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义祥辉

季刊

1001-7070

gljy@gl.gx.cninfo.net

0773-2866972

541001

桂林市解放东路19号四楼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lin Norm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学术性、师范性、地方性。本刊的宗旨是交流学术成果,发展学术事业,尊重学术名家,扶植学术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色桂师在全州

    周雄刘先锋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桂师在全州建立第一个党小组到桂林抗日暑宣队、广西(桂师)学生军的成立,再到全州抗日武装斗争以及轰轰烈烈的全灌武装起义,在桂北大地上处处都活跃着桂师学生的身影.桂北武装起义领导小组成员大多数都在桂师工作和学习过.桂师力量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发挥了巨大的历史性作用.

    红色桂师全州

    历史条件与地理因素的良性互动——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业兴起的动因

    王博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桂林出版业抓住人员、工厂和文化机构内迁的机遇,再利用省会城市地位、岩溶地貌和交通便利三种条件,使其发展远远领先柳州、南宁、梧州等城市,在整个抗战后方排行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但随着日军进犯,桂林作为抗战后方城市的地位丧失,机构、工厂纷纷外迁,人员疏散,交通破坏,致使出版业迅速衰落.可见,不同地理环境会影响历史发展进程,而地理环境也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桂林抗战时期出版业的兴衰就充分佐证了这一点.

    全面抗战桂林出版业地理条件

    基于城市话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模式——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为例

    庞智张佳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其大众传播的过程中,不同城市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构建了各自独特的话语方式.桂林结合当地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良好契机,深挖城市话语特色,将价值观念、思想文化、意识形态融入旅游产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也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提供了源源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旅游胜地城市话语

    新时代践行"两个维护"的理论基础、历史逻辑和现实依据

    刘先江刘静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临着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和新风险,多次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维护",这是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历史逻辑和现实依据的.深刻理解和践行"两个维护"的三重维度,有利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增强理论自信与行动自觉,从而进一步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能够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和时间检验的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两个维护"理论基础历史逻辑现实依据《论权威》

    新时代"富强"价值观的内涵解读

    蒋松伟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价值目标,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承担着基础价值引领作用.新时代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对发展目标、发展目的、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标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伟大而又充满艰辛,离不开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离不开强有力的价值引领."富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应然状态",在新时代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在凝聚中华民族力量、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焕发着耀眼的价值光芒.

    新时代"富强"内涵基础价值引领作用

    陈独秀的青年爱国主义思想及当代启示

    李雅莉侯耀宗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社会上的封建复古逆流感到痛心,对满脑子封建帝制思想的中老年一代感到失望,便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寄托在新一代青年身上.他曾发表多篇以青年为主题的文章,阐述他的青年爱国主义思想.主要内容有:一是寄爱国理想于青年的缘由;二是青年的身心健康是爱国主义的首要条件;三是青年的爱国心与自觉心是爱国主义的根本要素;四是青年修炼心智、笃行自好是爱国主义的根本思想.这些思想对当今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陈独秀青年爱国主义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师范院校意识形态工作

    潘伟斌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极其重要的工作.在信息化浪潮中,师范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遭遇多元文化冲击、师范生理想信念动摇等问题,而微信公众号自带的意识形态属性,为师范院校开展融媒体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引领提供了可能.规避公众号运营中权威性、实用性、原创性不足的问题,以师德提升为目标、资源整合为载体、团队建设为抓手,可全面提升师范院校意识形态工作水平.

    微信公众号师范院校意识形态提升策略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乡村大众化路径

    吴爱玉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寄托着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愿景.这一思想的乡村大众化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关键一环,也是重中之重.乡村作为这一思想大众化中的践行领域,如何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如何依据农民群体认知的特殊性将这一思想融入乡村文化空间的建设,就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立足当前农民群体的现状,可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农民群体的认知特点和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三个层面,分别探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乡村大众化路径.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乡村大众化农民认知公共文化空间

    先秦儒家"为政以德"的社会治理思想及其价值

    莫晓原韦国友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秋战国时期,先秦儒家本着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提出和阐述了"为政以德"的社会治理思想,并从思想基础、逻辑起点、方法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其关于社会治理的思想体系.先秦儒家的社会治理理论对传统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先秦儒家"为政以德"社会治理价值

    孙中山海洋观及其对海洋强国建设的启示

    李英平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在探索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也给予海洋足够的关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海洋观.随着民主革命实践的不断发展,孙中山海洋观经历了从萌芽到形成再到成熟的演进过程.其海洋观主要包括唤醒国民海洋意识、收复海关管理权、建设强大海军、发展海洋经济等.孙中山海洋观对培养新时代国民的海洋意识、树立新海洋观、提升国际海洋话语权、建设世界一流海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孙中山海洋观海洋强国建设