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骨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骨科
骨科

陈安民

季刊

1674-8573

orthopaedics2009@163.com

027-83662649

430030

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内

骨科/Journal Orthopaedics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RI联合CT测量腰椎椎旁肌脂肪含量的初步研究

    姚洲黄培培凃志鹏赵士贤...
    193-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RI联合CT描计法、手动定义灰度阈值法测量腰椎椎旁肌脂肪含量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 依据纳排标准,30例门诊腰椎退变病人入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57.18±10.52)岁(29~74岁),获取其腰椎CT及MRI影像,以L5上终板水平位的椎旁肌(多裂肌和竖脊肌)为研究目标,分别采用MRI联合CT描计法(CT+MRI组)和单纯MRI描计法(单纯MRI组)定义肌肉边界,并选取同一层面水平位的T2抑制像(T2-STIR)作为阳性对照,采用ImageJ软件测量肌肉总面积、功能面积,比较各方法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测量椎旁肌的脂肪替代面积和脂肪浸润率,比较自动获取影像灰度阈值(自动阈值组)与手动定义灰度阈值(手动阈值组)对T2加权像上椎旁肌肉脂肪化测量的影响.结果 CT+MRI组的各椎旁肌肉总面积和功能面积均大于单纯M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组的椎旁肌总面积、功能面积与阳性对照组相近,单纯MRI组测量结果则明显小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脂肪浸润评估方面,手动阈值组各椎旁肌的功能面积较大、脂肪替代面积较小,所得的脂肪浸润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的结果与手动阈值组更为接近,而与自动阈值组的结果差异较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联合CT描计肌肉边界、手动定义灰度阈值法,能够有效提高椎旁肌肉脂肪浸润评价的准确度.

    腰椎退行性疾病椎旁肌肉脂肪浸润核磁共振成像评估方法

    穿刺活检及联合检测提高脊柱感染病原学诊断的准确性

    许良孙建民杨永瑞阮文凯...
    200-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穿刺活检及联合检测在脊柱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脊柱感染外科收治的287例疑似脊柱感染病人,行"C"型臂X线机引导下的穿刺活检,组织标本送联合检测(培养、涂片、基因和病理检查).以临床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对比单纯培养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287次活检均穿刺顺利,包含238份椎间盘标本,49份椎骨标本.临床病原学结果:结核分枝杆菌54例,布鲁氏菌59例,一般细菌15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5例、真菌3例;联合检测与单纯培养的敏感度分别为92.17%、58.15%,特异度分别为95.56%、91.6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77%、96.3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1.82%、91.2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纯培养(P<0.05).联合检测病原学诊断的AUC明显高于单纯培养(0.87 vs.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型臂X线机引导下穿刺活检是脊柱感染明确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手段,单纯培养有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率.

    脊柱感染联合检测C型臂X线机引导穿刺活检病原学诊断

    股骨侧弓畸形对全膝关节置换术预后的影响

    张果白露露张龙马建兵...
    206-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位股骨侧弓畸形的存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疗效的影响.方法 冋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膝关节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TKA手术病人142例,其中男28例,女114例;年龄为(67.3±6.7)岁(52~82岁).根据标准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病人股骨侧弓角(femoral bowing angle,FBA).将FBA<177°定义为股骨侧弓畸形,根据是否存在股骨侧弓畸形将病人分别纳入股骨侧弓畸形组和直股骨组.使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估病人功能状态.结果 142例病人平均随访49.4个月(43~55个月).股骨侧弓畸形组59例,直股骨组83例,且股骨侧弓畸形组女性病人比例明显高于直股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在末次随访时的KSS评分、WOMAC评分及分量表均较术前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末次随访时直股骨组与股骨侧弓畸形组病人的KSS膝总分[(78.1±6.2)分vs.(75.1±7.8)分]、疼痛评分[(48.2±2.4)分 vs.(47.0±4.0)分]、WOMAC B部分(僵硬部分)得分[(0.4±0.7)分 vs.(0.7±1.1)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侧弓畸形多发生于女性;存在股骨侧弓畸形的骨关节炎病人行TKA术后近中期临床效果不及直股骨病人.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骨关节炎股骨侧弓畸形

    个体化股骨远端外旋截骨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关节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田鑫铎缪祎魏海强刘娜...
    21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个体化股骨远端外旋截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病人膝关节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医治的98例KOA病人,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TKA治疗,研究组采用个体化股骨远端外旋截骨TKA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手术前后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关节活动度,以及关节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关节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康复效果相关指标,冠状位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mLDFA)、下肢机械轴夹角(HKA)等力线参数,支撑时间百分比、步幅、步速等步态参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量表2(AIMS2)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随访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无失访病例.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24±1.18)dvs.(7.36±1.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12%)与对照组(10.2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改善,且研究组术后第3、6个月HSS评分、KSS稳定性评分、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冠状位mLDFA、HKA均低于对照组,支撑时间百分比、步速、步幅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AIMS2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关节液TNF-α、sICAM-1、MMP-9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TKA治疗相比,个体化股骨远端外旋截骨TKA治疗能降低关节液TNF-α、sICAM-1、MMP-9水平,改善关节力线参数,提高膝关节功能,调整步态参数,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个体化股骨远端外旋截骨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功能临床效果MMP-9

    合并症对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顾颀朱柯雨盛晓磊田守进...
    218-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何种合并症对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髋关节功能及死亡率有影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和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是否是术后髋关节功能水平降低及死亡率升高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就诊并接受THA的17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年龄为65~86岁,其中男42例,女133例,收集包括合并症在内的临床资料,术后12个月随访使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评价髋关节功能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冋归分析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不良和死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血管疾病[OR=6.917,95%CI(2.983,16.023),P<0.001]、痴呆[OR=11.531,95%CI(1.774,74.963),P=0.010]、中重度肾功能不全[OR=12.629,95%CI(2.998,53.197),P=0.001]、肿瘤(不伴转移)[OR=63.118,95%CI(5.419,734.360),P=0.001]、ASA 分级[OR=25.305,95%CI(3.337,191.905),P=0.002]和 CCI[OR=12.367,95%CI(1.876,81.451),P=0.009]为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心肌梗死[OR=52.985,95%CI(3.575,785.248),P=0.004]、帕金森病[OR=58.850,95%CI(5.618,616.464),P=0.001]以及 ASA 分级[OR=16.643,95%CI(2.264,122.486),P=0.006]是术后12个月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股骨颈骨折THA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脑血管疾病、痴呆、中重度肾功能不全和肿瘤是需要被特别关注的合并症;为降低术后12个月死亡率,应对合并心肌梗死和帕金森病的病人加强护理、支持和合并症治疗.此外,CCI和ASA分级在THA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估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ASA分级同样可以用于术后死亡率的评估.

    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合并症髋关节功能死亡率

    滑液中PRTN3和MNDA诊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效能:与α-防御素的比较

    刘铮安浩铭唐云皓谷旺...
    224-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关节滑液中标志物蛋白酶3(proteinase 3,PRTN3)和髓样细胞核分化抗原(my-eloid nuclear differentiation antigen,MNDA)在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诊断中的临床效能,并与传统标志物α-defensin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收集连续65例因怀疑PJI而进行髋膝关节诊断性穿刺病人的关节滑液标本.基于2014年肌肉骨骼感染协会(Musculoskeletal Infection Soci-ety,MSIS)标准,将29例纳入PJI组,36例纳入非PJI组.随后使用商用ELISA试剂盒检测关节滑液中的三种标志物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所研究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效能,并计算其各自的敏感度、特异度与截断值.结果 PJI组菌培养结果以葡萄球菌为主,占比31%,培养阴性病人占比34.5%.ROC分析结果显示,PRTN3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为 0.984(95%CI,0.961~1.000),其次是 α-defensin,AUC 为 0.944(95%CI,0.888~1.000),最后为 MNDA,AUC 为 0.849(95%CI,0.755~0.943).PRTN3 的最佳截断值为 318.000(ng/mL),敏感度为0.931,特异度为0.972.α-defensin的最佳截断值为7.150(μg/mL),敏感度为0.931,特异度为0.861.MNDA的最佳截断值为4.318(ng/mL),敏感度为0.862,特异度为0.722.结论 PRTN3和MNDA都是PJI的优秀生物标志物.PRTN3的诊断性能最好,甚至略优于α-defensin.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生物标记物蛋白酶3髓样细胞核分化抗原

    关节镜下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与传统打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大肩袖撕裂的对比研究

    何昌隆张韬李光喆薛朝亚...
    229-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传统打结缝线桥固定术与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3例大肩袖撕裂病人,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106例采用传统打结缝线桥固定术,研究组107例采用无结缝线桥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评分、影像学相关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再撕裂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74.85±5.22)min vs.(83.45±5.32)min],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2.80%vs.10.38%),再撕裂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93%vs.7.55%,P<0.05).两组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较同组术前均降低,外旋活动度、前屈活动度、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系统、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健康生活调查量表(SF-36)评分较同组术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7天、3个月、6个月时研究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UCLA、ASES、Constant-Murley评分及外旋活动度、前屈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的SF-36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关节镜下传统打结缝线桥固定与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大肩袖撕裂,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无结缝线桥固定术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更能减轻病人术后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并降低肩袖再撕裂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关节镜肩袖撕裂缝线桥技术外科手术,微创性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对比研究

    胫骨远端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时远端不同锁定钉状态的有限元分析

    陈庆贺邓玲珑喻爱喜
    235-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胫骨远端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时远端不同锁定钉状态的稳定性及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选择一名健康成年男性的胫骨CT Dicom数据,应用mimics、geomagic和solidworks软件构建胫骨、髓内钉、锁定钉的3D模型,然后按照髓内钉远端不同锁定状态分为试验组(两枚横向锁定钉和一枚纵向锁定钉)和对照组(两枚横向锁定钉),分别给予轴向、侧向和扭转方向的不同大小的载荷,以模拟正常人体胫骨和内固定系统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应力和位移分布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应力分布没有明显差异,二者都集中在骨-螺钉结合部位,但试验组在轴向、侧向和扭转方向的不同大小的载荷下的最大等效应力均略低于对照组,在轴向300、600、900 N载荷下,试验组的最大等效应力为24.84、49.68、74.52 MPa,对照组的为27.80、55.51、83.27 MPa;在扭转2、4、6N/m的载荷下,试验组的最大等效应力为 144.87、290.92、431.80 MPa,对照组为 146.01、292.03、434.80 MPa;在侧向 300、600、900 N 载荷下,试验组的最大等效应力为209.79、419.58、629.37 MPa,对照组为210.47、420.94、631.41 MPa.在形变位移方面,两组的内固定系统都没有发生明显形变,且试验组的最大位移均略小于对照组.在轴向300、600、900 N载荷下,试验组的最大位移为0.022 9、0.045 8、0.068 7 mm,对照组的为0.024 1、0.048 1、0.072 3 mm;在扭转2、4、6 N/m的载荷下,试验组的最大位移为0.217 8、0.428 8、0.597 8 mm,对照组为0.218 5、0.436 9、0.607 2 mm;在侧向 300、600、900 N 载荷下,试验组的最大位移为 0.949 2、1.898 5、2.847 7 mm,对照组为0.952 5、1.905 0、2.857 6 mm.结论 通过应力和位移对比分析,在使用髓内钉固定胫骨远端骨折时,髓内钉远端固定两枚横向锁定钉已经提供了足够的稳定性,与使用三枚锁定钉相比,两枚锁定钉能减少额外的手术时间和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在实际情况中还需要手术医生结合临床的具体情况为病人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案.

    胫骨远端骨折有限元分析髓内钉锁定钉

    双环稳定理论指导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治疗的生物力学研究

    刘继伟宝泉刘敏毅阿古达木...
    243-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生物力学方法,验证"双环稳定理论"对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6例冰鲜尸体标本,制作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模型,为控制变量模型仅行前踝截骨(下胫腓前韧带完整),后踝截骨(下胫腓后韧带完整),骨间韧带切断至踝上10 cm.分别在完整组(工况1)、模型组(工况2)、单固定后踝(工况3)、单固定前踝(工况4)、下胫腓螺钉固定(工况5)五种工况下,对标本轴向加载600 N并外旋20°,固定踝关节后行CT平扫获取参数,测量并计算下胫腓联合间隙宽度、胫腓骨前后缘距离差和下胫腓联合面积比.结果 6组标本工况2的下胫腓联合间隙宽度值均显著高于其余工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工况2外,其余工况下胫腓联合间隙宽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标本工况2的胫腓骨前后缘距离差绝对值均大于2 mm,发生率远大于其余工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工况均小于2mm,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标本工况2与工况1的下胫腓联合面积比≥1.56发生率为100%,大于工况3~5与工况1的发生率(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况3~5与工况1的下胫腓联合面积比≥1.56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双环稳定理论"具有指导意义.

    踝关节下胫腓联合环理论双环水平环

    带神经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

    俞诗威周少怀方红育范明宇...
    248-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带神经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治疗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2例(12指)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12~34岁,平均20.4岁.烧伤7例,碾压伤4例,绞伤1例.示指5指,中指3指,环指3指,小指1指.患指屈曲畸形程度按照McCauley对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分类,Ⅲ型10例,Ⅳ型2例.术中彻底松解手指瘢痕挛缩矫正屈曲畸形后皮肤缺损面积为2.8 cm×2.5 cm~3.9 cm×3.0 cm,采用带神经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移植修复皮肤缺损,供区采用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皮瓣质地、外观、感觉恢复情况,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手指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2例(12指)手术顺利完成,皮瓣及供区移植皮片全部存活.1例术后皮瓣出现瘀紫、皮缘少许坏死,延期愈合.术后平均随访14.6个月(13~17个月),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无臃肿.皮瓣两点分辨觉达4~8 mm,平均5.7 mm,3例出现异位感觉定位现象.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患指屈曲畸形矫正,主动伸屈功能得到改善,未再次出现瘢痕挛缩及屈曲畸形.结论 应用带神经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松解瘢痕后软组织缺损,携带神经可重建感觉功能,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手指功能及外观明显改善,是一种有效修复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的手术方法.

    皮瓣瘢痕挛缩屈曲畸形指固有神经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