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曹书杰

双月刊

1009-1017

gujs@nenu.edu.cn

0431-85099771

130024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Ancient Books Collation and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学术刊物。反映古籍整理研究成果,交流工作经验,培养古籍整理人才,报道国内外古籍整理研究情况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域外汉籍视域下日本《酒吞童子》的人物塑造

    赵新萍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酒吞童子》是一则兼有浓厚的日本传统文化色彩的民间精怪轶事,被收编在日本民间文学之集大成者《御伽草子》中.小说主要讲述了凶残且生性多疑的妖怪"酒吞童子"幻化人形盗取贵族少女食之,最终被诸位英雄们退治诛杀的故事.作为日本"妖怪盗妇"类的翻案小说,无论是在故事情节上,还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无不受到中国古代文献"猳玃盗妇"类母题小说的影响.但与此同时,日本作家们也在翻案改编的过程中融入了日本本国的文化元素,从而塑造出诸多复杂化、超情节化的人物形象,使得这则翻案故事更具有异域风情,更具有传奇色彩,从而奠定了它在日本小说史上举足轻重的文学地位.

    域外汉籍翻案小说酒吞童子盗妇型

    楚国崛起的挑战与华夏诸姬的军事文化应对

    赵新宇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华夏族群意识觉醒的同时,楚国以蛮夷的姿态对中原诸侯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成为了华夏诸姬最为忧惧的敌人.楚人的威胁是春秋诸侯通过会盟形成"春秋霸主"政治格局的重要原因之一,间接促成了华夏族群自我意识的清晰,而中原诸夏在与楚人的对抗和交流过程中又对楚人产生了强大的文化吸引,最终促成了楚人的华夏化进程.华夏诸姬对楚的心理忧惧并没有随着楚人的逐渐"华夏化"而消除,反而随着楚人表现出的强大学习能力而愈发明显,这在先秦文献中对楚人的种种冷漠蔑视与嘲讽讥笑的态度中有所体现.

    楚国异质文明民族意识《左传》

    荀勖疾迁陈寿事件探幽——兼谈《三国志》的曲笔书写

    王皓
    8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荀勖和陈寿都是西晋初期的著名文人.荀勖原本很欣赏陈寿的史才,甚至将其比作司马迁和班固.后因陈寿所撰《三国志》中的《魏书》部分"有失勖意",致使荀勖厌憎陈寿,上表奏请外迁陈寿为长广太守.但是《魏书》中究竟哪里"有失勖意",诸史皆无记载,这也成了一桩千古悬案."有失勖意"的根本原因是陈寿对三国时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高平陵之变"未敢如实记载.本文对陈寿《三国志·魏志》中"高平陵之变"的叙事策略也详加分析.陈寿作为亡国之臣,伏慑时局,在撰写《三国志》时难免有大量的曲笔书写,其笔法可总结为:恋蜀、淡吴、尊魏、护晋.

    陈寿荀勖《三国志》高平陵之变曲笔书写

    王世贞别集中的"李维桢"与"李惟贞"考辨

    李建国周茜茜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人李维桢(字本宁)、李颐(字惟贞)是隆庆二年的同榜进士,二人与王世贞皆有交游,前者的名与后者的字,音同形近,容易混淆.明刻本《弇州山人续稿》中,有一处将"李本宁"误作"李惟祯".抄自明刻本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弇州山人续稿》,舛误渐多,将明刻本中的"李惟贞",或改为"李惟桢",或改为"李维桢",或改为"李维祯".当代学者使用四库全书电子检索系统时,未比对明刻本,又忽视了古人多书字而不书名的行文习惯,遂导致诸多误读.

    王世贞李维桢弇州山人续稿明刻本四库本

    辨析佛经科判之义

    朱天助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判可分三分科判和具体章句科判,章句科判是对经论按类逐级分层解说,三分科判始于道安,也与汉学章句不同.大乘佛经的科判多结合以上二者,并带科判者个人的"宗见".佛教科判更影响六朝儒家义疏学.

    章句科段三分科判义疏

    二十年来明清日用类书整理与研究述评

    刘桂海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用类书主要是对宋元明清出版的简易生活百科全书的总称,它们是观察近世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史料.明清商业出版繁荣,出版了大量日用类书.二十年来学界关于明清日用类书的研究成果丰硕,对于其性质、分类及读者的分歧日渐弥合,在具体知识门类的探究上取得了不少突破,插图、版式、价格等要素亦受到关注.但诸多研究侧重晚明坊刻日用类书,对清代日用类书少有顾及,同时研究的同质化、泛化、简单化现象日益凸显.为推进研究深化,可从三方面着手:加强日用类书的挖掘、整理和利用工作;关注日用类书的物质性,更多聚焦文本内容的文化性;辩证利用日用类书资料,坚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二十年来明清日用类书知识门类研究展望

    《汉代东北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关系研究》评介

    王川芮赵凯
    109-110页

    稿约启事

    封3页

    书讯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