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金融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陈卫东

月刊

1006-1029

010-66594327 66594243

100818

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号

国际金融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介绍和分析国外金融界的发展情况和趋势。主要栏目有时评、理论园地、环球金融、国际银行业、中国金融观察。国外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市场、金融科技、海外文献、新书评介、大事记等。读者对象为金融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有英文目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测度逻辑及区域差异

    吴茂光雷家骕冯涛沈悦...
    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本文阐释了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构建了测度指标体系,使用2011-2021年的省级数据以熵值TOPSIS法测度了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σ收敛、β收敛、障碍度诊断模型等方法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状况进行探究.研究表明: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服务实体经济为落脚点、以金融结构优化为体现、以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不断提升为手段、以金融安全为保障的,金融功能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金融可持续发展.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动态提升.金融高质量发展总体基尼系数主要由区域间基尼系数贡献.金融高质量发展总体上存在较弱的σ收敛,存在β收敛,整体差距在逐步收敛.金融高质量发展受到金融公平维度因子掣肘较多,金融资源配置应当更加注重公平.

    金融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空间收敛障碍度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持续性研究

    施羽毛学峰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05年8月—2022年12月的中国月度实际有效汇率(REER),使用格点拔靴(Grid Bootstrap,GB)中值无偏估计和因子模型,从国家和行业两个层面考察汇率持续性.研究发现:第一,以半衰期衡量的中国REER持续性约为3.75年.第二,不同行业的REER持续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石油、化工和非金属三个行业半衰期在1年以下;金属、造纸、运输设备和食品等四个行业半衰期在1~3年期间;纺织、木材、橡胶、一般机械、电气机械和光学仪器六个行业半衰期近似无穷大;中国REER持续性主要由纺织等半衰期异常的行业主导.第三,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各行业汇率行为同时受代表持续性高低的公共因子和反映自身特性的特定因子主导.纺织和机电设备等缺乏产品竞争力和较依赖出口贸易的行业容易发生看市定价行为,此类行业的半衰期远高于化工和金属等有一定市场势力而不易发生看市定价行为的行业.针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建议:第一,长期应突出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稳健性;第二,应突出政策结构性,对高持续性行业给予额外关注或适当政策倾斜;第三,进一步加强产业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使出口产品兼具价格和质量优势.

    实际有效汇率购买力平价偏差持续性中值无偏估计

    气候物理风险对实体行业与金融体系间风险交互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

    崔婕蔡源沈沛龙
    2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DCC—GARCH的动态溢出指数模型,考察了 2011-2022年气候物理风险冲击下实体行业和金融体系间风险交互溢出效应的方向与大小,并使用面板模型分析了气候物理风险对二者间风险交互溢出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气候物理风险事件下金融受实体风险输入的水平相对较高,且金融对实体风险输出的波动变化幅度高于金融受实体风险输入的波动变化幅度.第二,在自然灾害事件发生时,相较于事件发生前和发生后,样本行业间的关联性呈明显的增强趋势.第三,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气候物理风险的增加会显著提升实体行业和金融体系间的风险交互溢出水平.第四,气候物理风险主要通过增加实体企业的经营风险这一传导机制,提高实体行业和金融体系间风险交互溢出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为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气候物理风险实体行业金融体系风险交互溢出

    全球金融周期对我国企业尾部系统风险的影响研究

    卜林李纪欣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2003-2022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探究了全球金融周期对我国企业尾部系统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全球金融周期的繁荣阶段,我国企业的尾部系统风险呈现下降趋势;在衰退阶段,我国企业的尾部系统风险将显著攀升.渠道检验发现,跨境资本流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的金融资产投资水平是全球金融周期影响企业尾部系统风险的主要传导路径.处于繁荣阶段时,全球金融周期将促进跨境资本流入,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的金融资产投资水平,抑制企业尾部系统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沪深港通投资者以及合格境外投资者持股能够明显弱化全球金融周期对我国企业尾部系统风险的影响.本文为防范外部金融风险冲击,构筑企业尾部系统风险的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全球金融周期尾部系统风险外部风险

    系统重要性银行制度与流动性创造——来自我国商业银行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明雷洪图贺济郁
    4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动性创造水平是衡量商业银行能否发挥金融中介职能的重要参考.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初次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系统重要性银行制度对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显著提升了其流动性创造水平,并且主要增加了资产端的流动性.异质性分析表明,系统重要性程度更高、规模更大、经营绩效更好的银行受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主要扩大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贷款、活期存款和资本债券规模.本文不仅丰富了关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研究,也为银行流动性创造理论研究提供了补充.

    系统重要性银行制度流动性创造银行竞争

    基于碳交易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研究——基于欧洲碳交易市场经验证据的启示

    吴婷婷唐鸿举徐迪
    6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强国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成果,为我们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强大的货币是金融强国的基石,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将成为我国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支柱.在建设金融强国与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本文基于能源革命的机遇,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基于国际货币形成路径,本文探讨了碳排放权交易对货币国际化的传导路径并利用TVP-VAR模型和欧盟碳交易市场2005-2021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欧盟碳交易市场建立初期,欧盟碳交易价格上升降低了欧盟经济实力和欧元国际化程度;但自2009年以来,欧盟碳交易价格上升提升了欧盟经济实力和欧元国际化程度;单纯依靠碳交易份额的扩张难以持续提升货币国际地位.基于实证结果,本文提出碳排放权交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计价结算路径和企业成本路径,并建议通过"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三步走战略,借力碳交易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货币国际化之路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碳排放权交易人民币国际化TVP-VAR模型欧洲碳交易市场

    RTA资本流动条款能否促进企业国际化?——来自中国上市企业的证据

    余振李晨曦
    7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走出去"是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有效途径,探索中国企业如何更快更好"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制度因素视角,选取世界银行深度贸易协定(DTA)数据库中区域贸易协定(RTAs)的文本信息、CEPII-BACI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构建企业层面"资本流动条款指数",利用面板Probit模型、Heckman两阶段模型等考察深度贸易协定中资本流动条款内容对中国上市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流动条款指数"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设立海外子公司的概率.基于成本和收益视角的机制分析发现:RTA资本流动条款从潜在收益视角为企业提供信心激励;从成本视角降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及风险感知,进而促进企业国际化.异质性分析发现:"资本流动条款指数"的企业国际化促进效应在没有女性核心高管、非国有企业和高沉没成本行业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地,当企业没有女性核心高管时,RTA资本流动条款对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可能会负向影响企业海外子公司的生存概率;当企业拥有女性核心高管时,这一负面影响不再存在,凸显了女性核心高管在企业国际化发展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探索,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实证参考.

    区域贸易协定资本流动条款企业国际化海外子公司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的溢出效应研究

    李婧李世恒陈博
    8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选取2003-2020年中国上市非金融企业微观数据,考察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会通过影响中国非金融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约束程度、杠杆率和短债长用水平,进而影响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承担.中国多领域去杠杆政策措施的配合实施以及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能够缓解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不同类型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的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货币政策向紧缩调整会使民营企业、制造业企业及中小规模企业的债务风险更快上升.

    货币政策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短债长用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