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产业创新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产业创新研究
产业创新研究

董维忠

月刊

2096-4714

gkjj2008@yahoo.com.cn

022-27835414

300070

天津市和平区电台道香榭里2号楼1门101号

产业创新研究/Journal industrial innov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技推动中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模式研究——基于新制度学派思想

    何昊林彭海娟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县域经济上表现尤为突出,没有县域经济的振兴,乡村振兴就难以实现。依据新制度学派思想,在众多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中,将科技作为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与决定性的因素,结合当前县域科技的主要优势与不足,以基于互联网、经济发达水平、机制创新三类标准划分县域类型,归纳分析不同标准下县域经济的创新发展模式。认为新制度学派以科技作为影响经济增长、制度变化的关键因素,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县域要积极探索科技推广机制创新,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联动。

    县域经济科技新制度学派经济发展模式

    真实竞争视阈下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创新协同发展研究

    郑君军徐梁庆东瑞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中平原城市群以国家创新高地为建设目标。基于安瓦尔·谢克的真实竞争理论视角,结合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经济条件,论证了企业间及与其他市场主体进行协同创新发展的有利条件。研究表明,政府通过搭建创新协同发展平台可以有效带动创新主体实现协同创新,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真实竞争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创新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南亚地区直接投资的制约因素和优化方法研究

    刘佳诺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国际大趋势,而南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区域,对我国有巨大吸引力。虽然南亚市场人口众多、潜力巨大,但中国与其之间的投资合作面临着复杂而艰巨的困难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对南亚地区直接投资的制约因素和优化方法对"一带一路"的实施以及我国的产业升级以及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主要分析了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投资现状和特点,从增长速度、规模、潜力、各国差异、投资领域和模式以及互补性方面依次梳理,基于大量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基础上,总结出制约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东道国的制约、基础设施薄弱、投资领域集中、地缘政治紧张这四方面。基于以上分析,综合得出优化中国对南亚直接投资的方法:一是要建立中国—南亚跨境自贸区;二是要嵌入价值链,进行产业升级,优化双边贸易结构;三是要完善合作机制和制度,拓宽投资合作渠道;四是要提高对各种投资壁垒的应对能力;五是要建立区域税收合作机制;六是要政治互信,包容共享。

    南亚直接投资现状和特点制约因素优化方法

    我国现阶段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门俊帅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代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必然趋势,数字经济对实体企业的创新持续力以及技术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市场结构,从而间接促进实体企业的创新持续性。同时,由于数字经济的地域性较为不明显,使得数字经济较之实体经济更能降低地域的限制,推动我国东西方、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但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有一些问题,比如,数字经济技术发展不完备,企业数字化转型增加征税难度等。因此,对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实结合进行相关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数实融合发展机制

    山西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朱璟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能源已经成为全球竞争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也是限制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新能源作为新型能源产业,不仅在转变传统能源的战略地位,而且逐步成为新一轮科技与资源竞争的关键要素。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能源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第一个实施转型的综合改革示范区,应当通过新能源产业的战略性发展规划,引领全国传统能源基地转型升级,推出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的可靠路径。

    山西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政策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评析与应对

    孔海文查贵勇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0月4日,欧盟处于产业保护的目的,对我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但我国电动汽车对欧盟出口数量及占比、出口价格、单车平均制造成本、单车平均售价、竞争优势来源等都显示欧盟反补贴毫无事实依据,建议我国新能源车企采取市场多元化、全球在地化、研发协同化、电动化和智能化并举等发展策略,提高产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性。

    电动汽车反补贴事实依据应对策略

    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液化石油气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王紫娟蔡春林沈煜浩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波片区围绕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国家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重点建设全球清洁能源加注中心、全球影响力的LPG综合港等。本文以液化石油气(简称LPG)产业为研究对象,探析宁波片区LPG产业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LPG发展模式与经验,剖析宁波片区LPG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推动宁波片区LPG产业高质量发展。

    宁波片区液化石油气对策

    粤港澳大湾区商事争端多元解决机制:创新、影响与展望

    景艳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特殊性,大湾区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础是三地协同制度创新、规则衔接及机制对接,其中商事领域是重要突破口。而且随着大湾区三地商事往来日益频繁,跨境商事纠纷在所难免,粤港澳大湾区一直创新高效多元化地解决商事争端,努力打造跨境商事规则衔接先行地、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地;同时推进粤港澳三地联动共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顺应"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枢纽的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多元解决机制商事争议解决中心

    因地制宜以新质生产力塑造招商引资新优势——以蚌埠市为例

    张红艳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招商引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但欠发达地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普遍存在重项目、轻质量、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使得招商项目质量不优且与主导产业联系不紧密。以蚌埠为例,应因地制宜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招商引资新优势,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创新人才,依托主导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创新招商方式来高效招引主导产业相关领域企业,以期促进欠发达地区招商项目与主导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招商引资主导产业新质生产力

    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发展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研究——以山西省偏关县为例

    贾璟琪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是现代社会的血液,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战场,也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现场及资料调研,摸清了偏关县实施能源革命的总体现状,探寻能源革命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发展思路和主要对策,为偏关县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尽早实现碳达峰提供决策依据。

    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