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产业创新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产业创新研究
产业创新研究

董维忠

月刊

2096-4714

gkjj2008@yahoo.com.cn

022-27835414

300070

天津市和平区电台道香榭里2号楼1门101号

产业创新研究/Journal industrial innov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对天津制造业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张婷婷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津市作为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一向十分重视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并积极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形成了以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和智能科技为主导的产业政策体系,该产业体系覆盖了金融制造业、企业智能化升级、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等多方面产业发展,在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城市潜力的排名中名列前茅。探究人工智能发展对天津市制造业增长的影响很有必要,因此本文收集了2008-2022年工业机器人安装密度和制造业总产值等变量的数据,探究人工智能与天津制造业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考虑到影响制造业增长的其他因素,如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等,又加入控制变量以完善对该问题的研究。本文实证分析的结论表明:工业机器人安装密度与制造业产值增长有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受教育年限也对制造业产值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人工智能天津市制造业增长

    海南自由贸易港交通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卢越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在2025年前启动封关运作,将形成独特的自由贸易竞争优势,同时岛屿经济、独立关区带来产业运行成本压力,也对交通物流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加强交通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把握自贸港封关运行对产业布局发展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要求,以及规模化进出岛交通物流组织的成本效率需要,发挥海南对外通道和国内市场腹地优势,形成"大通道要素配置+大枢纽产业布局+多层级交通产业协作"的交通产业融合布局发展新方式,促进自由贸易港高效率高质量交通组织和产业发展。

    海南自由贸易港交通运输产业体系融合创新发展

    5G基站下光、储、备、换"四能"综合控制系统方案浅析

    赵行明潘海捷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5G网络的快速发展,对基站的供电稳定性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储、备、换"四能"综合控制系统作为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旨在优化5G基站的能源供应和管理[1]。通过建设光、储、备、换一体式综合供能系统,将基站光伏发电系统与储能系统及换电系统高度集成、融合。利用科学高效的自主学习与控制逻辑,在保障基站供电的同时,也增加了可再生能源消纳,既实现了碳达峰、碳中和[2],又节省电费,提高基站备电资源集约化管理。

    5G基站光伏储能碳中和

    环渤海港口服务双循环发展现状及优化提升对策

    毕成成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结合当前国内经贸产业格局,基于港口在要素配置、资源集聚、产业引导和保供稳链等方面的基础和优势,系统分析环渤海港口群在服务北方地区经贸发展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优化提升对策建议。

    环渤海港口群双循环发展经贸格局港口布局港产城融合

    数字经济背景下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杨英英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是引领全国科技创新、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陕西省数字经济发展规模不大但在稳步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夯实、产业结构波动有待合理化升级。本文探讨数字经济赋能陕西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提出数字经济赋能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完善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发挥产业特色优势,促进数字经济产业深度融合;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

    数字经济高质量作用机理发展路径

    基于Super-DEA的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测度

    王七萍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Super-DEA模型,测算与评价2021年安徽省16个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中的综合效率及超效率值,分析发现影响这些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差异及其非DEA有效的原因。并根据不同地区情况,提出加大劳动与资金投入、提高创新产出规模等对策建议。

    数据包络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

    广西产业结构发展研究

    冯宇陈婉霞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长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与我国发达地区存在着较大差距。为了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缩小这种差距,广西产业结构的优化成为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广西目前的产业结构存在着制造业增长的动力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不明显、产业投资意愿减退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广西产业结构的升级,应该完善战略性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加强产业升级的金融政策支持。

    广西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新兴产业

    宜昌数字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牟伟胡妮琴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是推动城市要素资源重组、经济结构重塑的关键力量,也是驱动经济产业变革、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1]。近年来,宜昌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相继开展了数字政府、城市大脑建设,深入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试点,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着数字经济实现整体突破。2022年,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达到317家,实现营业收入448。1亿元。2023年上半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实现营收173。95亿元,同比增长12。7%,数字经济发展稳中有进[2]。调研发现,目前全市数字经济发展还面临着数据要素潜力释放不够、数字产业优势不突出、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不优等一系列制约因素。激活宜昌数字经济一池春水,还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数据价值释放、产业优势培育、数字环境营造等方面系统发力,重点突破,以数字经济突破赋能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数字产业数据要素宜昌

    陕西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研究

    马丽娜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应运而生,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陕西省作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来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但是陕西省各市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制约了陕西省数字经济的高效发展。本文选取了22个相关指标构建陕西省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陕西省2020-2022年各市数字经济发展进行测度评价,对比分析得出在陕西省数字经济发展中西安市发展水平最高,榆林次之。同时运用聚类分析将陕西省10个市划分为3个类别,其结果与因子分析得出的结果一致。

    数字经济统计测度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市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及预测

    朴东范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市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历史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数学模型,揭示该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受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沿线省市的碳储量呈现出显著的时空异质性。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