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郝春和

双月刊

1008-9314

xuebao@nsa.gov.cn xuebao@163bj.com

010-68929341

100089

北京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Academy Of Governa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行政学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理论刊物,以其鲜明的特色、严谨的学风、宽广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在社会各界引起关注。是我国各级政府管理理论教学研究人员必读的刊物。学报的口号是做“沟通政府与产学研各界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开创新时代改革开放新辉煌

    陈立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40年前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迈入新时代,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根本原则,牢牢把握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根本主题、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开创新时代改革开放新辉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新时代改革开放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李拓杨昊杰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开启中华民族复兴新征程、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新跨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丁元竹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党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成果以及各地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在一系列讲话和谈话中,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思想,这些思想包括: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加强网络空间建设,培育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狠抓城市管理顽症治理;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习近平新时代社会治理思想

    从历史维度看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户籍制度改革

    龚维斌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户籍制度自古有之,是一种综合性社会管理制度,承担多种功能,随经济社会发展而调整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户籍制度历经多次调整改革,其功能和价值不断优化,工具理性逐渐走向价值理性,城乡居民的权益差距不断缩小,农村户籍的价值不断提升,城乡关系出现新的情况.户籍制度是乡村振兴中一项涉及面广的基础性制度,仍然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需要借鉴历史经验,立足村庄共同体特点,以聚集乡村人气为目的,在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充分挖掘家庭功能、扩大村庄开放性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深化改革.

    户籍制度乡村振兴改革

    新时代乡村人口流动规律与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

    贺丹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发展以及我国新常态下的就业形势和经济结构调整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农村人口流动在群体构成、流动规模、迁移模式和空间流向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一些新特点、新趋向和新规律.这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为此,乡村社会治理需要尊重人口流动的基本规律,按照国家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五个方面的总体性要求,对乡村社会治理路径进行选择.

    人口流动乡村治理政策路径

    村落价值与乡村治理关系的探讨

    朱启臻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村落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并作为一个教化整体,规范着人的观念和行为,维系村落的生产生活秩序.本文阐述了村落空间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与乡村治理的关系,认为有效的乡村治理要以村落价值体系为基础,充分利用乡村的空间特点,熟人社会网络和丰富的自治和德治资源,提高乡村治理的有效性.

    乡村治理村落结构村落价值

    社会保护的国际共识和中国经验

    唐钧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阐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涉及农村扶贫和农村社会救助,也涉及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经验和价值理念是和当前社会保护的国际共识相通和相容的.

    改革开放社会保护国际共识中国经验

    中国社会政策阶段性演变逻辑

    王春光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用阶段性演变逻辑这一概念来分析和把握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历史以及未来方向.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对国内外社会政策实践的分析和梳理,本文认为尽管国内外社会政策实践各有其具体的内涵和特点,但是有一个从兜底保障、适度普惠、高级普惠和多元积极参与的阶段性演变逻辑.用此逻辑来深度探视中国社会政策的实践过程,从而展示中国社会政策未来的可能方向和路径.本研究发现,中国的社会政策实践刚迈过兜底保障和适度普惠阶段,正在建构高级普惠的社会福利体系,同时为了避免高级普惠阶段可能存在的福利依赖和福利陷阱问题,有必要提前引入多元积极参与理念和方法,这是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给后发的中国社会福利建构提供的经验和理论借鉴,凸显了中国社会政策实践的特殊历史情景和发展路径.

    社会政策阶段性演变逻辑兜底保障适度普惠高级普惠和多元积极参与

    社会福利引论:福利体制模式的类型化考察

    匡亚林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福利国家的产生是众多因素作用下的产物,既有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又有福利权利的兴起,且与其他公民权利之间存在逻辑关联;马歇尔“三位一体”的“公民资格”则最终构成了社会福利国家的合法性身份.凯恩斯和贝弗里奇等“设计师”塑造了福利国家的制度构架,研究集大成者参考借鉴了卡尔·波兰尼对于社会福利本质的观点,称之为社会保护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双向调节运动,蒂特马斯、埃斯平-安德森和马歇尔等以此开创了范式福利体制的学术研究,本文立足福利制度、福利体制、福利支出的理论方法的比较分析,考察总结不同类型的社会状态,系统地从类型化角度进行福利体制的模式考察,并尝试推进和解答现有研究中的迷思.

    社会福利福利体制福利模式类型化

    在线协作、数据共享与整体性政府——基于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分析

    陈国权皇甫鑫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府相对于公民本应是一个整体的组织,但政府科层制的组织架构带来了部门化、碎片化的风险,导致公民受制于政府多部门的管理,往往烦琐且效率低下,民众多有所抱怨.浙江省率先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最多跑一次”这一看似极端的政府承诺之所以能够得到基本履行,是因为整体性政府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共事务的综合性和政府职能的碎片化之间的矛盾.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整体性政府的建设,突出表现为在线协作和数据共享的发展.在线协作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在不改变政府部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加以整合,构建起协调沟通机制,从而实现在线联结与实时合作,有效地降低了政府部门间的各项合作成本.数据共享的推行使数据得以在政府部门间流动,成为一种流动的数据资源,极大地降低了数据搜集、数据处理等所带来的成本,也进一步助推了政府部门间的融合.与此同时,在线协作和数据共享的深入推进还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如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等.

    整体性政府在线协作数据共享最多跑一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