国通常都拥有开放的金融体系、货币和国际金融中心.提升中国金融国际影响力,应努力让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与国际市场制度接轨,保持并增强中国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服务内地的金融强国建设.此外,金融强国建设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更具战略意义,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来源之一.最后,金融强国建设还须紧紧抓住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通过做大做强国债市场,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释放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性,扎实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金融强国零碳金融金融开放国际影响力国债市场人民币国际化涉外金融风险

    做大做强国债市场是金融强国的战略性选择

    李稻葵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并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首先,以零碳金融创新为契机,积极探索人类历史中前所未有的零碳金融发展模式,推进中国零碳金融体系建设,成为构建金融强国、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最佳诠释.其次,金融高水平开放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经验表明,金融强国通常都拥有开放的金融体系、货币和国际金融中心.提升中国金融国际影响力,应努力让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与国际市场制度接轨,保持并增强中国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服务内地的金融强国建设.此外,金融强国建设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更具战略意义,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来源之一.最后,金融强国建设还须紧紧抓住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通过做大做强国债市场,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释放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性,扎实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金融强国零碳金融金融开放国际影响力国债市场人民币国际化涉外金融风险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几点观察思考

    丁志杰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并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首先,以零碳金融创新为契机,积极探索人类历史中前所未有的零碳金融发展模式,推进中国零碳金融体系建设,成为构建金融强国、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最佳诠释.其次,金融高水平开放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经验表明,金融强国通常都拥有开放的金融体系、货币和国际金融中心.提升中国金融国际影响力,应努力让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与国际市场制度接轨,保持并增强中国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服务内地的金融强国建设.此外,金融强国建设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更具战略意义,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来源之一.最后,金融强国建设还须紧紧抓住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通过做大做强国债市场,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释放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性,扎实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金融强国零碳金融金融开放国际影响力国债市场人民币国际化涉外金融风险

    在扩大金融开放中防范化解涉外金融风险[1]

    管涛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并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首先,以零碳金融创新为契机,积极探索人类历史中前所未有的零碳金融发展模式,推进中国零碳金融体系建设,成为构建金融强国、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最佳诠释.其次,金融高水平开放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经验表明,金融强国通常都拥有开放的金融体系、货币和国际金融中心.提升中国金融国际影响力,应努力让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与国际市场制度接轨,保持并增强中国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服务内地的金融强国建设.此外,金融强国建设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更具战略意义,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来源之一.最后,金融强国建设还须紧紧抓住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通过做大做强国债市场,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释放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性,扎实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金融强国零碳金融金融开放国际影响力国债市场人民币国际化涉外金融风险

    全球非银行金融机构脆弱性特征、根源及启示

    熊启跃初晓
    3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信用创造、期限转换、经纪媒介及担保增信等基础性功能,对全球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事件频发,其脆弱性特征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了全球金融机构版图的演变特征,并结合2020年以来最新风险案例,重点对美国优质货币市场基金、先行者资本对冲基金、英国养老金、美国黑石集团房地产投资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脆弱性特征进行剖析.研究发现,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微观审慎监管不足、交易策略和行为方式激进、公司治理机制缺失、风险救助和处置机制不完善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脆弱性的主要根源.针对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本文提出应引导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实现良性互动,防止宏观政策超调造成的负面冲击,加强集中度、杠杆率等微观监管,完善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制及风险处置框架等建议.

    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稳定脆弱性杠杆期限错配

    国际税收治理领域权力的来源与测度研究

    何杨姚东旻孟晓雨庄露...
    6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权力是理解全球治理问题的关键.国际税收治理作为全球治理的组成部分,其规则制定、改革推进与国家间权力格局变化密不可分.回答如何界定和衡量国际税收治理领域中的权力以及其结构是否发生变化等问题,有利于解释国际税收改革中出现的诸多现象,以及从更宏观的角度把握国际税收改革的方向.本文对国际税收治理领域的关系性权力和结构性权力进行界定,综合使用多个数据库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税收治理领域结构性权力和关系性权力的变化进行测度,并结合近些年国际税收改革案例对测度结果进行验证.研究发现,美国在国际税收治理领域依然拥有最大权力,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还保持着权力优势,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税收治理领域的权力不断提升.本文的研究为更好地理解国际税收治理及未来改革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和框架.

    国际税收治理结构性权力关系性权力全球税收协定网络

    挂锚与造锚——从香港货币制度的演变传统看联系汇率制度的演变趋势

    王博文
    8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联系汇率制度作为香港金融体系的基石,其演变趋势值得研究,这需要回顾和总结香港货币制度演变的历程和传统.关键问题在于港币如何挂锚,而核心传统做法是以货币发行局的方式将港币锚定货币金字塔的顶层货币,当旧锚货币衰落便寻找新锚货币并与之挂钩.这一传统经验是香港货币制度所处的历史结构的产物.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看,香港货币制度形成和演变主要源于三个结构性特征:国际货币体系的等级性和霸权性、香港产业结构的外向性和灵活性、香港政治制度的偏向性和承压性.中短期看,多数结构性特征难以改变,仅部分结构性特征有弱化之势.基于此,展望演变趋势,以挂钩美元为核心要义的联系汇率制度仍然最适合香港;最可能的变革节点是美元霸权地位被替代之时,外部金融冲击和香港内部问题共振引发的变革风险也不容忽视;最可能的变革方式仍是被动挂钩顶层货币,其中港币自由流动是必选项;以私营商业银行为主、政府为辅的货币发行制度仍会延续.相较于如何挂锚,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变动背景下怎样参与造锚更关键,也更艰巨.

    香港货币制度联系汇率演变国际政治经济学

    世界贸易组织补贴规则的改革

    张军旗
    11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补贴规则改革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多边贸易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成员认为现有补贴规则不足以应对某些扭曲市场的补贴,提出了强化补贴规则的系列建议.其他一些成员则希望通过补贴规则的改革在避免贸易扭曲与实现正当政策目标之间寻找新的平衡.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也需要对一些补贴规则做出调整.现有补贴规则改革建议涉及《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中的补贴的认定及三大类补贴规则的调整等诸多方面,但其合理性程度不一.中国应反对对国有企业制定歧视性补贴规则,并考虑促进国内的市场化改革、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等因素,理性地权衡利弊得失,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参与补贴规则改革谈判.

    WTO改革补贴规则禁止性补贴可诉性补贴不可诉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