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义祥辉

季刊

1001-7070

gljy@gl.gx.cninfo.net

0773-2866972

541001

桂林市解放东路19号四楼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lin Norm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学术性、师范性、地方性。本刊的宗旨是交流学术成果,发展学术事业,尊重学术名家,扶植学术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际友人在桂林的抗战活动述论

    丁英顺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时期,桂林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和相对开明的政治文化氛围,先后云集了大批国际反法西斯组织和人士.他们在军事打击、抗战宣传、经济互助、医疗救济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极大鼓舞了军民的抗战士气,坚定了持续抗战的必胜决心,对桂林和西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抗战事业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国际友人桂林抗战活动

    桂林抗战文化涵养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之探讨

    彭秀雪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桂林抗战文化作为抗战时期形成的革命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与爱国主义教育存在内在一致性,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深刻阐释桂林抗战文化蕴藏的爱国主义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在桂林抗战文化的涵养下,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底蕴,深化和拓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大推动力.

    桂林抗战文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王鲁彦在桂林的活动及其对抗战文化的贡献

    韩瑞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桂林抗战文化城时期的王鲁彦虽已进入生命的最后阶段,但仍热情地参加抗日战争的实际工作并创办《文艺杂志》,热烈地号召人们起来抗击侵略者.这期间他的作品在内容上更关注抗日活动,在艺术风格上更注重现实主义.这些活动和创作为后来的学者和读者了解王鲁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可视为记录抗日战争的历史文献,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整理价值.

    王鲁彦桂林抗战文化城抗日活动创作活动贡献

    抗战文化视域下桂林抗战传媒环境的三维分析

    孙文建刘璇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众传媒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和传播手段,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战争年代,围绕战争所展开的宣传斗争往往对战局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桂林作为祖国西南的"抗战文化城",其政治生态环境、行业生态环境和受众生态环境共同构成了抗战时期新闻传媒的媒介生态环境,对桂林抗战文化的发展和整个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桂林抗战文化城新闻传媒政治生态环境行业生态环境受众生态环境

    习近平美丽中国思想的生成逻辑及价值意蕴

    宋新霞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意蕴丰富的美丽中国思想,她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及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借鉴和超越新中国历代领导人的生态治理思想,由我国不同阶段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倒逼而产生的.她的内涵和外延触及生态文明之美、绿色发展之美、科学发展之美、和谐社会之美.习近平美丽中国思想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诠释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助推我国早日实现美丽强国的目标.

    美丽中国思想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价值意蕴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中青年教育思想及其启示——纪念列宁《青年团的任务》发表100周年

    赵玉筱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系统论述了青年教育思想.文章在追溯列宁提出青年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基础上,探究其蕴含的青年要以建设共产主义为目标,要以知识学习、道德培育、社会实践为前进方向等青年教育思想,进而探析其对培育社会主义新青年的当代价值.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青年教育当代价值

    "双高"建设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实践——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黄一珊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专科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抓住"双高"建设机遇,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式,以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专、科学文化素质宽、多学科知识实、教学技能硬的应用型人才.为此,需明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创新驱动协同育人方式,扎实推进全程实践育人.

    "双高"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校政融合"双主体"作用下的大学生廉政教育机制

    陈文甫梁精华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对大学生因势利导进行廉政培育,帮助大学生提前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教育的主要责任,也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文章基于当前大学生廉政教育的现状,从校政融合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廉政教育机制,构建高校、政府联合培养的"1+1"双主体模式,以期全面提升大学生廉政教育的实效性和系统性.

    校政融合大学生廉政教育

    对话与独白——立法性话语与制定法文本的悖论

    陈颖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话与独白作为立法过程和立法结果的两种语言表象,其自身的语言特性就决定了立法过程性话语与法律结论式文本之间的悖论.通过目的性释法,有效实现实施者与设计者交汇,还原文本独白中的立法对话.

    法律语言目的论法律解释

    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公共治理——基于富川瑶族自治县的调研分析

    蓝启先郑子杰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本地区、本民族内在的精神价值和文化象征,保护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代人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规范、完整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多元治理主体的共同参与,即需要政府、传承人、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治理.

    "非遗"保护传承公共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