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郝春和

双月刊

1008-9314

xuebao@nsa.gov.cn xuebao@163bj.com

010-68929341

100089

北京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Academy Of Governa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行政学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理论刊物,以其鲜明的特色、严谨的学风、宽广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在社会各界引起关注。是我国各级政府管理理论教学研究人员必读的刊物。学报的口号是做“沟通政府与产学研各界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治理视域下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失的预防与干预

    林艳琴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成年人家庭监护在未成年人保护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就我国目前实际情况看,存在着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失的情况.建议对家庭监护进行干预与预防:包括家庭观念和家庭教育的辅导;由未成年人保护机构提供家庭监护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由专业人员进行家庭监护评估;确立村(居)委会随访制度等.

    家庭监护预防干预

    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模式研究——以北京市Z村为例

    陈涛徐其龙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临着乡村衰败和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平衡现象,在主要矛盾改变的情况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乡村振兴战略.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在各方面都存在着较高的亲和性.本文以社会工作介入北京市Z村乡村振兴实践为研究对象,总结出“社工驻村引领、两委班子决定、村民积极参与”的农村社会工作模式,与政府、村委会和村民多方联动合作,明确建设乡村共同体的共同目标,定位和转换社工角色,发挥社区服务、社区营造和社区发展多方面功能,回应乡村振兴.

    社会工作乡村振兴模式

    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价及城际差异分析——以5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

    刘金伟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按照国家《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提出的目标要求,以5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评价这些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推进的总体状况及城市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被评估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较大,不同区域城市间差异明显.按照“十二五”时期的速度进行推算,完成“十三五”的目标任务仍然艰巨.对此提出如下建议:国家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城市采取差别化的户籍政策;把政策重点由解决城乡“二元”分割转到化解区域内外有别上;应尊重流动人口落户的意愿,建立“以脚投票”的流动迁移机制;注重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探索从农村内部解决农民进城后顾之忧的途径.

    户籍人口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评估

    中国社会质量指标指数分析

    崔岩黄永亮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依靠GDP指标不能准确衡量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因此国内学者借鉴欧洲社会质量理论,对中国社会质量状况进行研究.社会质量理论及其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是实现对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科学、系统的测量.由于国情不同,我们不应当完全照搬欧洲社会质量的研究范式,需要对社会质量理论指标体系进行本土化研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建构中国本土社会质量指标体系,实现对社会发展质量的科学评价.

    社会质量本土化指标体系

    行政约谈的功能定位与制度建构

    朱新力李芹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政约谈逐渐被应用于行政活动的各个领域,但实践表明,约谈方式的功能定位尚不清晰.置于规制谱系来看,行政约谈应当以遵从理论为基础,以促成守法为目标,并以惩罚性方式作为后盾.在制度设计层面,需综合考量企业的违法行为与违法程度以及守法意愿与守法能力,确定合理的约谈适用范围;兼顾权力控制和权利保障的消极面向,以及面向未来起到形成性与调整性作用的积极面向,建构约谈程序;强化企业守法的内在动力,形塑企业的自我反思能力,探索约谈内容.

    行政约谈遵从理论执行金字塔

    我国公私合作项目合同缔结研究

    陈无风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私合作项目合同是公私合作系列合同中的核心合同.竞争性磋商程序作为公私合作项目采购程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具有实现实体结果的工具价值,但仍预留了较大的裁量空间,需要以采购是否公正、是否存在倾向性或歧视行为,是否体现物有所值等为标准,判断项目实施机构程序行为的正当程度.公私合作合同缔约过程是受到高度监管的合意过程,条款拟定技术可以为公、私部门间合理配置风险、提高项目对外部环境和政策适应性发挥功用.公私合作项目合同缔结过程中的法律关系宜用行政私法理论解读,其争议解决应以质疑、投诉为前置程序,再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公私合作项目合同缔结程序条款设计争议解决

    自然资源基本法的起草与构建

    孟磊李显冬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资源基本法是自然资源领域的“小宪法”.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土地、矿产、海洋、森林、草原等门类齐全、规模可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资源单行法体系,但现有体系存在对象交叉、内容重复、法律效力层次混乱等现象.各资源管理部门主导的立法,部门利益化的倾向严重,争夺执法权和执法中的推诿、扯皮问题突出.自然资源立法需要顶层设计,需要体现一国最大多数人的最长远的最大利益.自然资源部已成立,在自然资源基本法的理论研究已经成熟和自然资源单行立法渐成体系的背景下,通过借鉴《民法总则》提取公因式的立法方法,自然资源基本法的立法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切实可行.

    自然资源法小宪法提取公因式

    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发展与创新

    孙久文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的重大命题:到2050年分两步走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梦,引发了经济学界对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广泛讨论.其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是我国指导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是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关键途径.

    新时代区域协调理论实践创新

    从西部七省区看农村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斯琴塔娜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金融发展理论界探讨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经济要素关联性的日益复杂化,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影响关系趋于模糊而复杂.文章以我国西部七省(区)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省(区)之间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特征的现实考虑,建立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指标对经济发展指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西部七省(区)农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其农村经济的发展,文中稳健性检验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政策启示.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发展面板分位数模型

    中国第二产业债务杠杆影响因素研究

    潘泽清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对实体经济债务范围进行界定,指出在考察实体经济债务状况时,应把房地产业债务排除在外;第二产业债务基本能够反映实体经济的债务状况.其次,讨论影响第二产业债务杠杆率的因素.然后,运用2000~2015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各个因素对第二产业债务杠杆率的影响,指出第二产业债务杠杆率将随着投资效率的下降、盈利水平的降低以及经济增长率下降而增长.最后,讨论研究结果的政策启示.

    实体经济第二产业债务杠杆率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