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义祥辉

季刊

1001-7070

gljy@gl.gx.cninfo.net

0773-2866972

541001

桂林市解放东路19号四楼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lin Norm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学术性、师范性、地方性。本刊的宗旨是交流学术成果,发展学术事业,尊重学术名家,扶植学术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战争、医疗与救济:抗战时期的桂林教会医院

    颜小华乔会妮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地方政府主导下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前,在华教会医院已有一定发展并参与地方公共医疗卫生建设.抗战时期,日军侵犯桂林,当地两所教会医院面临多重困境与挑战.他们与当地民众、政府、地方医疗机构一起参与到医疗救助与社会救济中,成为抗战救难的一部分.教会医院的做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其医疗活动及其医疗观念、技术传播和人才培养对近代桂林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

    教会医院抗战时期医疗救济桂林

    抗战时期巴金在桂林的文学活动及创作

    骆靖璇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8年11月到1944年5月,巴金曾三度辗转生活在桂林,专心从事文学活动,笔耕不辍.巴金用笔作武器,抒写了对日军暴行的愤懑之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为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鼓舞人民抗战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在桂林的文学活动及创作,也为桂林文化城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采.

    巴金抗战时期桂林文学活动文学创作

    广西平乐县郡塘村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蓝珊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郡塘村2015年被列入广西传统村落.该村是丘陵地形田园环境所孕育的古村,有布局严谨、以人为本的村落格局,在此世代繁衍的莫氏宗族见证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并作出重要贡献,也使郡塘村成为平乐抗日革命的摇篮,拥有"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的称号.文章在概述郡塘村历史资源构成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分析其文化价值,并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趋势提出发展建议.

    郡塘村自然农耕文明莫氏宗族文化革命文化保护传承

    "桂林千古情"的艺术符号与传播价值

    苏迪
    16-1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桂林千古情"中的艺术符号再现了桂林的历史风光、民族习俗以及八桂大地的真善美传奇.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符号代表,还赋予了广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象征意义;不仅有助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还有助于其产业价值的实现.文章从"桂林千古情"的艺术符号形式、情感表征以及传播价值出发,探讨其对广西壮民族文化发展的意义,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桂林千古情艺术符号传播价值民族文化

    高校思政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

    陈小玉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自信是推动国家和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阵地,应从三个方面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一是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这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二是讲好中国故事,这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武器;三是开展课外教学实践活动,这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土壤.

    高校思政理论课大学生文化自信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建构

    王迪张海磊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环境下的话语传播和表达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主要面临着话语主导地位式微、话语控制力弱化、话语吸引力下降等现实困境.话语权决定主动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正视新形势新挑战,借助新媒体新技术,不断加强话语主体建设,筑牢思想政治引领阵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牢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新媒体

    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的现状审视及提升路径

    刘梦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大学生基于自身需要和体验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产生自觉认可、赞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倾向并逐步外化于行的过程,是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现状主要表现出认知程度不高、认同动力不足和知行难以统一等问题.文章从强化认同动力机制、拓宽隐性教育途径两个方面探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问题.

    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感现状提升路径

    新时代高校学生骨干工作质量提升之策略

    王冬冬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学生骨干是大学生群体的中坚力量.新时代高校学生骨干面临着的主要问题是:工作角色定位存在偏差,对工作职责和岗位要求认识不明确;缺少工作探讨与细节论证,沟通协作能力有待提升;学生工作功利化,榜样引领作用不凸显;自觉和自律意识较差,公正透明意识偏低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构建学生骨干工作核心素质体系、健全学生骨干培养机制和加强新媒体平台思想教育等策略,旨在有效发挥学生骨干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工作质量.

    新时代学生骨干工作质量提升策略

    高职高专院校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的实践探索——以苏州高职高专院校为例

    杨建良潘伟斌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题党日经"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推行,由《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固化,具有"一味三时五性"之特征.高职院校在主题党日开展时要避免党日制度化程度不高、策划性不强、与中心工作融合不够、头雁作用不显等问题.要结合人才培养实际,落实主题党日责任机制三个"导"、主题遴选三个"一"、活动组织三个"新"、评价工作三个"真",从而更好地发挥主题党日的教育作用.

    高职高专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实践探索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探析

    杨丽丽韩谦
    40-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专业精神和创新追求的集中表现,是新时代的劳动价值观.高职院校思政课对工匠精神的培养,有着深刻的时代和经济背景,也是自身所承载的使命之一.培养工匠精神的目标,在于学生对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双重探索,进而达到哲学上的思辨和实践的统一.高职院校可通过校企融合、线上线下双平台以及个性化教育等方式,把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之中.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