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义祥辉

季刊

1001-7070

gljy@gl.gx.cninfo.net

0773-2866972

541001

桂林市解放东路19号四楼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lin Norm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学术性、师范性、地方性。本刊的宗旨是交流学术成果,发展学术事业,尊重学术名家,扶植学术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桂林石刻书法的艺术特点及历史价值

    敖朝军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桂林石刻书法的艺术特点鲜明且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其艺术特点在外观上表现为长短各异、巨微有别的丰富形制,一碑一貌的多样风格,书家专场的独有特色;在书法本体上表现为隶书庄谐互见、楷书活脱自然、行书率意奔放、篆书入古出新、草书圆通练达,五体纷呈、各放异彩.桂林石刻书法保存了历代许多书法名家、社会名流的仅有作品,弥足珍贵;其数量大且艺术价值高,是书法传承的难得宝藏;石刻因 自然而生,最终又成了 自然的一部分,深刻诠释了桂林旅游城市之文化内涵.

    桂林石刻书法艺术特点历史价值

    古镇的生态教育价值探析——以广西桂林大圩古镇为例

    陈方诣申扶民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圩古镇作为广西四大名镇之一,具有培养人的生态真之意识、生态善之意识、生态美之意识的教育价值.古镇生态真之教育价值以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培养人与自然和谐有序的生态认知.古镇生态善之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们践行顺应自然、向善而行的道德观以维护古镇的水生态系统;另一方面,人们以平等友爱的伦理观关怀自然、善治环境.古镇生态美之教育价值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们在古镇圩市情景交融的审美活动中,感受万物一体、真善美统一的审美意蕴,回归生意盎然的精神家园.

    大圩古镇圩市生态教育价值

    融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建设探究

    计荣全张家飞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信息等新技术的发展将不同的媒介融为一体,形成了融媒体这一新型媒体运作模式,其多元化主体、碎片化内容、个性化推荐、互动式传播、立体化呈现、智能化管理等特点为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利用融媒体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必须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有美感的教育内容,必须注重各类媒体的互融互通、优势互补,从而增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功能.

    融媒体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载体建设

    广西民俗文化融入民宿旅游的原则、思路及对策

    马旻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结合广西民俗文化和民宿旅游发展现状,探究民俗文化和民宿旅游融合思路,通过与市场契合、与资源整合、与科技融合等方式,提出打造民宿集群旅游目的地、组建民宿博物馆、创新民宿文创产品、推广"互联网+"宣传模式等对策,以促进广西民宿旅游发展.

    民宿旅游民俗文化融合思路对策

    提线木偶戏创新传播路径研究——以靖西壮族提线木偶戏为例

    廖燕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靖西壮族提线木偶戏是壮乡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对外传播大多遵循传统原生路径,即通过以现场搭建简易舞台为实物依托、以剧组人员唱念做打为媒介、以现场即兴表演为主要方式,较少注重戏剧演出的时空传播.优化与创新靖西壮族提线木偶戏的传播路径,可以利用互联网优势,将线上线下传播方式相结合,提高木偶戏的市场知名度,打造提线木偶戏文创产品,以实体媒介带动地区文化发展.

    靖西提线木偶戏传播路径原生

    农转居社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实践与思考

    张方英覃明兴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转居社区是一种特殊的社区形式,其社区治理也有特殊性.本文以X社区为个案,探索农转居社区治理方式,坚持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为目标导向,在实践中总结农转居社区治理的"五个一"模式和坚持"三个相结合"(即坚持社会工作者主导性和社区居民主体性相结合,坚持专业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为社区治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经验,为农转居社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提供一定借鉴和启发.

    农转居社区社区治理社会工作"共建共治共享"

    敦煌飞天造型艺术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张徽琳田宛瑜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敦煌飞天的现存史料、造型艺术,从首饰设计角度出发,提取飞天符号中的"神、形、意"等抽象元素和线条、色彩等具象元素,设计飞天胸针形象,力图为传统飞天艺术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继承和创新寻找可行性路径.

    敦煌飞天造型艺术飞天符号现代首饰设计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助推乡村振兴的机理与对策研究

    杨姗姗蔡银潇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功能.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对乡村振兴的助推机理,从完善非遗活态传承的利益网络治理、注重非遗活态传承的物质载体建设、积极探索非遗活态传承创新模式以及加强非遗活态传承制度与保障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与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乡村振兴助推机理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双创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刘刚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现代农业多元人才是农业院校的历史使命.本文从农业双创人才培养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培养农业双创人才的必要性,探讨了农业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农业双创人才的创新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农业双创人才问题培养创新路径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平果壮族嘹歌》英译的三维转换研究

    蒋美京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择取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三维转换视角,以《平果壮族嘹歌》原文和英译文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原文与英译文之间的转换,探讨译者如何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获得译文在译语生态环境中的长存.

    壮族嘹歌生态翻译三维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