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家治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Journal Governanc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内涵

    尹世尤
    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自觉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问题意识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问题意识是认识化解矛盾的突破口、增强问题意识要区分问题的真与假、调查研究要把准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问题和问题意识的系列重要论述有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内涵.

    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问题意识方法论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与领导行为的理论指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辩证思维

    王辉王易之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辩证思维是中国人基于传统文化形成的应对环境变化和不确定性的认知方法和思维模式,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非常重视的一种哲学思想方法和科学思维方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一种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环境下,辩证思维和辩证领导行为是企业家"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妥善处理和应对危机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家更好地应对环境的变化与挑战,制定和调整相应的战略,完善和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辩证思维辩证领导行为企业家精神

    文明大国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编辑部
    12页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强国与文明大国建设

    雷巧玲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内在逻辑关联: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从历史逻辑分析:在救国、立国、富国及强国不同时期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强国经历了从萌芽、奠基、构建到建设文明大国的新指向.从叙事逻辑分析:从建设文化强国到建设文明大国更加契合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叙事的话语逻辑、主体逻辑及价值逻辑,有助于增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感染力、传播力和引领力.

    文化强国文明大国中国式现代化逻辑理路

    深入研究阐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丰富内涵

    张森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提出,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思想再上新高度.深入研究阐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丰富内涵,具体是做到"四个说清楚":把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现代文明不等于西方文明说清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彼此契合说清楚;把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说清楚;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于当今世界的贡献说清楚.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四个说清楚"

    深入推进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蔡武进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要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现实需要,明确多元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及其相互间的合作方式和逻辑.唯有深入推进既反映普遍共性又体现中国个性的文化治理现代化,才能切实释放和激发各方主体之文化创新创造热情和活力,从而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同时,全面发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过程中的结构性力量.立足中国现实国情、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深入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应当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前提、以依法建设有为政府为基础、以全面发展有位社会为核心、以深入保障人民有归为关键.

    文化治理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

    文化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唐任伍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服务于国家治理的"软治理",文化治理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文化治理能增强文化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乡村振兴全过程;克服实践困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引领文明风尚,让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得到弘扬.文化治理能在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精神引导和价值塑造基础上,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条路径上赋能,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功.进一步提升文化治理赋能乡村振兴的能力,科学定位文化治理多元主体角色是关键,规范健全文化治理市场秩序是基础,发展深化文化治理社会功能是支撑.

    文化治理软治理乡村振兴乡村文化

    关于改进评职评奖评审方法的实用建议

    李忠杰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定、科研成果评奖、各级课题评审,是展示业绩、遴选项目、审核成果、褒奖先进、赋予荣誉,激励人们积极主动从事科研、教学等工作的重要机制和方法.如何保证评职评奖评审的科学性、准确性、公正性,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题.总体上,现有制度本身是公平公正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准确、不公正的现象,还有可能限制一些超越现有规范和认知的特殊成果、特殊人才的出现.本文基于作者长期负责科研管理和评职评奖评审工作的经验,就如何改进评职评奖评审工作谈一些看法,并将实践中切实有效的"实名制量化打分办法"推荐给有需要的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科研成果实名制量化打分办法特殊人才

    我国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绿色发展模式探讨——基于西宁都市圈绿色发展模式的探索及启示

    杨永春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我国绿色发展进程加快,城乡面貌和生存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西宁都市圈是推动兰州—西宁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支撑,是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的发展引擎.基于地方特色,西宁都市圈可在成长过程中,采用结构化、全地域的系统转型模式,将生产、生活、重构、成长四个过程紧密耦合,在国家支持和空间规划的引导下,形成都市圈加速成长过程中的绿色发展路径和空间组织框架,探索我国欠发达地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跨越式绿色发展模式.

    绿色发展西宁都市圈系统转型模式全地域覆盖

    以强化政策绩效评估提升地方财政治理能力

    童伟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政策以有效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为诉求,是公共权力机关为达成公共目标、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而采取的策略方针,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对社会资源的权威分配.政府在一定时期掌控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地利用起来,同时尽量避免公共政策"效率走低"与"偏差产生"的内在冲动,为政策的纠错纠偏提供方法论,为政策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有效工具,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成为关键.面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空间日渐压缩与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支出刚性上升的矛盾,地方财政更应强化公共政策绩效评估,通过评估主体多元化、评估标准科学化、评估管理规范化、评估结果有效化,构建格局全方位、资金全覆盖、执行全过程、制度有创新,以人民为中心,突出公平性与回应性的政策绩效评估机制.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财政治理地方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